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15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导尿管本体位于气囊下方,患者尿道内,还设有第二接尿口,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尿口呈环状,侧壁中空且与导尿管本体内部的气管相连通,常态下,第二接尿口闭合于导尿管本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侧壁开设第二引流口,进行引流,从根本上解决了漏尿的问题;常态下第二接尿口位于管路侧壁,不会影响导尿管正常的插入,也不会受插入时的影响。也不会受插入时的影响。也不会受插入时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防漏尿导尿管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双腔防漏尿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囊堵住膀胱与尿路的开口处,再借由内部的管路排出尿液。
[0003]由于气囊本身的形状,加上膀胱与尿路本身的蠕动,开口处很难被持续完全封闭,就会有尿液随之泄露。
[0004]现有的防漏尿导尿管大致非为两种:
[0005]一种为改变导尿管顶端其气囊的形状,减少漏尿的可能,以专利申请号:CN202120424708.5,专利名称:防漏尿导尿管,其具体内容为将气囊改为漏斗状,虽然增加了尿液引导的聚集性,但是插入更加困难,有气囊反转的可能。
[0006]另一种为添加吸尿结构,保有少量的尿液与尿路,以专利申请号:CN202120424708.5,专利名称:一种防漏导尿管为例,通过添加吸液棉柱吸附少量尿液,以完成防漏,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时间过长吸液棉柱的尿液依旧会滴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导尿管本体1位于气囊下方,患者尿道内,还设有第二接尿口2,第二接尿口2呈环状,侧壁中空且与导尿管本体1内部的气管相连通,常态下,第二接尿口2闭合于导尿管本体1的侧壁。
[0008]优选的,第二接尿口2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的进尿口21,固定于进尿口21处的环叶22,位于进尿口21内侧的引导网23,引导网23环绕于进尿口21的内侧,环叶22底部与进尿口21的底部相固定。
[0009]优选的,引导网23的一侧还设置有气囊管,连通导尿管本体1顶端的气囊与外部的气源。
[0010]优选的,环叶22内部中空,连通气管,环叶22整体采用软质材料,内壁靠近进尿口21处采用硬质材料。
[0011]优选的,引导网23采用渔网结构。
[0012]优选的,引导网23采用滤膜结构。
[0013]优选的,第二接尿口2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的进尿口21和固定于进尿口21处的环叶22,环叶22为环囊结构。
[0014]优选的,环叶22膨胀后的尺寸小于进尿口21的尺寸。
[0015]优选的,第二接尿口2可设有多个。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侧壁开设第二引流口,进行引流,从根本上解决了漏尿的问题;
[0018]2、常态下第二接尿口位于管路侧壁,不会影响导尿管正常的插入,也不会受插入时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接尿口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接尿口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接尿口展开后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接尿口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接尿口剖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接尿口展开后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导尿管本体;2、第二接尿口;21、进尿口;22、环叶;23、引导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如图1所示可知,本技术包括有:导尿管本体1,导尿管本体1位于气囊下方,患者尿道内,还设有第二接尿口2,第二接尿口2呈环状,侧壁中空且与导尿管本体1内部的气管相连通,常态下,第二接尿口2闭合于导尿管本体1的侧壁。
[0030]常态下第二接尿口2位于导尿管本体1管路侧壁,不会影响导尿管正常的插入,也不会受插入时的影响。在发生漏尿时,第二引流口,会进行二次引流,避免了漏尿的可能。
[0031]如图1

4所示,作为第二接尿口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二接尿口2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的进尿口21,固定于进尿口21处的环叶22,位于进尿口21内侧的引导网23,引导网23环绕于进尿口21的内侧,环叶22底部与进尿口21的底部相固定。
[0033]引导网23的一侧还设置有气囊管,连通导尿管本体1顶端的气囊与外部的气源。
[0034]环叶22内部中空,连通气管,环叶22整体采用软质材料,例如硅胶,内壁靠近进尿口21处采用硬质材料,例如PP材料。环叶22采用软质材料处的厚度大于气囊厚度,增大环叶22的膨胀阻力,防止环叶22膨胀后过大。具体厚度比在1:1.5至1.3之间。
[0035]在导尿管本体1置入人体后,气囊通过气管充气,与气管连通的环叶22也随之膨胀。由于环叶22一侧使用硬质材料会使得本身膨胀不均匀,截面会形成瓣状,整体形成漏斗形。
[0036]漏出的尿液会借由环叶22被搜集进入进尿口21处,渗过引导网23后进入导尿管中。常态下,导尿管内的尿液会顺着内壁滴落,而非流出,引导网23本身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防止本身在导尿管中尿液从进尿口21中溢出。
[0037]作为引导网的一种具体结构:引导网23采用渔网结构。
[0038]此种结构,残余的尿液从引导网23中渗透的速度较快,但是导尿管内本身的尿液
容易溢出。
[0039]作为引导网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引导网23采用滤膜结构。
[0040]此种结构,残余的尿液从引导网23中渗透的速度较慢,但是导尿管内本身的尿液极难溢出。
[0041]如图1、5、6和7所示,作为第二接尿口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42]第二接尿口2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的进尿口21和固定于进尿口21处的环叶22,环叶22为环囊结构。
[0043]环叶22膨胀后的尺寸小于进尿口21的尺寸,防止环叶22堵住进尿口21。
[0044]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结构简单,环囊结构的环叶22在膨胀后会与尿路的壁内相贴合,最终使得尿液流入进尿口21中。
[0045]当然,作为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尿口2可设有多个。一般为1

2个。以减少漏尿的可能。
[004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所述导尿管本体(1)位于气囊下方,患者尿道内,还设有第二接尿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尿口(2)呈环状,侧壁中空且与所述导尿管本体(1)内部的气管相连通,常态下,所述第二接尿口(2)闭合于导尿管本体(1)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尿口(2)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的进尿口(21),固定于进尿口(21)处的环叶(22),位于进尿口(21)内侧的引导网(23),所述引导网(23)环绕于进尿口(21)的内侧,所述环叶(22)底部与进尿口(21)的底部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防漏尿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网(23)的一侧还设置有气囊管,连通导尿管本体(1)顶端的气囊与外部的气源。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康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