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1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8
本申请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罩盖、吸嘴、下方固定有胶囊腔的板件、带有刺针的操作机构、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所述胶囊腔的一侧设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使得板件与下壳体间的连接更稳固,进而提高了吸入器结构的稳定性,最终为患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肺部吸入给药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近些年也进一步扩展到了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其市场巨大。而肺部给药需要借助特定的给药装置完成对药物的分散、雾化和肺部传递,吸入器在肺部给药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
[0003]现有多种吸入器,其中包括一种使用胶囊的单剂量干粉吸入器,粉末是提前独立储存在单个胶囊中,胶囊分布在胶囊板上,患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从胶囊板上取出胶囊,然后将取出的胶囊放入到干粉吸入器的胶囊腔中,按动按钮胶囊被刺破,粉末通过排出管被吸入患者体内,患者可通过吸入器下壳体上的视窗观察到胶囊腔内的情况。
[0004]然而我们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胶囊型干粉吸入器存在一些问题,其按钮位于下壳体的边缘中形成的缺口内,当板件脱离并远离下壳体枢转时,可将板件和按钮从下壳体中移除,这是特别方便的,然而,提供缺口使得下壳体变得柔性,难以为板件提供可靠的连接,尤其是当长期使用后,吸入器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包括:罩盖、吸嘴、下方固定有胶囊腔的板件、带有刺针的操作机构、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所述罩盖用于遮盖吸嘴,所述胶囊腔的下部设有进气通道,其上部敞口并与所述吸嘴接合,所述胶囊腔的一侧设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板件与下壳体铰接并卡扣至所述下壳体顶部,所述下壳体在远离铰链的一侧设有顶部开放的缺口,所述操作机构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引导板滑动连接,并可向上穿过所述缺口从而被移出所述缺口,其中,所述引导板设置在胶囊腔靠近缺口的一侧,所述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板件在两侧设有凸部,所述下壳体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凸部与凹部卡扣接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壁设有纵向排布的肋。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在靠近缺口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2条纵向排布的肋。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卡扣在下壳体的纵向排布的肋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壁在靠近缺口的一侧分别设有凸起。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下壳体的凸起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吸入器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合至下壳体的内腔的内壳,所述内壳包
括底部。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板的两端抵靠在所述内壳上,或抵靠在所述内壳的底部上。
[0015]本技术通过将引导板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上,提高了吸入器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使得板件与下壳体间的连接更稳固,为患者的吸入给药提供更稳定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技术予以详细阐述。附图中:
[0017]图1显示的是本技术一个干粉吸入器的分解图;
[0018]图2显示的是本技术一个干粉吸入器的下壳体和引导板相互抵靠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3显示的是本技术一个干粉吸入器的局部的分解图,包括内壳(上)和下壳体(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21]如图1

2所示,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包括:罩盖1,吸嘴2,下方固定有胶囊腔31的板件3,带有刺针41的操作机构4,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5,所述罩盖1用于遮盖吸嘴2,所述胶囊腔31的下部设有进气通道,其上部敞口并与所述吸嘴2接合,所述胶囊腔31的一侧设有引导板32,所述引导板32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4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板件3与下壳体5铰接并卡扣至所述下壳体5顶部,所述下壳体5在远离铰链的一侧设有顶部开放的缺口51,所述操作机构4穿过所述缺口51与所述引导板32滑动连接,并可向上穿过所述缺口51从而被移出所述缺口51,其中,所述引导板32设置在胶囊腔31靠近缺口51的一侧,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5上。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5在远离铰链的一侧设有顶部开放的缺口51,使得操作机构4能方便地从下壳体5中移出,但是正是由于缺口51的存在,使得下壳体5变得柔性,随着吸入器使用次数的增加,板件3和下壳体5间卡扣连接变得不牢靠,进而影响患者对吸入器的使用,最终影响雾化效果。为解决该问题,如图2所示,当板件3卡扣至所述下壳体5顶部(未示出板件3)时,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抵靠在所述下壳体5上,使得板件3与下壳体5间的连接更稳固,进而提高整个吸入器结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靠近所述下壳体5,当所述吸入器发生不希望的形变后,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抵靠在发生形变的所述下壳体5上,同样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00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板件3卡扣至所述下壳体5顶部,所述胶囊腔31沉入下壳体5的内腔中,所述引导板32设置在胶囊腔31靠近缺口51的一侧,所述引导板32为四边形或基本为四边形,且其平面与缺口51的平面平行或基本平行。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板32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圆弧形、甚至不规则形状等,所述引导板32的平面与缺口51的平面可相互平行或相交。
[00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所述引导板32设上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4滑动连接
的通道,所述通道为2个矩形的通孔,并且平行分布在所述胶囊腔31的两侧。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可为1个或多个其他形状的通孔,例如圆形、方形、其他多边形等,可平行或不平行地分布在所述胶囊腔31的一侧或两侧。
[0025]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板件3在两侧设有凸部3a、3b(3b未示出),所述下壳体5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凹部5c、5d(5d未示出),所述凸部3a、3b与凹部5c、5d卡扣接合。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5c、5d位于下壳体5顶部靠近缺口51的两侧边上,依靠下壳体5结构本身具有的向内侧的力,将板件3卡扣至下壳体5上。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部5c、5d可以位于下壳体5顶部两侧的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分别位于缺口51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得凸部3a、3b与凹部5c,5d卡扣接合,板件3上相应的凸部3a、3b的位置也随之调整。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板件3在两侧设有凹部,而下壳体5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凸部,所述凸部与凹部卡扣接合,同样能实现板件3与下壳体5间的卡扣连接。
[0027]如图1

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粉吸入器,其包括:罩盖(1)、吸嘴(2)、下方固定有胶囊腔(31)的板件(3)、带有刺针(41)的操作机构(4)、以及顶部开放的下壳体(5),所述罩盖(1)用于遮盖吸嘴(2),所述胶囊腔(31)的下部设有进气通道,其上部敞口并与所述吸嘴(2)接合,所述胶囊腔(31)的一侧设有引导板(32),所述引导板(32)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机构(4)滑动连接的通道,所述板件(3)与下壳体(5)铰接并卡扣至所述下壳体(5)顶部,所述下壳体(5)在远离铰链的一侧设有顶部开放的缺口(51),所述操作机构(4)穿过所述缺口(51)与所述引导板(32)滑动连接,并可向上穿过所述缺口(51)从而被移出所述缺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设置在胶囊腔(31)靠近缺口(51)的一侧,所述引导板(32)的两端靠近或抵靠在所述下壳体(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3)在两侧设有凸部(3a,3b),所述下壳体(5)顶部两侧设有相匹配的凹部(5c,5d),所述凸部(3a,3b)与凹部(5c,5d)卡扣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波朱雪冰周莉萍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