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12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涉及三相电能表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筒体与L型杆,第一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两侧,且第一筒体呈对称分布;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连接固定,从而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且在后期拆卸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进而实现便捷拆卸的目的,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二次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在后期拆卸时同样实现了无工具拆卸,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更加便捷。使用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三相电能表
,具体为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相电能表是以检测三相交流电为主的电表,而三相交流电则是电能的输送方式之一,一般将其简称为三相电。
[0003]当前所使用三相电能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大多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而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存在不便于快速连接固定的缺陷,且在后期拆卸时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使用存在不便。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螺栓固定连接方式存在不便于快速连接固定的缺陷以及在后期拆卸时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使用存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
[0007]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筒体与L型杆,第一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两侧,且第一筒体呈对称分布,第一筒体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上一体成型有推杆,且推杆滑动贯穿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上贯穿开设有通槽,且推杆滑动卡设在通槽内,且相邻滑动板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的内腔中,且弹簧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滑动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L型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上,且L型杆呈对称结构,L型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柱能够与限位板活动接触,且限位柱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内,限位板远离L型杆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且限位柱能够与第一斜面活动接触。
[0008]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零部件固定在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固定在合适位置,然后使用者可将连接线进行固定连接,随后使用者可手持第二壳体并将限位板对准对应两个限位柱之间,之后使用者可向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逐步推动第二壳体,当限位柱与第一斜面相接触时,相邻限位柱将沿着对应第一斜面做背向运动,从而能够带动相邻滑动板做背向运动,进而能够挤压对应弹簧,且当相邻限位柱与限位板的侧面相接触时间沿着其侧面滑动,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紧密贴合时,此时限位板对限位柱的限制消失,随后弹簧将通过对应滑动板带动对应限位柱复位,从而能够使限位柱插入对应限位槽内。
[0009]优选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筒体与卡杆,第二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第二筒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侧杆,侧杆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转环,且转环的
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簧,扭簧活动套设在侧杆上,且扭簧远离转环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转环上一体成型有转板,且转板转动贯穿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上贯穿开设有穿槽,转板转动插设在穿槽内,转板远离转环的一端开设有卡槽,卡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上,且卡杆能够活动卡设在卡槽内,转板远离转环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且卡杆能够与第二斜面活动接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连接固定,从而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且在后期拆卸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作业,进而实现便捷拆卸的目的;
[0012]2、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便捷快速的二次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在后期拆卸时同样实现了无工具拆卸,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壳体;11、连接耳;2、第二壳体;3、第一连接机构;31、第一筒体;32、L型杆;33、滑动板;34、弹簧;35、限位柱;36、限位板;37、限位槽;38、第一斜面;39、推杆;310、通槽;4、第二连接机构;41、第二筒体;42、卡杆;43、侧杆;44、转环;45、扭簧;46、转板;47、卡槽;48、穿槽;49、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中部与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连接耳11,连接耳11的设置使用为第一壳体1的固定提供了便,利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4;
[002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1与L型杆32,所述第一筒体3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第一筒体31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33,
所述滑动板33上一体成型有推杆39,且推杆39滑动贯穿第一筒体31,所述第一筒体31上贯穿开设有通槽310,且推杆39滑动卡设在通槽310内,通过推杆39与通槽310的配合使用,为滑动板33的移动调节提供了便利,且相邻滑动板33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且弹簧34远离滑动板33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滑动板33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35,所述L型杆3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L型杆32呈对称结构,所述L型杆3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且限位板36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37,所述限位柱35能够与限位板36活动接触,且限位柱35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37内,所述限位板36远离L型杆32的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斜面38,且限位柱35能够与第一斜面38活动接触,第一斜面38的设置使用为限位板36推动限位柱35移动调节提供了便利。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零部件固定在第一壳体1内并将第一壳体1固定在合适位置,然后使用者可将连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顶端与底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机构(4);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1)与L型杆(32),所述第一筒体(3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且第一筒体(31)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滑动板(33),且相邻滑动板(33)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活动卡设在第一筒体(31)的内腔中,且弹簧(34)远离滑动板(33)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滑动板(33)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35),所述L型杆(32)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且L型杆(32)呈对称结构,所述L型杆(3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且限位板(36)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37),所述限位柱(35)能够与限位板(36)活动接触,且限位柱(35)能够滑动插设在限位槽(37)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第二筒体(41)与卡杆(42),所述第二筒体(41)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且第二筒体(4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侧杆(43),所述侧杆(43)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转动套接有转环(44),且转环(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惠赵琦刘申易善鹤吴押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