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38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水和砂下泄机构包括储砂仓、储水仓和水砂混合仓,水砂混合仓将水砂混合物下泄到混凝土冲磨机构;混凝土冲磨机构包括箱体、冰块和驱动件,箱体与水砂混合仓相互连通,冰块底部与用于测试的混凝土试件相互抵触接触并设置在箱体内部,冰块底部上设有水流通道,水砂混合物顺着水流通道进入冰块和混凝土试件的接触面;驱动件与混凝土试件连接;箱体上连接有蓄泥仓,蓄泥仓收集箱体下泄的混凝土和水砂混合物;自动称重机构包括自动称重组件和控制系统,自动称重组件称量储砂仓中砂的重量、蓄泥仓中混凝土和砂的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测试装置能够研究冰—砂—水联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下混凝土耐久性。下混凝土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只能对混凝土的单一特性进行测试,难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因此需要改进。
[0003]分析冻融和冲磨交替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退化规律,对于准确预测水工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环境中的使用寿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现有技术从混凝土磨蚀冲蚀与其它环境因素(氯盐侵蚀、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等)联合作用的条件下出发,以及从河流冲刷及冻融循环的循环作用耦合作用下出发,做出了相应的方法来研究混凝土耐久性,解决了对混凝土的单一特性测试问题,但是目前技术没有考虑冰的作用,因此无法准确模拟实际工程的条件。而考虑冰—砂—水联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由于缺乏仪器导致不能有效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缺乏冰—砂—水联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仪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水和砂下泄机构、混凝土冲磨机构和自动称重机构,
[0006]所述水和砂下泄机构包括储砂仓、储水仓和水砂混合仓,所述储砂仓和所述储水仓分别向所述水砂混合仓下泄砂和水形成水砂混合物,所述水砂混合仓将水砂混合物下泄到混凝土冲磨机构;
[0007]所述混凝土冲磨机构包括箱体、冰块和驱动件,所述箱体与所述水砂混合仓相互连通,所述冰块的底部与用于测试的混凝土试件相互抵触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冰块的底部上设有水流通道,水砂混合物通过所述水砂混合仓下泄到所述水流通道内,以使水砂混合物顺着所述水流通道进入所述冰块和所述混凝土试件的接触面;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混凝土试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混凝土试件旋转;所述箱体上连接有蓄泥仓,所述蓄泥仓用于收集所述箱体下泄的混凝土和水砂混合物;
[0008]所述自动称重机构包括自动称重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自动称重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自动称重组件用于称量所述储砂仓中砂的重量以及所述蓄泥仓中混凝土和砂的重量。
[0009]优选地,所述储砂仓和储水仓上分别连接有出砂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出砂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分别连接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到所述水砂混合仓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连接有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到压力泵上,所述压
力泵通过所述压力管道向所述水砂混合仓加压控制水砂混合物的下泄量。
[0011]优选地,所述冰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冰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水砂混合物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流入所述通孔后顺着所述水流通道进入所述冰块和所述混凝土试件的接触面。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可伸缩管道,所述可伸缩管道上连接有固定件,水砂混合物由所述可伸缩管道进入到所述管道。
[0013]优选地,所述混凝土试件上连接钢制半球,所述钢制半球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0014]优选地,所述混凝土试件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0015]优选地,用于称量所述蓄泥仓中混凝土和水砂混合物的重量的所述自动称重组件中设有加热元件。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将储砂仓中的砂和储水仓中的水下泄到水砂混合仓形成水砂混合物,再由水砂混合仓将水砂混合物下泄到位于箱体内部的冰块上的水流通道,水砂混合物顺着所述水流通道进入所述冰块和所述混凝土试件的接触面,在混凝土试件旋转的过程中,混凝土试件被所述冰块以及水砂混合物磨蚀,达到冰—砂—水联合作用下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测试的目的,最后混凝土试件上被磨损掉的混凝土以及水砂混合物下泄到蓄泥仓中,被蓄泥仓收集,自动称重组件称取测试开始前的储砂仓中砂的重量和测试结束后储砂仓中砂的重量以及蓄泥仓中混凝土和砂的重量,通过计算重量差计算出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以完成最终的测试。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试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块和混凝土试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冰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23]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块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水和砂下泄机构1、混凝土冲磨机构2和自动称重机构3。
[0025]所述水和砂下泄机构1包括储砂仓11、储水仓12和水砂混合仓13,所述储砂仓11和所述储水仓12分别向所述水砂混合仓13下泄砂和水形成水砂混合物,所述水砂混合仓13将
水砂混合物下泄到混凝土冲磨机构2。
[0026]所述混凝土冲磨机构2包括箱体21、冰块22和驱动件23,所述箱体21与所述水砂混合仓13相互连通,所述冰块22的底部与用于测试的混凝土试件4相互抵触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部,所述冰块22的底部上设有水流通道220,水砂混合物通过所述水砂混合仓13下泄到所述水流通道220内,以使水砂混合物顺着所述水流通道220进入所述冰块22和所述混凝土试件4的接触面;所述驱动件23与所述混凝土试件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混凝土试件4旋转;所述箱体21上连接有蓄泥仓24,所述蓄泥仓24用于收集所述箱体21下泄的混凝土和水砂混合物。
[0027]所述自动称重机构3包括自动称重组件31和控制系统32,所述自动称重组件31与所述控制系统32连接,所述自动称重组件31用于称量所述储砂仓11中砂的重量以及所述蓄泥仓24中混凝土和砂的重量。
[0028]具体地,储砂仓11、储水仓12和水砂混合仓13上各自设置有阀门,阀门都与控制系统32电信连接,用于控制砂、水、水砂混合物的下泄量。控制系统32为计算机,计算机上与APP保持同步,通过APP可相应控制自动称重组件31运作,可在APP上直接查看自动称重组件31的称量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耐久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水和砂下泄机构(1)、混凝土冲磨机构(2)和自动称重机构(3),所述水和砂下泄机构(1)包括储砂仓(11)、储水仓(12)和水砂混合仓(13),所述储砂仓(11)和所述储水仓(12)分别向所述水砂混合仓(13)下泄砂和水形成水砂混合物,所述水砂混合仓(13)将水砂混合物下泄到混凝土冲磨机构(2);所述混凝土冲磨机构(2)包括箱体(21)、冰块(22)和驱动件(23),所述箱体(21)与所述水砂混合仓(13)相互连通,所述冰块(22)的底部与用于测试的混凝土试件(4)相互抵触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部,所述冰块(22)的底部上设有水流通道(220),水砂混合物通过所述水砂混合仓(13)下泄到所述水流通道(220)内,以使水砂混合物顺着所述水流通道(220)进入所述冰块(22)和所述混凝土试件(4)的接触面;所述驱动件(23)与所述混凝土试件(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混凝土试件(4)旋转;所述箱体(21)上连接有蓄泥仓(24),所述蓄泥仓(24)用于收集所述箱体(21)下泄的混凝土和水砂混合物;所述自动称重机构(3)包括自动称重组件(31)和控制系统(32),所述自动称重组件(31)与所述控制系统(32)连接,所述自动称重组件(31)用于称量所述储砂仓(11)中砂的重量以及所述蓄泥仓(24)中混凝土和砂的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砂仓(11)和储水仓(12)上分别连接有出砂管道(14)和出水管道(15),所述出砂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孔凯王瑞骏苏晓军刘豫峰瞿润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