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手术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58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手术刀,包括外壳和多个刀具,刀具包括刀体和弹簧,刀体上设有操作柄和弹簧限位板,外壳的壳壁上设有多个滑动槽,外壳内设有具有过刀槽的限位挡板,过刀槽沿外壳的径向布置,弹簧套设在刀体上,弹簧套的上端连接在弹簧限位板,其下端抵接在限位挡板,外壳的中央定位管包括均设有旋钮、连接杆和半管的第一定位半管与第二定位半管,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均设有可供操作柄穿过的过槽;第一半管的半径大于第二半管的半径,外壳上设有限位插销;外壳底部的刀头出口管的管径小于外壳的管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患者体内直接快速换刀,无需将整个腔镜手术刀抽出至患者体外再进行换刀,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患者手术的风险。患者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手术刀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腔镜手术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通常是单刀头,单头的腔镜器械,包括电刀、超声刀、持针器、分离钳、吸引器、腔镜镜头、鸭嘴钳等,主要用于进行腔镜手术的一系列操作,但在腔镜手术过程中通常并非只使用一种手术刀,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需要交替使用不同的手术刀,这样在需要更换器械时不得不经历从患者体内抽出手术刀再插入新的手术刀,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主刀医生、巡回护士等手术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病人术中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患者体内直接快速换刀,无需将整个腔镜手术刀抽出至患者体外再进行换刀,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的腔镜手术刀。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腔镜手术刀,包括外壳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内的刀具,每一所述刀具包括刀体和弹簧,所述刀体的底部设有刀头,所述刀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操作柄,所述外壳的壳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操作柄一一对应设置且上下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刀体的中部设有弹簧限位板,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多个与所述刀体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刀体通过的过刀槽,所述过刀槽沿所述外壳的径向布置且穿过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弹簧套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弹簧限位板上,所述弹簧套的下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挡板上,所述外壳的内腔竖直设有中央定位管,所述中央定位管包括第一定位半管和第二定位半管,所述第一定位半管包括第一旋钮、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半管,所述第一旋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半管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半管包括第二旋钮、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的上部均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柄穿过的过槽;所述第二旋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为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半管与所述第二旋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半管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管的半径,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刀体的顶面相抵的限位插销,所述限位插销的设置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的顶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刀头出口管,所述刀头出口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外壳的管径。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有定位插销,所述第一半管、第二半管与每一所述刀体均设有与所述定位插销插接配合的销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插销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面设有第一旋钮的第一开关标识和第
二旋钮的第二开关标识,所述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上均设有指示箭头。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顶面上设有缓冲垫,且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中央定位管的正上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限位板的外周边缘向下延伸设有挡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呈圆柱状。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刀头出口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2]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镜手术刀,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在置刀操作时,转动第一定位半管的第一旋钮或第二定位半管的第二旋钮(根据需要使用的刀具位置选择开启第一定位半管或第二定位半管)进而打开中央定位管,通过操作柄将需要使用的刀具沿过刀槽径向移动至中央定位管内,然后沿滑动槽下压操作柄,同时刀体穿入刀头出口管内且刀体的刀头伸出刀头出口管外,且弹簧被压缩,插入限位插销,使刀体的顶面与限位插销相抵,最后转动第一定位半管或第二定位半管使中央定位管关闭,通过限位插销、中央定位管、限位挡板与弹簧的作用实现刀具的定位,完成置刀操作,以能够采用该刀具进行手术;当需要换刀时,先将限位插销抽出,刀体在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刀体向上复位,然后转动第一旋钮或第二旋钮进而打开中央定位管,拉动操作柄使刀体沿过刀槽移动进而刀体抵在外壳的内侧壁实现刀具的复位,将新需要使用的刀具先置入中央定位管,进行上述置刀操作,实现在患者体内直接快速换刀,无需将整个腔镜手术刀抽出至患者体外再进行换刀,不仅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避免二次进刀的位置不准确的情况;而且通过小直径的刀头出口管能够更好地置入患者体内的进行腔镜手术,避免直径过大影响置入。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镜手术刀的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镜手术刀的复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腔镜手术刀的横截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限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为外壳;11为限位挡板;111为过刀槽;12为第一定位半管;121为第一旋钮;122为第一半管;13为第二定位半管;131为第二旋钮;132为第二半管;14为限位插销;15为刀头出口管;16为定位插销;2为刀具;21为刀体;22为弹簧;23为刀头;24为操作柄;25为弹簧限位板;251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

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腔镜手术刀,其包括外壳1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腔内的刀具2,根据手术需求与外壳1的大小设置刀具2的数量,优选的,每一腔镜手术刀设有两个至四个刀具2;每一所述刀具2包括刀体21和弹簧22,所述刀体21的底部设有刀头23,所述刀体21的上部侧壁上设有操作柄24,所述外壳1的壳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操作柄24一一对应设置且上下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刀体21的中部设有弹簧限位板25,所述外壳1的内腔设有多个与所述刀体21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挡板11,所述限位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内的刀具,每一所述刀具包括刀体和弹簧,所述刀体的底部设有刀头,所述刀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操作柄,所述外壳的壳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操作柄一一对应设置且上下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刀体的中部设有弹簧限位板,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多个与所述刀体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刀体通过的过刀槽,所述过刀槽沿所述外壳的径向布置且穿过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弹簧套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弹簧限位板上,所述弹簧套的下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挡板上,所述外壳的内腔竖直设有中央定位管,所述中央定位管包括第一定位半管和第二定位半管,所述第一定位半管包括第一旋钮、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半管,所述第一旋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半管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半管包括第二旋钮、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的上部均设有可供所述操作柄穿过的过槽;所述第二旋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为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半管与所述第二旋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梓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祺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