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79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包括有真空泵,用于将气密密封室抽成真空;气密密封室;以及法兰接头;法兰接头包括有:主体部;下凸缘部,从该主体部的端面向下伸出、并呈环状,该下凸缘部伸入所述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内形成第一密封连接;上凸缘部,从该主体部的端面向上伸出、并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该上凸缘部与所述真空泵的入口所在端部形成第二密封连接;外凸缘部,从主体部于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该外凸缘部与所述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的外围形成第三密封连接。优点在于:使真空泵的入口和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之间能保持三道密封连接,密封性更好,以提高X射线管的使用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射线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X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射的电子经阴极、阳极间的电场加速后,轰击X射线管阳极,将其动能传递给阳极靶上的原子,只有约1%左右的能量转化为X射线,并从X射线照射窗中射出,阴极发射的电子会被聚集到阳极靶上的一个点。
[0003]在射线发射过程中是需要将将阴极、电子束筒、阳极靶等部件密封在真空壳体内,如有专利号为ZL202220904910.2(授权公告号为CN 21764120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单级聚焦微焦点X射线管,其中真空单元包括分子泵(即:真空泵),分子泵通过阴极腔壳体上设置的法兰接口固定连接阴极腔壳体,虽然该X射线管中能通过分子泵对阴极腔壳体抽真空而使阴极腔壳体内处于真空状态,其X射线管的阴极腔壳体上通常是开设有供真空泵与阴极腔壳体连通的连通孔,具体如何形成阴极腔壳体与分子泵的密封连接,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其一,为分子泵的端部与阴极腔壳体的连通孔周缘形成端面密封连接;其二,为在分子泵的端部与阴极腔壳体的连通孔周缘之间加设法兰接头,该法兰接头分别与分子泵的端部与阴极腔壳体的连通孔周缘形成端面密封连接;虽然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实现分子泵的端部与阴极腔壳体的连通孔周缘之间的密封连接,但仅仅通过一道端面密封连接的方式,还是容易造成密封性不足的问题,为此,需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增强真空泵与X射线管之间密封性的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包括有
[0006]真空泵,用于将气密密封室抽成真空,包括有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允许空气流流动的入口和出口;
[0007]气密密封室,设置有与所述真空泵的入口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气密密封室用于容纳用于产生热电子的阴极,以及向阴极提供电流以加热它的供电线路,阴极产生热电子而且产生的热电子加速或聚集射线束发射;
[0008]以及
[0009]法兰接头,设置在所述真空泵的入口和所述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之间;
[0010]其特征在于:
[0011]所述法兰接头包括有:
[0012]主体部;
[0013]下凸缘部,从该主体部的端面向下伸出、并呈环状,该下凸缘部伸入所述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内形成第一密封连接;
[0014]上凸缘部,从该主体部的端面向上伸出、并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该上凸缘部与所述真空泵的入口所在端部形成第二密封连接;
[0015]外凸缘部,从主体部于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该外凸缘部与所述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的外围形成第三密封连接。
[0016]为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所述真空泵的壳体内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能拆卸地连接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元件。
[0017]为提高气体导出效果,所述法兰接头的主体部于所述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的内周面,具有自上而下逐步向下收窄的导流部。
[0018]为增加真空泵与上凸缘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密封连接稳固性,所述上凸缘部的上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外缘,以用于供真空泵的入口所在端部抵接。
[0019]为进一步提高第三密封连接的密封性,所述外凸缘部在与所述气密密封室密封连接的表面开设有围绕下凸缘部外周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第一密封圈。
[0020]为实现X射线管的阴极安装时保持气密密封室的密封性,所述气密密封室呈柱状,并具有第一敞口,X射线管的阴极自第一敞口穿入到气密密封室内,阴极具有用于密封第一敞口的基座,所述基座和/或在位于气密密封室第一敞口处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分别与基座和气密密封室的端面相抵的第二密封圈。
[0021]为便于X射线管内部元件更换的同时,也能保持气密密封室的密封性,所述气密密封室具有与第一敞口相对设置的第二敞口,所述第二敞口借助于X射线管内供射线束发射的电子束管安装的外壳进行封闭,所述外壳和/或在位于气密密封室第二敞口处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分别与外壳和气密密封室的端面相抵的第三密封圈。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下凸缘部伸入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内形成的第一密封连接、上凸缘部与真空泵的入口所在端部形成的第二密封连接以及外凸缘部与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的外围形成的第三密封连接,从而使真空泵的入口和气密密封室的排气口之间能保持三道密封连接,相较于传统的一道端面密封连接的方式,密封性更好,以提高X射线管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25]图3为图1的剖视图(省略真空泵);
[0026]图4为图1中法兰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包括有真空泵1、气密密封室2和法兰接头3。
[0030]其中气密密封室2为X射线管的一部分,气密密封室2设置有与真空泵1的入口111
连通的排气口21,气密密封室2用于容纳用于产生热电子的阴极5以及向阴极5提供电流以加热它的供电线路(该供电线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展开赘述),阴极5产生热电子而且产生的热电子加速或聚集射线束发射。
[003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密密封室2呈柱状,并具有第一敞口和与第一敞口相对设置的第二敞口,X射线管的阴极5自第一敞口穿入到气密密封室2内,阴极5具有用于密封第一敞口的基座51,第二敞口借助于X射线管内供射线束发射的电子束管6安装的外壳7进行封闭,上述将气密密封室2与外壳7分成两部分的结构与传统一体成型的X射线管相比,拆卸更加方便,便于更换X射线管内的元件。
[0032]为保持气密密封室2安装密封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基座5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81,第二凹槽81内设有分别与基座51和气密密封室2的端面相抵的第二密封圈91;并且在位于气密密封室2第二敞口处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82,第三凹槽82内设有分别与外壳7和气密密封室2的端面相抵的第三密封圈92。
[0033]如图3~5所示,法兰接头3设置在真空泵1的入口111和气密密封室2的排气口2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法兰接头3包括有主体部31、下凸缘部32、上凸缘部33和外凸缘部34。其中下凸缘部32从该主体部31的端面向下伸出、并呈环状,该下凸缘部32伸入气密密封室2的排气口21内形成第一密封连接;上凸缘部33从该主体部31的端面向上伸出、并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该上凸缘部33与真空泵1的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包括有真空泵(1),用于将气密密封室(2)抽成真空,包括有壳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以允许空气流流动的入口(111)和出口;气密密封室(2),设置有与所述真空泵(1)的入口(111)连通的排气口(21),所述气密密封室(2)用于容纳用于产生热电子的阴极(5),以及向阴极(5)提供电流以加热它的供电线路,阴极(5)产生热电子而且产生的热电子加速或聚集射线束发射;以及法兰接头(3),设置在所述真空泵(1)的入口(111)和所述气密密封室(2)的排气口(2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接头(3)包括有:主体部(31);下凸缘部(32),从该主体部(31)的端面向下伸出、并呈环状,该下凸缘部(32)伸入所述气密密封室(2)的排气口(21)内形成第一密封连接;上凸缘部(33),从该主体部(31)的端面向上伸出、并朝向外侧水平伸出并呈环状,该上凸缘部(33)与所述真空泵(1)的入口(111)所在端部形成第二密封连接;外凸缘部(34),从主体部(31)于所述上凸缘部(33)和下凸缘部(32)之间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水平伸出,该外凸缘部(34)与所述气密密封室(2)的排气口(21)的外围形成第三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1)的壳体(11)内于所述入口(111)和出口之间能拆卸地连接有用于过滤的过滤元件(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X射线管的真空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斌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影检测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