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涉及敷贴技术领域。该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基底固定;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底固定,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引流管固定在第一基底上,再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敷贴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用于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


[0001]本技术涉及敷贴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作为外科引流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胸腔引流、脑腔引流、胃肠道引流、胆道引流、腹膜透析导管、导尿等等。外科引流的目的,一方面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的各种积液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加快伤口愈合;另一方面是便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吻合处漏出,为临床治治疗提供依据。
[0003]由于引流管细长,除了对插接处进行固定外,还需要对其中间部位进行固定,而在临床上,对其中间部位的固定方式通常是采用胶带及纱布来将中间部位与患者皮肤固定,但是该固定方式往往对引流管的固定效果不佳,使得引流管的位置容易发生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用于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0006]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基底固定;
[0007]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底固定,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
[0008]本技术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引流管固定在第一基底上,再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敷贴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用于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底固定,第三固定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由此,设有第三固定件,可进一步将引流管固定在第一基底上。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件设置有开口部,开口部用于供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穿过。由此,设有开口部,可供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穿过,从而第二固定件与第三固定件形成交叉固定。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件包括第三基底和第三粘性层;第三粘性层位于第三基底的第一侧面。由此,第三固定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粘性层与第一基底形成可拆卸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基底和第二粘性层;第二粘性层位于第二基底的第一侧面。由此,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粘性层与第一基底形成可拆卸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为第一粘性层,第一粘性层位于第一基底的第一
侧面。由此,敷贴通过第一粘性层粘贴在患者的伤口处。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耳部,第一粘性层还位于第一耳部;和/或
[0015]第一基底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耳部;第一粘性层还位于第二耳部。由此,设有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同时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具有粘性层,可增加敷贴与患者皮肤的粘贴面积,从而增加敷贴的粘贴性能。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耳部与第一固定件对应,第二耳部与第三固定件对应。由此,第一耳部与第一固定件对应,第二耳部与第三固定件对应,可增加敷贴固定引流管部位的外围的粘贴面积,从而增加敷贴固定引流管部位的粘贴性能。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性层为硅凝胶层。由此,第一粘性层为硅凝胶层,可防止患者与第一粘性层接触的皮肤因长期接触而造成皮肤过敏。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油纱层。由此,设有油纱层,可防止患者的伤口感染。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通过第二固定件将引流管固定在第一基底上,再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敷贴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用于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固定引流管后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底、第一固定件和油纱层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固定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第一基底100,第一耳部110,第二耳部120,油纱层130,第一固定件200,第二固定件300,第二基底310,第二粘性层320,引流管400,第三固定件500,第三基底510,第三粘性层520,开口部5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图1

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如图1

5所示,该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包括第一基底100、第一固定件200和第二固定件300;第一基底100大致为长方形,第一基底100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基底100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背对设置,第一基底100的第一侧面对应患者的伤口,第一基底100的材质为纱布,第一固定件200与第一基底100固定;第二固定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底100固定,第二固定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底10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敷贴,先通过第二固定件300将引流管400固定在第一基底100上,再通过第一固定件200将该敷贴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用于解决现有引流管400使用胶带及纱布固定导致的移动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底100除了为长方形之外,还可以是平行四边
形、菱形、圆形或椭圆形等。
[0028]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200为第一粘性层,第一粘性层位于第一基底100的第一侧面,敷贴通过第一粘性层粘贴在患者的伤口处。此外,在未使用时,可在第一粘性层上粘贴保护膜,以此防止第一粘性层因暴露在空气和灰尘中导致失去粘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00除了为第一粘性层之外,还可以是两条带有弹性的弹性带,两条弹性带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基底100的第一端、第二端缝合连接或粘贴连接,两条弹性带的第二端通过魔术子/母贴(子/母扣)连接,在使用时,先将弹性带缠绕在肢体上,然后通过魔术子/母贴(子/母扣)连接两条弹性带的第二端,从而将该敷贴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
[0029]第一粘性层为硅凝胶层。第一粘性层为硅凝胶层,可防止患者与第一粘性层接触的皮肤因长期接触而造成皮肤过敏。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基底100的第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耳部110,第一耳部110大致为长方形,第一耳部110的尺寸小于第一基底100,第一粘性层还位于第一耳部110;第一基底100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耳部120,第二耳部120的形状与第一耳部110一致,第一粘性层还位于第二耳部120。第一耳部110和第二耳部120能够增加第一基底100的面积,通过在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设置粘性层,可增加敷贴与患者皮肤的粘贴面积,从而增加敷贴的粘贴性能。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基底固定;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固定,所述第三固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供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件包括:第三基底;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三粘性层位于所述第三基底的第一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引流管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基底;第二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怡琨姚池伍丽文汪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