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24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它包括单元主壳体、散热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安装板、直流电容器、直流母线排、变压器、支撑横梁、控制驱动板、输出铜排、输入铜排、快熔,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整流桥、IGBT模块安装于散热器基板背面,散热器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左侧上端;直流电容器并排安装在电容安装板上,直流母线排与直流电容器连接,实现直流电容器的串并联,直流母线排通过IGBT连接排与IGBT模块连接,直流母线排通过整流桥连接排与整流桥连接,控制驱动板安装在支撑横梁上,变压器与控制驱动板连接,该功率单元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的特点。布局合理的特点。布局合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变频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用于大功率、高压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电力变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传统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模块由整流模块、IGBT、滤波储能电容器等构成,需要功率半导体器件多,散热器尺寸大,功率器件间通过铜排等进行连接,安装复杂,整体结构存在布局不合理问题,造成整个功率单元模块成本高、功率密度小、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该功率单元模块具有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便于安装维护的特点。
[0004]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它包括单元主壳体、散热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安装板、直流电容器、直流母线排、变压器、支撑横梁、控制驱动板、输出铜排、输入铜排、快熔,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整流桥、IGBT模块安装于散热器基板背面,散热器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左侧上端;
[0006]直流电容器并排安装在电容安装板上,电容安装板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左侧,散热器正下方;
[0007]直流母线排与直流电容器连接,实现直流电容器的串并联,每个直流电容器都并联一个水泥电阻,直流母线排通过IGBT连接排与IGBT模块连接,直流母线排通过整流桥连接排与整流桥连接;
[0008]进一步地,IGBT连接排在正负连接排之间增加绝缘纸,保证IGBT连接排的排与排之间的电气间隙要求,降低母排杂散电感;
[0009]控制驱动板安装在支撑横梁上,支撑横梁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右侧上方,变压器安装在单元主壳体后侧,控制驱动板后方,变压器与控制驱动板连接,为控制驱动板提供隔离、降压电源,控制驱动板的作用与上级主控系统通讯,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运行、检测、保护。
[0010]输入铜排、输出铜排分别与整流器、IGBT模块连接,输入铜排为整流桥提供三相整流电源,输出铜排连接IGBT的逆变输出;输出铜排、输入铜排与单元主壳体前侧面板连接处采用绝缘子支撑,保证电气间隙要求以及保证铜排受力时不发生形变。
[0011]所述的直流电容器为18个,呈三串六并的形式横向安装在电容安装板上。
[0012]所述的快熔设置在机箱主壳体前侧面板外侧,与输入铜排连接,主壳体前侧面板下侧设置有把手。
[0013]所述的输出铜排设置在机箱主壳体前侧面板上端,输入铜排上方。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具有安装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化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直流母线排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直流母线排连接示意图
[0019]1‑
单元主壳体,2

散热器,31

整流桥,32

IGBT模块,41

整流桥连接排,42

IGBT连接排,5

绝缘纸,6

电容安装板,7

直流电容器,8

直流母线排,9

水泥电阻,10

变压器,11

支撑横梁,12

控制驱动板,13

输出铜排,14

输入铜排,15

快熔,16

绝缘子,17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所示,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它包括单元主壳体1、散热器2、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安装板6、直流电容器、直流母线排8、变压器10、支撑横梁11、控制驱动板12、输出铜排13、输入铜排14、快熔15,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整流桥31、IGBT模块32安装于散热器2的基板背面,散热器2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1左侧上端;
[0022]直流电容器7并排安装在电容安装板6上,电容安装板6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1左侧,散热器2正下方;
[0023]直流母线排8与直流电容器连接,实现直流电容器7的串并联,每个直流电容器都并联一个水泥电阻9,直流母线排8通过IGBT连接排42与IGBT模块32连接,直流母线排8通过整流桥连接排41与整流桥31连接;
[0024]进一步地,IGBT连接排42在正负连接排之间增加绝缘纸5,保证IGBT连接排42的排与排之间的电气间隙要求,降低母排杂散电感;
[0025]控制驱动板12安装在支撑横梁11上,支撑横梁11固定在单元主壳体1右侧上方,变压器10安装在单元主壳体1后侧,控制驱动板12后方,变压器10与控制驱动板12连接,为控制驱动板12提供隔离、降压电源,控制驱动板12的作用与上级主控系统通讯,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运行、检测、保护。
[0026]输入铜排14、输出铜排13分别与整流器、IGBT模块32连接,输入铜排14为整流桥31提供三相整流电源,输出铜排13连接IGBT的逆变输出;输出铜排13、输入铜排14与单元主壳体1前侧面板连接处采用绝缘子16支撑,保证电气间隙要求以及保证铜排受力时不发生形变。
[0027]所述的直流电容器为18个,呈三串六并的形式横向安装在电容安装板6上。其中附图3中标记71的所述6个单元并联后的负极与72所述6个单元并联后的正极连接,72所述6个单元并联后的负极与73所述6个单元并联后的正极连接。71所述6个电容并联后的正极与整流桥31正极连接,73所述6个电容并联后的负极与整流桥31负极连接;71所述6个电容并联后的正极与IGBT正极连接,73所述6个电容并联后的负极与IGBT负极连接。直流电容器7将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平波,将交流分量减小到最小。为后面的逆变器提供“纯直流电压”,以
减小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波形失真。
[0028]述的快熔设置在机箱主壳体前侧面板外侧,与输入铜排14连接,起保护作用,主壳体前侧面板下侧设置有把手17。
[0029]所述的输出铜排13设置在机箱主壳体前侧面板上端,输入铜排14上方。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具有安装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化高的特点。
[00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高密度膜电容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元主壳体、散热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安装板、直流电容器、直流母线排、变压器、支撑横梁、控制驱动板、输出铜排、输入铜排、快熔,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整流桥、IGBT模块安装于散热器基板背面,散热器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左侧上端;直流电容器并排安装在电容安装板上,电容安装板竖向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左侧,散热器正下方;直流母线排与直流电容器连接,实现直流电容器的串并联,每个直流电容器都并联一个水泥电阻,直流母线排通过IGBT连接排与IGBT模块连接,直流母线排通过整流桥连接排与整流桥连接;控制驱动板安装在支撑横梁上,支撑横梁固定在单元主壳体右侧上方,变压器安装在单元主壳体后侧,控制驱动板后方,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伟高兆申戚鹏尹逊春高海军李禄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