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570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涉及蓄热燃烧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压力感应探头,所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包括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的内部填充有密封填料,所述弹簧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固定连接,设置有弹簧、连接杆、第一活动环、凹槽、密封填料和第二活动环,通过弹簧和连接杆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对第一活动环与第二活动环中间的距离进行缓冲,使得第一活动环与第二活动环处的密封填料有效的吸收热胀冷缩造成的位移,以及吸收位移所造成的压力,避免压力检测器与炉体连接处受力,起到了稳定连接的效果。起到了稳定连接的效果。起到了稳定连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蓄热燃烧炉
,具体是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大气问题,我国对于有机废气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蓄热式燃烧炉(RTO燃烧炉)是目前受欢迎的废气处理设备之一,RTO燃烧炉采用天然气直接燃烧有机废气,主要是在750℃

850℃的高温状态下,将有机废气分子分解为CO2和H2O,几乎可以处理所有含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在RTO燃烧炉工作过程中,对其内部的压力监测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用到压力感应器进行监测。
[0003]但该RTO燃烧炉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现有技术中燃烧炉与压力感应器之间多采用固定焊接,但是燃烧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胀冷缩现象十分严重,容易开裂;二、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一般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热回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现有技术中燃烧炉与压力感应器之间多采用固定焊接,但是燃烧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胀冷缩现象十分严重,容易开裂;二、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一般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热回收效率较低。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包括:
[0009]炉体,所述炉体的左侧从上往下分别贯穿连接有燃烧器安装口和废气进口,所述炉体的顶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压力感应探头,所述压力感应探头的顶端连接有压力检测器;
[0010]所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包括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的内部填充有密封填料,所述第二活动环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第二活动环的内壁靠近凹槽的位置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固定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环的外侧与压力感应探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环的外侧与炉体固定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填料采用的是一种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的构件。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炉体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贯穿连接有蓄热箱,所述蓄热箱的内部注入有导热液,所述蓄热箱的外侧连接有控制器。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气管且位于蓄热箱的内部设置为“Z”形形状。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炉体的内壁连接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内部连接有导热铜管,所述导热铜管的一端通过软管与蓄热箱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一侧通过软管与蓄热箱的出料口固定连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铜管的外侧且位于内胆的内部填充有硅脂。
[0017]有益效果:
[0018]一设置有弹簧、连接杆、第一活动环、凹槽、密封填料和第二活动环,通过弹簧和连接杆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对第一活动环与第二活动环中间的距离进行缓冲,使得第一活动环与第二活动环处的密封填料有效的吸收热胀冷缩造成的位移,以及吸收位移所造成的压力,避免压力检测器与炉体连接处受力,起到了稳定连接的效果;
[0019]二设置有蓄热箱、内胆、硅脂、排气管、导热液和导热铜管,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气通过排气管排出,通过设置蓄热箱,使排气管内的热量对蓄热箱内部的导热液进行加热,在炉体重新开始工作时,先开启增压泵,将导热液通过软管导入导热铜管内,通过与硅脂之间的配合,达到为内胆进行提前预热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炉体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A处的放大图;
[0023]图4是本技术B处的放大图;
[0024]图5是本技术蓄热箱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1、压力检测器;2、炉体;3、排气管;4、控制器;5、蓄热箱;6、增压泵;7、燃烧器安装口;8、废气进口;9、压力感应探头;10、导热液;11、弹簧;12、连接杆;13、第一活动环;14、凹槽;15、密封填料;16、第二活动环;17、内胆;18、硅脂;19、导热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

图3所示,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包括:
[0030]炉体2,所述炉体2的左侧从上往下分别贯穿连接有燃烧器安装口7和废气进口8,所述炉体2的顶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压力感应探头9,所述压力感应探头9的顶端连接有压力检测器1;
[0031]所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包括第一活动环13和第二活动环16,所述第一活动环13和第二活动环16的内部填充有密封填料15,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4,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内壁靠近凹槽14的位置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1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13固定连接。
[003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活动环13的外侧与压力感应探头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外侧与炉体2固定连接。
[003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填料15采用的是一种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的构件,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孔隙率高,丝网又具有强力的毛细效果,具有填料功率高的优点。
[0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5]设置有弹簧11、连接杆12、第一活动环13、凹槽14、密封填料15和第二活动环16,通过弹簧11和连接杆12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对第一活动环13与第二活动环16中间的距离进行缓冲,使得第一活动环13与第二活动环16处的密封填料15有效的吸收热胀冷缩造成的位移,以及吸收位移所造成的压力,避免压力检测器1与炉体2连接处受力,起到了稳定连接的效果。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

5所示,所述炉体2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末端贯穿连接有蓄热箱5,所述蓄热箱5的内部注入有导热液10,所述蓄热箱5的外侧连接有控制器4。
[003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排气管3且位于蓄热箱5的内部设置为“Z”形形状,通过设置“Z”形形状,有利于提高排气管3与导热液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2),所述炉体(2)的左侧从上往下分别贯穿连接有燃烧器安装口(7)和废气进口(8),所述炉体(2)的顶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压力感应探头(9),所述压力感应探头(9)的顶端连接有压力检测器(1);所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包括第一活动环(13)和第二活动环(16),所述第一活动环(13)和第二活动环(16)的内部填充有密封填料(15),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4),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内壁靠近凹槽(14)的位置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1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环(13)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环(13)的外侧与压力感应探头(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环(16)的外侧与炉体(2)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蓄热燃烧炉超压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淋张皖北陆勤霞任蕾钱琪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怀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