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嵌式缝纫线,涉及缝纫线技术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缝纫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棉质层与包裹层,其中:所述棉质层由棉质纤维填充而成;所述包裹层由天然纤维交错而成,所述天然纤维经过丝光处理。本申请通过对位于包裹层处的天然纤维进行丝光处理,从而使整个包裹层表面具有光顺的性质,从而提高了整个线束的光滑度,与现有的棉质缝纫线相比,从而当其在对较厚布料进行缝纫时,可以更加顺畅的在布料内进行穿梭,同时自身的纤维不易在布料内掉落,从而使自身更具有抗拉效果。从而使自身更具有抗拉效果。从而使自身更具有抗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缝纫线
[0001]本申请涉及缝纫线
,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缝纫线。
技术介绍
[0002]内嵌式缝纫线一般用于衣物的内部一些布料连接处的缝制,对于一些布料结构比较复杂的服装,比如棉袄、羽绒服等,其内部的做工会比较复杂,需要对内部的多个布料之间进行缝制,因此需要用到一些内嵌式缝纫线,由于缝制要求,线束外表面必须要光顺,从而利于在一些较厚的布料内进行穿梭。现有的缝纫线大多都是棉质的,其表面遍布有大量的棉质纤维,在布料内穿梭时,容易与布料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将线束表面的纤维带下来,这样容易给线束在穿梭时造成较大的阻力,同时影响到线束的牢固程度,为此,需要对现有的这种缝纫线的光顺性质做进一步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嵌式缝纫线。
[0004]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嵌式缝纫线,所述缝纫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棉质层与包裹层,其中:
[0006]所述棉质层由棉质纤维填充而成;
[0007]所述包裹层由天然纤维交错而成,所述天然纤维经过丝光处理。
[0008]进一步地,所述包裹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贴合层与外接触层,位于所述内贴合层处的天然纤维以及位于外接触层处的天然纤维均呈螺旋排布,且螺旋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内贴合层处的天然纤维表面具有凸纹。
[0010]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接触层处的天然纤维至少经过由碱液浸泡、脱碱以及风干等处理步骤。
[0011]进一步地,位于外接触层处的所述天然纤维的数量不低于棉质纤维的数量。
[0012]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内贴合层处的天然纤维之间的间隙小于棉质纤维的直径。
[00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对位于包裹层处的天然纤维进行丝光处理,从而使整个包裹层表面具有光顺的性质,从而提高了整个线束的光滑度,与现有的棉质缝纫线相比,从而当其在对较厚布料进行缝纫时,可以更加顺畅的在布料内进行穿梭,同时自身的纤维不易在布料内掉落,从而使自身更具有抗拉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申请中的部分截取示意图;
[0015]图2是本申请中的截面图;
[0016]附图标记:1、棉质层;2、包裹层;3、棉质纤维;4、天然纤维;5、内贴合层;6、外接触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如图1和2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内嵌式缝纫线,其用于一些做工较为复杂的衣物内部结构的缝制,或用于一些较厚的布料的缝制,整个缝纫线由自身的线芯处至外部,即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棉质层1与包裹层2,而在这其中:
[0019]棉质层1主要以棉质纤维3为基础,棉质纤维3是传统的缝纫线的主要构成材质,其具有较为柔软的特性,同时摩擦系数较好,且较为透气,棉质层1为整个缝纫线的基础部分;
[0020]包裹层2由众多的天然纤维4交错而成,且天然纤维4还经过了丝光处理,经过丝光处理的纤维,其表面具有较为光滑的特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色泽,另外其不容易弯曲,始终保持一个笔直的状态;
[0021]通过以上的特征,当被经过丝光处理的天然纤维4之间交错到一起时,便形成了一个外包裹层2,其外表面具有较为光滑的特性,当进行缝纫时,其在布料内部穿梭时,可以很顺畅的通过布料,这样便不会像传统的棉线一样使自身上大量的纤维因与布料粘连而掉落,从而自身的抗拉效果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棉质缝纫线来说,本设计提供的缝纫线在使用时,在布料之间的穿梭效果更佳,同时抗拉能力也比较强,综合下来,使用效果上相比于传统的棉质缝纫线有了较大的提升。
[0022]为了提高整个外包裹层2中各个纤维之间的撮合度,使整个外包裹层2更具有完整性而不易发生松散,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包裹层2的设计,具体是这样的,其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贴合层5与外接触层6,内贴合层5因此与棉质纤维3接触,位于内贴合层5处的天然纤维4以及位于外接触层6处的天然纤维4均呈螺旋排布,即螺旋绕设在棉质层1的外周侧,内贴合层5中的各个天然纤维4的螺旋方向一致,且间距一致,外接触层6也是一样的,外接触层6中的纤维的螺旋绕设方向与内贴合层5中的纤维的螺旋绕设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这种交错形式,使整个包裹层2中的纤维之间不易分散,从而紧紧结合在一起。
[0023]为了提高内贴合层5与外接触层6以及棉质层1之间结合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位于内贴合层5处的天然纤维4表面还设置有凸纹,由于其比较细小,所以图中未能直接看出,通过凸纹的设计,可以增加位于内贴合层5处的天然纤维4的摩擦系数,由于内贴合层5不会与外部接触,所以摩擦对使用没有影响,通过增加其摩擦系数,从而使其不会在外接触层6以及棉质层1之间出现滑脱,即通过内贴合层5可以增加多个层之间的粘连效果,从而使整体不容易发生松散,以此来提高整个线束的结实度,从而在布料内部穿梭时,多个层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保持整个线束的完整性。
[0024]由于整个线束在使用时只要外接触层6与外部接触,所以位于整个包裹层2的天然纤维4中,只有外接触层6中的天然纤维4需要经过丝光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接触层6中的天然纤维4的丝光处理效果,关于位于外接触层6处的天然纤维4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其至少经过由碱液浸泡、脱碱以及风干等处理步骤,碱液浸泡的时间不低于十个小时,从而充分保证整个纤维的反应程度,通过脱碱以吸取碱液,再经过风干,且风干的同时需要保持纤维处于一个拉直的状态,以减少表面的褶皱,通过多个步骤之间的配合,从而充分保证丝光处理的效果。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外接触层6与布料的接触效果,关于
位于外接触层6处的天然纤维4的数量,其被设置为不低于棉质纤维3的数量,从而保证外接触层6中的各个纤维之前的间隙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在接触布料时,接触效果会更好,顺畅度也更好。
[0026]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内部的棉质纤维3外露的情况,关于位于内贴合层5处的天然纤维4之间的间隙,其被设置为小于棉质纤维3的直径,从而使棉质纤维3不容易从天然纤维4之间透过,从而不容易延伸到外部,防止在穿梭时被带走,从而充分地保证整个线束外表面的光滑度。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棉质层(1)与包裹层(2),其中:所述棉质层(1)由棉质纤维(3)填充而成;所述包裹层(2)由天然纤维(4)交错而成,所述天然纤维(4)经过丝光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缝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贴合层(5)与外接触层(6),位于所述内贴合层(5)处的天然纤维(4)以及位于外接触层(6)处的天然纤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恒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