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90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助行器,该多功能助行器具体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包括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通过主横杆连接,主横杆中间设置有计数杆,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之间设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计数杆通过折叠组件连接主横杆和第一横杆,计数杆末端设置计数滚轮,计数滚轮内设置圈数计数器,后支架包括侧扶杆和后支腿,侧扶杆和后支腿为一体成型结构,后支腿侧面设置折叠座板,折叠座板通过自动回复组件连接后支腿,自动回复组件包括固定块、支撑板、弹簧和座椅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多样,为使用人员出行提供了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已是重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指导或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术后管路较多的患者,目前所借助的助行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无法辅助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如测量能够耐受的步行距离及时长;挂输液瓶或起搏器等;活动过程中需要休息时,使用座椅需要转身后坐下,容易牵拉管路;因此,我们对普通助行器进行改良,设计一种多功能助行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器械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助行器,该多功能助行器具体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通过主横杆连接,所述主横杆中间设置有计数杆,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之间设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计数杆通过折叠组件连接主横杆和第一横杆,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动杆,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在主横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铰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计数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在计数杆的竖槽内滑动,所述计数杆末端设置计数滚轮,所述后支架包括侧扶杆和后支腿,所述侧扶杆和后支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后支腿侧面设置折叠座板,所述折叠座板通过自动回复组件连接后支腿,所述自动回复组件包括固定块、支撑板、弹簧和座椅连接板,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后支腿上,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座椅连接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后支腿固定连接,所示座椅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折叠座板。
[000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计数杆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固定插栓。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腿上插设有伸缩挂杆,所述伸缩挂杆顶部设置挂钩。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计数滚轮内设置圈数计数器。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多个孔,用于挂并固定引流瓶挂钩。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助行器能更好的辅助患者,计数滚轮和圈数计数器帮助测量能够耐受的步行距离及时长;伸缩挂杆可调节输液架整体的高度,
引流瓶挂钩减少滑动掉落,实现输液高度的调节,使患者输液更加舒适;通过旋转折叠座椅可将折叠座椅放下,然后患者可就地坐在折叠座椅上休息,患者起身时,利用自动回复组件上弹簧的弹力能使座椅连接板自动复位,能方便患者休息,收纳方便,置物篮可放入药品和其他急需物品,为使用人员出行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主体立体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自动回复组件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计数滚轮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折叠组件示意图;
[0015]图中:1、左前支腿,2、右前支腿,3、主横杆,4、计数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计数滚轮,8、圈数计数器,9、侧扶杆,10、后支腿,11、折叠座板,12、固定块,13、支撑板,14、弹簧,15、座椅连接板,16、固定插栓,17、伸缩挂杆,18、挂钩,19、万向轮,20、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转动杆,23、竖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如图1

4所示,一种多功能助行器,该多功能助行器具体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包括左前支腿1和右前支腿2,左前支腿1和右前支腿2通过主横杆3连接,主横杆3中间设置有计数杆4,具体实施中,前支架和后支架,四根杆支撑并形成仅一个侧面开口的助行器的支架;左前支腿1和右前支腿2之间设置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计数杆4通过折叠组件连接主横杆3和第一横杆5,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21和转动杆22,第一连接板20一端转动连接在主横杆3上,第一连接杆20另一端铰接转动杆22,转动杆22铰接计数杆4,第二连接杆21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横杆5,第二连接杆21一端在计数杆4的竖槽23内滑动,具体实施中,转动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21使计数杆4着地,如图3所示,计数杆4末端设置计数滚轮7,计数滚轮7内设置圈数计数器8,具体实施中,计数滚轮7中间内置的圈数计数器8,可跟随轮子转动动态显示圈数,再根据滚轮周长,计算出步行距离,并在侧扶杆9的旁边设置计时器,可实时计算辅助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测量能够耐受的步行距离及时长;后支架包括侧扶杆9和后支腿10,侧扶杆9和后支腿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两根后支腿10端均向中心处倾斜,以增强助行器的稳固性,且后支腿10下设置阻尼块,防止助行器移动中打滑;后支腿10侧面设置折叠座板11,如图2所示,折叠座板11通过自动回复组件连接后支腿10,自动回复组件包括固定块12、支撑板13、弹簧14和座椅连接板15,固定块12固定安装在后支腿10上,支撑板12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支撑板13上固定连接座椅连接板15,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2和后支腿10固定连接,座椅连接板15上固定安装折叠座板11;具体实施中,支撑板12与固定块12转动铰接,支撑板13和座椅连接板15相对后支腿10上下旋转,通过弹簧14限制支撑板13和座椅连接板15的旋转角度,座椅连接板15上固定连接的折叠座
板11同样随之旋转,后支腿10上固定块12起限位作用,固定块12一端伸出后支腿10,当折叠座板11旋转90度时,抵住座椅连接板15,承载使用人员的重量,使患者可就地坐在折叠座椅上休息,患者起身时,利用自动回复组件上弹簧的弹力能使座椅连接板自动复位,能方便患者休息。
[0018]如图1和4所示,计数杆4与第一连接板21之间设置固定插栓16,拔出固定插栓16后转动第一连接板21和转动杆22,第二连接杆21的一端在计数杆4的竖槽23内滑动,使得计数杆4上计数滚轮7接触地面。
[0019]如图1所示,左前支腿1上插设有伸缩挂杆17,伸缩挂杆17顶部设置挂钩18;具体实施中,安装可收纳的伸缩挂杆17,挂钩18上可以挂输液器或是起搏器等,利用设置伸缩挂杆17可调节高度,实现输液高度的调节,使患者输液更加舒适,患者活动时,挂钩18上可以挂输液器或是起搏器等,不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一直提着引流袋,节约了人力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助行器具体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通过主横杆连接,所述主横杆中间设置有计数杆,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之间设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计数杆通过折叠组件连接主横杆和第一横杆,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动杆,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在主横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铰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计数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在计数杆的竖槽内滑动,所述计数杆末端设置计数滚轮,所述计数滚轮内设置圈数计数器,所述后支架包括侧扶杆和后支腿,所述侧扶杆和后支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后支腿侧面设置折叠座板,所述折叠座板通过自动回复组件连接后支腿,所述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唐程斌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