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国禄专利>正文

电子穿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69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穿线器属于电气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穿线器;其包括电源模块、引导模块和工作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由开关、电池、电池外壳和导线组成,开关位于电池外壳侧面,且与电池外壳内部电池连接,开关、电池和蜂鸣器之间均有导线连接;引导模块由引导线和伸缩管组成,引导线左侧固定在电池外壳最右端,引导线右侧与伸缩管固定连接。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就使得电子穿线器在穿线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管道转弯处、能够使电线稳固的夹持在电子穿线器上,同时能够准确反馈管道内部堵塞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穿线器具有操作简便、普适性强的优点。普适性强的优点。普适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穿线器


[0001]本技术的电子穿线器属于电气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子穿线器的使用场所随处可见,如防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网线,视频线等,电子穿线器操作简单,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电子穿线器具有以下两个缺陷:一方面,现有的电子穿线器在管道内部遇到转外处以发生堵塞,在遇到管道内有堵塞时,不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确认管道内发生堵塞的位置,使用时较为不便;另一方面,现有的电子穿线器,与电线连接时均依靠电线缠绕在穿线器上,在穿线时容易发生电线脱落的现象,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具有牵引强度,光滑度,柔韧度的电子穿线器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及时反馈堵塞位置且能够高效率完成穿线的电子穿线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子穿线器,包括电源模块、引导模块和工作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由开关、电池、电池外壳和导线组成,开关位于电池外壳侧面,且与电池外壳内部电池连接,开关、电池和蜂鸣器之间均有导线连接;引导模块由引导线和伸缩管组成,引导线左侧固定在电池外壳最右端,引导线右侧与伸缩管固定连接;工作模块由蜂鸣器、导电螺栓、保护外壳和卡扣组成,导电螺栓通过焊接固定在伸缩管右侧,且蜂鸣器左侧设有与导电螺栓相配合的内螺纹孔,同时内螺纹孔右侧设置两个电极,导电螺栓右侧与电极相配合设有两个电极孔,蜂鸣器外部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左侧的内螺纹孔能够与导电螺栓配合,保护外壳为麦克风式网状结构,保护外壳最右端设有卡扣。
[0005]进一步的,引导线内部为中空结构。
[0006]进一步的,引导线设置为不同长度,长度为10m或15m或20m或30m,以实际使用工况对不同长度引导线的电子穿线器进行选择。
[0007]进一步的,电池、开关、导线、导电螺栓和蜂鸣器构成完整通路。
[0008]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就使得电子穿线器在穿线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管道转弯处、能够使电线稳固的夹持在电子穿线器上,同时能够及时反馈管道内部堵塞情况,因此本技术的电子穿线器具有操作简便、普适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9]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0010]图1是电子穿线器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电子穿线器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电子穿线器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例:1、开关,2、电池,3、引导线,4、导线,5、伸缩管,6、蜂鸣器,7、导电螺栓,8、保护外壳,9、卡扣,10、电池外壳,11、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如图1至2所示,电子穿线器,包括电源模块、引导模块和工作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由开关1、电池2、电池外壳10和导线4组成,开关1位于电池外壳10侧面,且与电池外壳10内部电池2连接,开关1、电池2和蜂鸣器6之间均有导线4连接;引导模块由引导线3和伸缩管5组成,引导线3左侧固定在电池外壳10最右端,引导线3右侧与伸缩管5固定连接,引导线3和伸缩管5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导线4提供存放空间,引导线3设置为不同长度,以实际使用工况对不同长度引导线的电子穿线器进行选择,伸缩管5的存在使在工作过程中顺利通过转弯处;工作模块由蜂鸣器6、导电螺栓7组成,导电螺栓7通过焊接固定在伸缩管5右侧,且蜂鸣器6左侧设有与导电螺栓7相配合的内螺纹孔,同时内螺纹孔右侧设置两个电极11,导电螺栓7右侧与电极11相配合设有两个电极孔,电池2、开关1、导线4、导电螺栓7和蜂鸣器6构成完整通路。
[0016]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电子穿线器,包括电源模块、引导模块和工作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由开关1、电池2、电池外壳10和导线4组成,开关1位于电池外壳10侧面,且与电池外壳10内部电池2连接,开关1、电池2和蜂鸣器6之间均有导线4连接;引导模块由引导线3和伸缩管5组成,引导线3左侧固定在电池外壳10最右端,引导线3右侧与伸缩管5固定连接,引导线3和伸缩管5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导线4提供存放空间,引导线3设置为不同长度,以实际使用工况对不同长度引导线的电子穿线器进行选择,伸缩管5的存在使在工作过程中顺利通过转弯处;工作模块由蜂鸣器6、导电螺栓7、保护外壳8和卡扣9组成,导电螺栓7通过焊接固定在伸缩管5右侧,且蜂鸣器6左侧设有与导电螺栓7相配合的内螺纹孔,同时内螺纹孔右侧设置两个电极11,导电螺栓7右侧与电极11相配合设有两个电极孔,蜂鸣器6外部设有保护外壳8,保护外壳8左侧为内螺纹孔,能够与导电螺栓7配合实现连接,保护外壳8为麦克风式网状结构,保护外壳8能够保护在使用过程中蜂鸣器6不被破损且网状结构能够完全释放蜂鸣器6的声音,保护外壳8最右端固定有卡扣9,卡扣9能够实现对电线的稳定夹持,电池2、开关1、导线4、导电螺栓7和蜂鸣器6构成完整通路。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工作管道长度对电子穿线器的长度进行选择,其次将带有蜂鸣器一段的电子穿线器穿入管道内部,若遇到管道堵塞即可打开开关使蜂鸣器报警,便可准确快速找到堵塞位置,并对堵塞位置进行处理;若电子穿线器顺利穿出管道,使用卡扣将电线固定在电子穿线器上,最终将电线穿入管道内部。
[0017]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穿线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引导模块和工作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由开关、电池、电池外壳和导线组成,开关位于电池外壳侧面,且与电池外壳内部电池连接,开关、电池和蜂鸣器之间均有导线连接;引导模块由引导线和伸缩管组成,引导线左侧固定在电池外壳最右端,引导线右侧与伸缩管固定连接;工作模块由蜂鸣器、导电螺栓、保护外壳和卡扣组成,导电螺栓通过焊接固定在伸缩管右侧,且蜂鸣器左侧设有与导电螺栓相配合的内螺纹孔,同时内螺纹孔右侧设置两个电极,导电螺栓右侧与电极相配合设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禄
申请(专利权)人:孙国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