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降尘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喷头,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齿轮、第二转杆、第二齿轮、安装板、安装框、液压缸、弹簧。通过设置喷头能对矿井的内部进行喷淋降尘,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能带动喷头转动,从而达到调节喷头方向的目的,通过设置液压缸和弹簧能带动喷头上下摆动,从而达到调节喷头角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喷头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喷淋降尘的范围。降尘的范围。降尘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降尘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之一,采掘工作面生产现场的高浓度粉尘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与矿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粉尘危害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据实测,我国煤矿岩石掘进工作面在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炮掘工作面的原始粉尘浓度可达450mg/m3
‑
600mg/m3以上,全岩综掘工作面原始粉尘浓度可达1000mg/m3
‑
1500mg/m3;岩巷掘进面的产尘量虽然只占整个矿井总产尘量的20%左右,但由于岩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可达80%,岩巷掘进面的硅肺病发病率却占到了整个矿井的85%以上;由此可见,搞好岩巷掘进面的粉尘防治对于保障整个煤矿的职业安全健康至关重要。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215954U,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采掘喷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与混合箱;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并排放置,置于混合箱的一侧,所述混合箱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于混合箱底部,且与混合箱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箱体下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混合箱内腔;所述第二箱体上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箱体底部,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混合箱内腔;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泵体,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泵体;所述混合箱内腔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台状;所述混合箱内腔底部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与设于混合箱底部的减速电机键连接;所述混合箱上端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下端延伸至混合箱内腔。
[000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仅仅通过出液管进行喷淋降尘,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喷头,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齿轮、第二转杆、第二齿轮、安装板、安装框、液压缸、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顶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顶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的顶部,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的
顶部,所述安装框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且安装框的内壁通过转轴与喷头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安装框的顶部,且液压缸的活动端贯穿安装框的顶部并与喷头的顶部接触,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喷头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搅拌杆、第三齿轮、第二搅拌杆、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水箱的顶部,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水箱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搅拌杆上,所述第二搅拌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水箱的顶部,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搅拌杆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贯穿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锥板,通过设置移动轮,是为了便于移动装置,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和尖锥板,是为了便于稳定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正面开设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上设置有刻度条,通过设置玻璃窗和刻度条,是为了便于贯穿水箱内的剩余水量。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通过将第一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是为了避免出现干涉,同时也能提高搅拌效果。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该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通过设置喷头能对矿井的内部进行喷淋降尘,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能带动喷头转动,从而达到调节喷头方向的目的,通过设置液压缸和弹簧能带动喷头上下摆动,从而达到调节喷头角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喷头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喷淋降尘的范围。
[0017](二)、该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能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将水箱中的抑尘剂与水进行混合,通过设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能带动第二搅拌杆进行反向转动,从而提高搅拌效果,使抑尘剂与水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
[0022]图中:1、底板;2、水箱;3、水泵;4、出水管;5、喷头;6、支柱;7、顶板;8、调节机构;801、第一电机;802、第一转杆;803、第一齿轮;804、第二转杆;805、第二齿轮;806、安装板;807、安装框;808、液压缸;809、弹簧;9、搅拌机构;901、第二电机;902、第一搅拌杆;903、第三齿轮;904、第二搅拌杆;905、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2,水箱2的正面开设有玻璃窗,玻璃窗上设置有刻度条,通过设置玻璃窗和刻度条,是为了便于贯穿水箱2内的剩余水量,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3,且水泵3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喷头5,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6,支柱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3),且水泵(3)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喷头(5);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6),所述支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所述顶板(7)上设置有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第一电机(801)、第一转杆(802)、第一齿轮(803)、第二转杆(804)、第二齿轮(805)、安装板(806)、安装框(807)、液压缸(808)、弹簧(8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801)固定安装在顶板(7)的顶部,所述第一转杆(80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801)的联轴器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8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贯穿顶板(7)的底部,所述第一齿轮(80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802)的顶部,所述第二转杆(80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顶板(7)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805)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804)上,且第二齿轮(805)与第一齿轮(803)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806)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804)的顶部,所述安装框(807)固定连接在安装板(806)的顶部,且安装框(807)的内壁通过转轴与喷头(5)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808)固定安装在安装框(807)的顶部,且液压缸(808)的活动端贯穿安装框(807)的顶部并与喷头(5)的顶部接触,所述弹簧(809)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洁,潘玉芳,张召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株柏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