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53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包括:通道主体、楼梯、战时通道、双扇防护密闭门和装修侧墙,战时通道设置在通道主体的一侧,战时通道包括与通道主体连通的第一战时通道、与第一战时通道和通道主体均连通第二战时通道,第一战时通道与通道主体的连通处设置有单扇密闭门,第一战时通道和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单扇防护密闭门,双扇防护密闭门安装在通道主体内,且位于通道主体与战时通道的两个连通处之间,装修侧墙可拆卸地设置在通道主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出入口通道长度受限,又没有其他出入口作为战时出入口的情况下,出入口通道具有平战转换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人防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区间应在不影响平时使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工程已有的结构强度,对地下段关键部位、重要设施增加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设备,包括采用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技术措施,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兼顾设防。车站战时宜作为紧急人员掩蔽部,也可作为物资储备场所。每个战时人员出入口应按平战结合原则设计,每个地下车站的战时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战时人员出入口设置一道防护密闭门和一道密闭门。出入口通道宽度根据客流量计算确定,一般出入口通道宽度为5m~6m,作为战时人员出入口,通道上应设置两道人防门,如图1所示,而当通道上设置两道人防门时,土建外扩段长度需要8.6m~9.6m。然而,在出入口通道长度受限,又没有其他出入口作为战时出入口时,现有出入口结构无法做到具有平战转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出入口通道长度受限,又没有其他出入口作为战时出入口的情况下,出入口通道具有平战转换功能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通道主体,一端与地下车站连通;
[0006]楼梯,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出口端;
[0007]战时通道,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一侧,包括:与所述通道主体连通的第一战时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通道主体均连通的第二战时通道,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通道主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通道主体分隔的单扇密闭门,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分隔的单扇防护密闭门;
[0008]双扇防护密闭门,安装在所述通道主体内,用于将外界与地下车站内部隔离,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位于所述通道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连通的两个连通处之间;以及
[0009]装修侧墙,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战时通道侧的装修侧墙的长度至少将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的连通处和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完全覆盖,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战时通道相对的侧墙在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打开的位置处与所述装修侧墙形成人防门储藏空间,
[0010]非战时,所述单扇密闭门和所述单扇防护密闭门均处于常闭状态,所述双扇防护
密闭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分别位于所述人防门储藏空间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内,
[0011]战时,将所述装修侧墙拆掉,将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关闭。
[0012]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沿着所述通道主体的进出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通过第一门框墙和单扇防护密闭门隔开,
[0013]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均与所述通道主体之间共用一侧壁,且在该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的连通处和连通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
[0014]用于安装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的第二门框墙与所述第一门框墙位于同一平面。
[0015]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装修侧墙在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通道主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检修门,所述装修侧墙在所述第二战时通道与所述通道主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检修门。
[0016]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通道主体靠近所述楼梯端设置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通过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连接,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内的一端设置有防爆地漏。
[0017]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和所述单扇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上均设置有人防防护密闭套管,所述人防防护密闭套管穿过所述门框墙。
[0018]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和所述单扇防护密闭门朝向所述通道主体的一侧的顶板上均设置有吊环。
[0019]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战时通道相对的侧墙在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打开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凹槽侧的装修侧墙与所述凹槽形成所述人防门储藏空间。
[0020]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1]1、将战时通道设置在通道主体的一侧,在出入口通道长度受限,又没有其他出入口作为战时出入口的情况下,出入口不仅能满足车站战时出入口人员数量和疏散要求,也可以减小占用出入口通道的面积。
[0022]2、通过设计的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平时可以简单装修,平站转换的工作量减小。
[0023]3、在防化等级为丙级的重点设防站,通过设计的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可以有效减小防毒通道体积,排风的通风设备数量选用较少。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地铁出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中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地下空间系统作具体阐述。
[0028]如图2、图3所示,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100包括:通道主体10、楼梯20、战时通道30、双扇防护密闭门40、装修侧墙50。
[0029]通道主体10的一端与地下车站200连通。
[0030]楼梯20设置在通道主体10的出口端。
[0031]战时通道30设置在通道主体10的一侧。战时通道30包括:第一战时通道31和第二战时通道32。第一战时通道31与通道主体10连通,第二战时通道32与第一战时通道31均与通道主体10连通。第一战时通道31与通道主体10的连通处35设置有单扇密闭门33,单扇密闭门33用于将第一战时通道31和通道主体10分隔。第一战时通道31和第二战时通道32的连通处36设置有单扇防护密闭门34,单扇防护密闭门34用于将第一战时通道31和第二战时通道32分隔。
[00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战时通道31与第二战时通道32沿着通道主体10的进出方向设置,即按图2所示方向,第一战时通道31与第二战时通道32从上往下设置。第一战时通道31与第二战时通道32通过第一门框墙37和单扇防护密闭门34隔开。
[0033]第一战时通道31和第二战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主体,一端与地下车站连通;楼梯,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出口端;战时通道,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一侧,包括:与所述通道主体连通的第一战时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通道主体均连通的第二战时通道,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通道主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通道主体分隔的单扇密闭门,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分隔的单扇防护密闭门;双扇防护密闭门,安装在所述通道主体内,用于将外界与地下车站内部隔离,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位于所述通道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连通的两个连通处之间;以及装修侧墙,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战时通道侧的装修侧墙的长度至少将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的连通处和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的连通处完全覆盖,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战时通道相对的侧墙在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打开的位置处与所述装修侧墙形成人防门储藏空间,非战时,所述单扇密闭门和所述单扇防护密闭门均处于常闭状态,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分别位于所述人防门储藏空间和所述第二战时通道内,战时,将所述装修侧墙拆掉,将所述双扇防护密闭门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旁通道式战时出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第二战时通道沿着所述通道主体的进出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战时通道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影石磊牛涛颜文李珉周明李红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