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13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服,包括隔热服配套头盔和脏物撕膜结构,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和脏物撕膜结构设计在一起,脏物撕膜结构附着粘贴在隔热服配套头盔上,隔热服配套头盔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脏物撕膜结构设置在隔热服配套头盔的眼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附着在其表面的灰烬脏污处理,大幅度缩短使用者清洁脏污的所需时间,并且清洁完成后,使用者具有最为原始的可视化视野,其次,便于且简单的将其穿戴,防止后续脱离和脱落的危险情况。险情况。险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服


[0001]本技术属于隔热服
,尤其涉及一种隔热服。

技术介绍

[0002]阻燃隔热防护服,是重要的个体防护装备,也叫热防护服。阻燃隔热防护服是指在接触火焰及炙热物体后能够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阴燃的防护服,保护人体不受各种伤害,总体来说,隔热服需要具备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隔热服大致具有三部分:隔热头部罩、隔热上衣和隔热靴子,为了可以快速穿戴隔热服,现有隔热服均不为一体式,所以每个衣服部分之间均是具有间隙。目前,隔热服的隔热头部罩上均需要设置有观察窗口,以便于使用者的观察,但是现有观察窗口上均未设计有脏污处理结构,当该窗口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灰烬脏污时,使用者需要长时间的擦拭才可以勉强具有一定的可视化视野,严重甚至无法将灰烬脏污擦拭干净,使用者的可视化视野无法得到保障,进而会严重影响使用者在高温环境的移动速度,不便于使用者灵活的进行高温作业,或是无法保证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现有的头罩也是不与隔热上衣完全缝制在一起的,致使就会造成隔热头罩容易出现大范围的间隙,亦或是脱离使用者头部的现象,不易保证使用者颈部或是面部的安全。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隔热服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服,包括隔热服配套头盔和脏物撕膜结构,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和脏物撕膜结构设计在一起,脏物撕膜结构附着粘贴在隔热服配套头盔上,隔热服配套头盔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脏物撕膜结构设置在隔热服配套头盔的眼部位置。
[0005]优选的,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包括隔热头套、观察窗口、隔热上衣颈罩和腋下束紧带,隔热头套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隔热头套上设置有观察窗口,隔热头套的下方一体式设置有隔热上衣颈罩,隔热上衣颈罩的两侧位置缝制有腋下束紧带,腋下束紧带是采用

U

型制成的束紧带,腋下束紧带的内部缝制有束紧带。
[0006]优选的,所述脏物撕膜结构包括保护分离膜、弯曲固定部分、卡嵌槽口、限位槽口、限位立柱和缩放区域,保护分离膜是采用弧形制成的耐高温透明膜,保护分离膜的一端部分为弯曲固定部分,弯曲固定部分上开设有卡嵌槽口和限位槽口,卡嵌槽口和限位槽口均卡置在限位立柱上,限位立柱开设有若干个缩放区域。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分离膜整体除弯曲固定部分外,其余内侧表面均附着粘贴在隔热服配套头盔上,弯曲固定部分上设置有一处折叠线,折叠线将卡嵌槽口和限位槽口分开,卡嵌槽口是采用



字型制成的槽口,卡嵌槽口一侧开设有限位槽口,限位槽口是采用半圆制成的槽口,限位槽口处在卡嵌槽口的上方,卡嵌槽口和限位槽口累计卡置在限位立柱上,限位立柱是采用

T

字型制成的立柱,限位立柱的内部中间开设有缩放区域。
[0008]优选的,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的观察窗口一侧设置有限位立柱,限位立柱上累计
设置有若干个弯曲固定部分;保护分离膜至少设置有三个,弯曲固定部分、卡嵌槽口和限位槽口均设置在保护分离膜上。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脏物撕膜结构附着固定在隔热服配套头盔上,该结构能够直接避免大面积脏污附着在其隔热服配套头盔的观察窗口上,可以直接通过更换成全新的透明薄膜,已达到可视化视野的最大化,防止观察窗口附着有大量的灰烬脏污,而无法短时间处理的情况,大幅度的降低清洁观察窗口的所需时间,避免因为长时间清洁观察窗口,而造成耽误其余更为重要的时间,其次,每次清洁完成后,使用者均会具有最为原始的可视化视野,另外,隔热服配套头盔通过腋下束紧带可以将其牢牢的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且不会影响到使用者头部的转动,防止使用者侧歪头部,亦或是被外物拉扯,而直接脱离使用者头部的情况发生,大致流程如下:使用者优先将隔热服配套头盔整体佩戴完成,再将上臂穿过腋下束紧带,将腋下束紧带套置在使用者自身的腋下位置,然后完成穿戴,如果隔热服配套头盔被大面积的灰烬脏污附着,使用者直接拉扯脏物撕膜结构的弯曲固定部分,此时,弯曲固定部分会将保护分离膜撕下,进而让保护分离膜附着的脏污脱离。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侧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隔热服配套头盔1,隔热头套11,观察窗口12,隔热上衣颈罩13,腋下束紧带14,脏物撕膜结构2,保护分离膜21,弯曲固定部分22,卡嵌槽口23,限位槽口24,限位立柱25,缩放区域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
体含义。
[001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服,包括隔热服配套头盔1,隔热头套11,观察窗口12,隔热上衣颈罩13,腋下束紧带14,脏物撕膜结构2,保护分离膜21,弯曲固定部分22,卡嵌槽口23,限位槽口24,限位立柱25和缩放区域26,其中:隔热服配套头盔1和脏物撕膜结构2设计在一起,脏物撕膜结构2附着粘贴在隔热服配套头盔1上,隔热服配套头盔1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脏物撕膜结构2设置在隔热服配套头盔1的眼部位置,隔热服配套头盔1的观察窗口12一侧设置有限位立柱25,限位立柱25上累计设置有若干个弯曲固定部分22;保护分离膜21至少设置有三个,弯曲固定部分22、卡嵌槽口23和限位槽口24均设置在保护分离膜21上;脏物撕膜结构2的保护分离膜21附着粘贴方式如下:第一个保护分离膜21的内侧表面附着粘贴到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服配套头盔(1)和脏物撕膜结构(2),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1)和脏物撕膜结构(2)设计在一起,脏物撕膜结构(2)附着粘贴在隔热服配套头盔(1)上,隔热服配套头盔(1)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脏物撕膜结构(2)设置在隔热服配套头盔(1)的眼部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服配套头盔(1)包括隔热头套(11)、观察窗口(12)、隔热上衣颈罩(13)和腋下束紧带(14),隔热头套(11)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隔热头套(11)上设置有观察窗口(12),隔热头套(11)的下方一体式设置有隔热上衣颈罩(13),隔热上衣颈罩(13)的两侧位置缝制有腋下束紧带(14),腋下束紧带(14)是采用

U

型制成的束紧带,腋下束紧带(14)的内部缝制有束紧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脏物撕膜结构(2)包括保护分离膜(21)、弯曲固定部分(22)、卡嵌槽口(23)、限位槽口(24)、限位立柱(25)和缩放区域(26),保护分离膜(21)是采用弧形制成的耐高温透明膜,保护分离膜(21)的一端部分为弯曲固定部分(22),弯曲固定部分(22)上开设有卡嵌槽口(23)和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慧盈尤濛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