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36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涉及止血领域,包括气囊,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医用海绵层,气囊的一侧设置有缩紧机构,缩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气囊两侧的固定块和连接块,连接块远离气囊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插杆,改善了现有部分的绷带等医用物品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时,会因长时间的使用而发生松动的情况,无法长时间保持紧绷、压迫,从而无法有效、长时间的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问题,本装置中缩紧机构可将气囊与医用海绵层绑在穿刺的部位,并使气囊与医用海绵层对穿刺部位的绑紧能够具有足够的压迫力,且不易因长时间的使用,而发生松动的情况,同时医用海绵层可增加一定的气囊在使用时的舒适性。海绵层可增加一定的气囊在使用时的舒适性。海绵层可增加一定的气囊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介入疗法来自于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的许多技术都是来源于外科手术,被放射学家所采用和改良的,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

2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0003]在现有技术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结束后,通常需要将导管进行取出,而在导管在被取出后,则需要使用绷带等医用物品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从而通过压迫力而实现对穿刺部位的止血,但现有部分的绷带等医用物品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时,会因长时间的使用而发生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医用海绵层(2),所述气囊(1)的一侧设置有缩紧机构;所述缩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囊(1)两侧的固定块(31)和连接块(32),所述连接块(32)远离所述气囊(1)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插杆(35),所述环形插杆(3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6),所述固定块(3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38),所述固定块(31)位于所述插槽(3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块(31)位于所述插槽(38)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7),所述第二限位块(37)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上侧,所述固定块(31)的上侧设置有复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31)上侧的第二弹簧(41),所述第二弹簧(4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按压块(42),所述按压块(4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43),且所述挤压块(43)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41)的内侧,所述固定块(31)的上侧开设有空心槽(44),且所述挤压块(43)滑动连接在所述空心槽(44)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四肢穿刺后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6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