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包括束缚衣本体、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束缚衣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将束缚衣本体固定在放射治疗床上;固定套均包括套体、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套体中部与束缚衣本体缝制连接,套体的两侧的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能够相互粘合以将套体围成筒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的束缚衣本体,固定患者四肢的同时,能够盖住包裹患者的身体,减少了因为患者四肢会不自主的乱动导致的治疗坠床风险和机器意外终止风险。器意外终止风险。器意外终止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治疗床100是大型放射治疗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支撑患者将癌变部位准确定位至设备等中心处接受治疗。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躺在放射治疗床100上,很多脑转移患者,晚期肿瘤会压坏脑神经,致使脑功能受损。平躺治疗时四肢会不自主的乱动,会有治疗坠床风险,出现治疗机器防碰撞警报,治疗终止等风险。
[0003]如中国专利CN112915406A的图1所示(公开日为2021.06.08,早于本申请的申请日),目前本院使用的束缚带只是简单的片状束缚带,使用过程有些患者还是很容易自己解脱束缚带,牢固性还是很欠缺。CN201350294Y(公开日为2016.08.17)中也给出了片状的束缚带结构,通过两片束缚带固定患者的体位。而脑转移的患者脑功能受损,四肢会乱动,这种片状的束缚带的束缚效果不好。
[0004]目前检索到的能够束缚患者四肢的固定装置为CN213252655U(公开日为2021.05.25),该肿瘤放射科用四肢固定装置,采用在检查床主体的床面上设置可调节式手臂绑缚件和下肢绑缚件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情况调节手臂绑缚件和下肢绑缚件的位置,以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该肿瘤放射科用四肢固定装置,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通过切换传动方式快速的调节手臂绑缚件和下肢绑缚件之间的位置,以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
[0005]但是CN213252655U是在治疗床上向上束缚患者的手脚,而治疗室为了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长年使用空调维持在四季恒温,体感温度较低。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具有解决现有技术的束缚装置束缚患者时不会患者身体进行保温的问题。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9]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中,包括束缚衣本体、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所述束缚衣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所述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将束缚衣本体固定在放射治疗床上;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束缚衣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均包括套体、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套体中部与所述束缚衣本体缝制连接,所述套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能够相互粘合以将套体围成筒状;
[0010]所述束缚衣本体朝向患者的一面设置有保温棉层。
[0011]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所述右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条。
[0012]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带的数量和右固定带的数量相同,所述左固定带上形成有第二魔术贴粘面,所述右固定带上形成有第二魔术贴勾面,每一右固定带上所述第二魔术贴勾面能够粘接在其中一个左固定带上的第二魔术贴粘面上。
[0013]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带的数量与右固定带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为四条。
[0014]进一步,每一左固定带和每一右固定带上均形成有第三魔术贴勾面和第三魔术贴粘面,每一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分别穿过放射治疗床下边缘的挂环且第三魔术贴勾面粘接在所在固定带的第三魔术贴粘面上。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与第二上肢固定套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下肢固定套与第二下肢固定套之间的距离。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沿着筒状的套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魔术贴粘面沿着筒状的套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宽度。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一、使用时,将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分别固定连接在患者的左上肢、右上肢、座下肢和右下肢上,固定时,所述套体围成筒状,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相互粘合,实现套体与患者的四肢牢固固定。所述束缚衣本体的两侧通过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与放射治疗床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套体与所述束缚衣本体缝制固定连接,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限制了患者四肢的活动,加上束缚衣与放射治疗床固定,因此能够很好地将患者进行固定,降低了坠床和治疗机器意外终止的风险。
[0019]二、所述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与放射治疗床的固定可以通过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通过魔术贴相互粘合实现固定;也可以采用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分别穿过放射治疗床上的挂环并粘接在自身上的第三魔术贴粘面上实现固定。
[0020]三、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的宽度大于第一魔术贴粘面的宽度,如此在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粘接在第一魔术贴粘面上的位置实现调节所述套体的松紧程度,如此方便根据患者四肢肢体的大小进行调节。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的束缚衣本体,固定患者四肢的同时,能够盖住包裹患者的身体,减少了因为患者四肢会不自主的乱动导致的治疗坠床风险和机器意外终止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患者躺在放射治疗床上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具有四条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的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具有第三魔术贴勾面和第三魔术贴粘面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上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束缚衣本体1;第一上肢固定套11;第二上肢固定套12;第一下肢固定套13;第二下肢固定套14;套体151;第一魔术贴勾面152;第一魔术贴粘面153;左固定带21;右固定带22;第二魔术贴勾面 231;第二魔术贴粘面232;第三魔术贴勾面241;第三魔术贴粘面242;放射治疗床100;挂环1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2]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包括束缚衣本体1、第一上肢固定套11、第二上肢固定套 12、第一下肢固定套13和第二下肢固定套14,所述束缚衣本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固定带21和右固定带22,所述左固定带21和右固定带22将束缚衣本体1固定在放射治疗床100上;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11、第二上肢固定套12、第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衣本体、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所述束缚衣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所述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将束缚衣本体固定在放射治疗床上;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束缚衣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上肢固定套、第二上肢固定套、第一下肢固定套和第二下肢固定套均包括套体、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套体中部与所述束缚衣本体缝制连接,所述套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粘面能够相互粘合以将套体围成筒状;所述束缚衣本体朝向患者的一面设置有保温棉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所述右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放射治疗束缚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带的数量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瑞全,郑春元,张超强,肖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