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检测固定装置操作繁琐且不能适用于不同粗细手臂的患儿使用及现有的固定装置可活动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上的支撑垫,支撑板下端设有开口朝右的固定框,支撑板上端开设有上下轴向的螺纹孔,支撑板上方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下的固定壳,固定壳上端转动连接有与螺纹孔同轴的主螺杆,主螺杆下端贯穿固定壳且可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壳开口处设有弧形且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气囊,固定壳内紧密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活塞板,固定壳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压板,压板下端贯穿固定壳且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板下端贯穿固定壳且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板下端贯穿固定壳且与活塞板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
[0001]本技术涉及心脉搏检测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童易受感染,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以需要对新生儿的脉搏、血压等因素进行监测,新生儿童好动,监测时需要对手臂进行固定,授权公告号为CN21501727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护理仪脉搏固定装置。其包括外壳和手臂支撑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由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和第一底板组成,所述下壳由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和底板组成,所述上壳和下壳内部均设有手臂支撑台,所述手臂支撑台底部设有多对弹簧,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连接。本实用型通过手臂支撑台紧密贴合手臂从而限制手臂”,该技术在使用时较为不便,操作较为繁琐,同时由于新生儿手臂的粗细各有不同,该技术不能很稳固的将其固定住,会给新生儿带来不适,且该固定装置在对新生儿手臂进行固定的同时仍处于可活动状态,因此降低了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检测固定装置操作繁琐且不能适用于不同粗细手臂的患儿使用及现有的固定装置可活动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上的支撑垫,支撑板下端设有开口朝右的固定框,支撑板上端开设有上下轴向的螺纹孔,支撑板上方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下的固定壳,固定壳上端转动连接有与螺纹孔同轴的主螺杆,主螺杆下端贯穿固定壳且可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壳开口处设有弧形且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气囊,固定壳内紧密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活塞板,固定壳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压板,压板下端贯穿固定壳且与活塞板固定连接。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6]通过支撑板与固定壳之间的配合,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将患儿的手臂放置在支撑垫上,同时向下按压压板,压板带动活塞板向下移动,活塞板向下移动并压缩固定壳内的空气,从而使气囊受空气的挤压而向外膨胀并与患儿手臂皮肤接触,从而实现对患儿手臂的固定,可以避免患儿手臂不由自主的晃动而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准确等情况发生,同时由于手动向下按压活塞板,可以自主调节气囊内空气的压力,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手臂的患儿使用,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支撑板1,支撑板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上的支撑垫2,支撑板1下端设有开口朝右的固定框3,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上下轴向的螺纹孔4,支撑板1上方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下的固定壳5,固定壳5上端转动连接有与螺纹孔4同轴的主螺杆6,主螺杆6下端贯穿固定壳5且可与螺纹孔4配合,固定壳5开口处设有弧形且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气囊7,固定壳5内紧密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活塞板8,固定壳5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压板9,压板9下端贯穿固定壳5且与活塞板8固定连接。
[0013]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活塞板8进行限位,所述的压板9前端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且前后方向的限位槽,固定壳5上端紧密滑动连接有倒L形且后端可插入限位槽内的限位板10。
[0014]为了便于活塞板8的复位,所述的活塞板8上端经弹性绳11与固定壳5固定连接。
[001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压板9上端设有压柄12,主螺杆6上端同轴设有转柄13。
[0016]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确定固定壳5与支撑板1的配合,所述的固定壳5下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孔,支撑板1上端设有上下方向且可插入导向孔内的导向柱14。
[0017]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支撑板1进行固定,所述的固定框3下端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副螺杆,副螺杆上端贯穿固定框3且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夹板15。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原始状态为主螺杆6下端插入螺纹孔4内,导向柱14插入导向孔内,支撑板1上端与固定壳5下端接触,气囊7未发生弹性形变,当需要对新生儿进行脉搏检测时,握住支撑板1并顺时针转动转柄13,转柄13带动主螺杆6转动至其下端从螺纹孔4内移出,再使支撑板1远离固定壳5,导向柱14从导向孔内移出;
[0019]此时医护人员将固定框3卡在床板的合适位置处,且支撑板1紧贴病床,再顺时针转动副螺杆,副螺杆带动夹板15向上移动,待夹板15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与床板接触,并实现支撑板1与床板的相对固定,此时医护人员将患儿手臂放置在支撑板1上的支撑垫2上,只承担可对新生儿手臂进行保护,再将固定壳5置于支撑板1正上方且导向柱14位于导向柱14正下方,并向下移动固定壳5至导向柱14上端插入导向孔内,且主螺杆6下端位于螺纹孔4开口处,此时医护人员逆时针转动主螺杆6,主螺杆6逆时针转动的同时逐渐插入螺纹孔4内,且导向柱14逐渐插入导向孔内,待医护人员转动主螺杆6一定角度后,支撑板1上端面与固定壳5下端面接触,此时医护人员停止转动主螺杆6,且支撑板1与固定壳5之间由于主螺杆6的自锁性而相对固定,且此时气囊7位于患儿手臂皮肤接触;
[0020]此时医护人员向前拉动限位板10至其后端从限位槽内移出,解除对压板9的限位,并向下压动压柄12,压柄12经压板9带动活塞板8向下移动,活塞板8向下移动的同时向下拉伸弹性绳11,使弹性绳11具有向上的拉力,活塞板8向下的同时向下压缩固定壳5与活塞板8、气囊7之间的空气,使其内的气压增大,随着活塞板8逐渐的向下移动,气囊7受压缩空气的挤压而逐渐向外膨胀,气囊7向外一段时间后其外壁与患儿手臂皮肤接触,此时医护人员
继续向下按压压板9,使得气囊7继续向外膨胀,从而实现继续实现气囊7外壁对患儿手臂的挤压固定,待患儿的手臂不再自主发生晃动且气囊7外壁与患儿手臂充分接触后,医护人员停止向下按压压板9,并向后推动限位板10至其后端重新插入限位槽内,实现对患儿手臂的固定;
[0021]此时医护人员即可对患儿进行脉搏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气囊7与支撑垫2可防止患儿手臂不由自主的晃动而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准确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待不再需要对患儿进行脉搏检测后,医护人员重复上述过程解除对压板9的限位,此时压板9由于弹性绳11向上的拉力而向上移动,压板9向上的同时逐渐将固定壳5内部空气的压力降低,而气囊7也逐渐向内收缩且逐渐不与患儿手臂皮肤接触,待压板9向上移动至原始位置后,气囊7外壁远离患儿手臂且处于原始状态;
[0022]此时医护人员重复上述过程,使主螺杆6下端从螺纹孔4内移出,再向上移动固定壳5至导向柱14从导向孔内移出,使固定壳5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包括左右方向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上的支撑垫(2),支撑板(1)下端设有开口朝右的固定框(3),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上下轴向的螺纹孔(4),支撑板(1)上方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朝下的固定壳(5),固定壳(5)上端转动连接有与螺纹孔(4)同轴的主螺杆(6),主螺杆(6)下端贯穿固定壳(5)且可与螺纹孔(4)配合,固定壳(5)开口处设有弧形且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气囊(7),固定壳(5)内紧密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活塞板(8),固定壳(5)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压板(9),压板(9)下端贯穿固定壳(5)且与活塞板(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搏检测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9)前端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存,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