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兴玲专利>正文

消化液回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72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液回输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内瓶、外瓶和过滤装置,内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瓶内,内瓶的瓶口设置有封盖,封盖上设置有与引流管连通的进液口,用于将消化液引流至内瓶内;内瓶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内瓶内并位于排液口的上端,用于将消化液过滤后经排液口流入外瓶中;外瓶的瓶口设置有瓶盖,瓶盖上设置有与外瓶内部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用于在取出内瓶后,连接输液器,并回输消化液。该消化液回输装置可在收集消化液后直接进行过滤,且在过滤后即可输回,操作十分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化液回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化液回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因腹部创伤、炎性肠道疾病、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导致消化液、食物残渣漏至切口或腹腔外。由于消化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消化酶以及电解质等物质,患者常因大量消化液丢失,肠内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改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为了保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保持平衡,经常需要对患者排出的消化液进行过滤并回输操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先将患者引流管引流出的消化液收集起来,然后用纱布等材料将消化液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好的消化液倒入输液瓶中,并回输患者体内,该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并且密闭性差,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加了消化液污染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液回输装置,可在收集消化液后直接进行过滤,且在过滤后即可输回,操作十分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内瓶、外瓶和过滤装置,内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瓶内,内瓶的瓶口设置有封盖,封盖上设置有与引流管连通的进液口,用于将消化液引流至内瓶内;内瓶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内瓶内并位于排液口的上端,用于将消化液过滤后经排液口流入外瓶中;外瓶的瓶口设置有瓶盖,瓶盖上设置有与外瓶内部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与输液器连接,输液器用于在取出内瓶后,回输消化液。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按压杆和压簧;所述内瓶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型,且在内瓶的排液口处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筒,圆筒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封盖顶部设置有与圆筒相对应的方形孔;所述按压杆的杆径等于圆筒的内径,其上端从方形孔穿出于外瓶外,下端位于圆筒内,且可在圆筒内上下移动;压簧设置在按压杆的下端与限位环之间;滤网呈环状,其内环与圆筒上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外环与内瓶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筒下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孔;按压杆为上下贯通的管状结构,其下端侧壁设置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第二侧孔;按压杆可按压地使第二侧孔与第一侧孔重合,并在未按压时,使位于第二侧孔下方的按压杆的侧壁堵住第一侧孔。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提供的消化液回输装置,收集消化液时,将内瓶安装在外瓶瓶口上,将引流管与封盖上的进液口连接,使得消化液流入内瓶中,由于内瓶中设置有过滤装置,使消化液在引流后,可以直接在内瓶中进行过滤,并在过滤后通过排液口流入到外瓶中,减少了在回输前需要把消化液取出过滤而被污染的机率;在回输时,将设置有过滤装置的内瓶取
出,再将瓶盖盖盒在外瓶的瓶口上,同时插上输液器,倒置消化液外瓶即可实现回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操作更加的简单。
附图说明
[0009]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附图中: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引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过滤装置未使用时的剖视图;
[00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过滤装置使用时的剖视图;
[001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回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5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6]图7是图6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中标号为:1、内瓶;2、外瓶;3、过滤装置;31、滤网;32、按压杆;33、压簧;4、封盖;5、进液口;6、排液口;7、瓶盖;8、出液口;9、圆筒;10、限位环;11、第一侧孔;12、第二侧孔;13、输液管子口;14、滴壶;15、输液管;16、流速调节器;17、输液管母口;18、第一悬挂耳环;19第二悬挂耳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将参照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知道的是,本技术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为完整,并将本技术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1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
[002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包括内瓶1、外瓶2、过滤装置3以及输液器。
[0021]其中,内瓶1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瓶2内,内瓶1的瓶口设置有封盖4,封盖4的底部与内瓶1的瓶口固定连接,封盖4的内侧壁与外瓶2的瓶口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且封盖4上表面设置有与引流管连通的进液口5,用于将消化液引流至内瓶1内;为了使引流管稳定的插在进液口5上,该进液口5设置有外径上小下大的变径接头,该变径接头与外瓶2的内部连通,变径接头与引流管相连接;内瓶1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6;过滤装置3设置在内瓶1内并位于排液口6的上端,用于将消化液过滤后经排液口6流入外瓶2中,该外瓶2为无菌塑料瓶,且无菌塑料瓶的容量为1500毫升;外瓶2的瓶口设置有瓶盖7,瓶盖7上设置有与外瓶2内部连通的出液口8,出液口8与输液器连接,输液器用于在取出内瓶1后,回输消化液。
[0022]具体的,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31、按压杆32和压簧33;内瓶1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
型,通过这样设置,使得过虑后的消化液得以充分流入外瓶1内,且在内瓶1的排液口6处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筒9,圆筒9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0;封盖4顶部设置有与圆筒9相对应的圆形孔;按压杆32的杆径等于圆筒9的内径,其上端从圆形孔穿出于外瓶2外,下端位于圆筒9内,且可在圆筒9内上下移动;压簧33设置在按压杆32的下端与限位环10之间;滤网31呈环状,其内环与圆筒9上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外环与内瓶1的内部固定连接;圆筒9的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孔11;按压杆32内部为贯通的筒状结构,其下端侧壁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侧孔12;按压杆32可按压地使第二侧孔12与第一侧孔11重合,并在未按压时,使位于第二侧孔12下方的按压杆32的侧壁堵住第一侧孔11。
[0023]同时,为了便于封盖4和瓶盖7对调使用,封盖4和瓶盖7均与外瓶2的瓶口螺纹连接。
[0024]其中,该消化液回输装置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子口13、滴壶14、输液管15、流速调节器16和输液管母口17,输液管子口13与瓶盖7出液口8可拆卸连接,该输液管子口13、滴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瓶(1)、外瓶(2)、过滤装置(3)和输液器,内瓶(1)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瓶(2)内,内瓶(1)的瓶口设置有封盖(4),封盖(4)上设置有与引流管连通的进液口(5),用于将消化液引流至内瓶(1)内;内瓶(1)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6);所述过滤装置(3)设置在内瓶(1)内并位于排液口(6)的上端,用于将消化液过滤后经排液口(6)流入外瓶(2)中;外瓶(2)的瓶口设置有瓶盖(7),瓶盖(7)上设置有与外瓶(2)内部连通的出液口(8),出液口(8)与输液器连接,输液器用于在取出内瓶(1)后,回输消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31)、按压杆(32)和压簧(33);所述内瓶(1)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型,且在内瓶(1)的排液口(6)处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筒(9),圆筒(9)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0);所述封盖(4)顶部设置有与圆筒(9)相对应的圆形孔;所述按压杆(32)的杆径等于圆筒(9)的内径,其上端从圆形孔穿出于外瓶(2)外,下端位于圆筒(9)内,且可在圆筒(9)内上下移动;压簧(33)设置在按压杆(32)的下端与限位环(10)之间;滤网(31)呈环状,其内环与圆筒(9)上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外环与内瓶(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筒(9)的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孔(11);按压杆(32)内部为贯通的筒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兴玲侯海玲何玉梅黄秋梅张丽丽吴荣燕
申请(专利权)人:何兴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