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26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本体设有安装通腔,安装通腔内设有分光器、RGB图像传感器和偏振光图像传感器,分光器用于将从镜头组件射出的一路光束分为两路光束,RGB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其中一路光束的RGB光信号,偏振光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另一路光束的偏振光信号;镜头组件的出光侧设有用于插入安装通腔内的连接凸缘,镜头组件通过连接凸缘与本体固定连接;连接凸缘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过光孔,分光器固定于过光孔内,过光孔设有底部出光口和后部出光口,RGB图像传感器位于底部出光口处,偏振光图像传感器位于后部出光口处。取消了螺纹部位,便于对各个部位进行消毒灭菌,且一体化结构利于密封。于密封。于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摄像系统主要用于临床或手术过程中的病灶处显影,从而能够辅助进行病理诊断或手术切除。使用过程中,内窥镜在有血水、浑浊水、组织小屑末、雾气的手术环境下均不能输出清晰的成像。目前,提出了一种偏振光内窥镜来解决在干扰环境中不能清晰成像的问题,此技术需先通过分光棱镜将光束分为两束光线,再分别使用RGB图像传感器和偏振光图像传感器对应接收两束光线。
[0003]其中,现有的偏振光内窥镜一般包括摄像主机、摄像头和内窥镜镜子,摄像头包括主体和镜头组件,主体内设有光学成像组件,光学成像组件通过镜头组件与内窥镜镜子实现光路连通。主体和镜头组件之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装配,从而导致对螺纹部位的灭菌较为困难,灭菌效果不佳,此外,摄像头与镜头组件分离,也容易造成空气进入从而产生起雾的现象导致,导致图像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灭菌较为困难,灭菌效果不佳,密封性差,易起雾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包括:
[0007]镜头组件;
[0008]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安装通腔,所述安装通腔内设有分光器、RGB图像传感器和偏振光图像传感器,所述分光器用于将从所述镜头组件射出的一路光束分为两路光束,所述RGB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其中一路光束的RGB光信号,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另一路光束的偏振光信号;
[0009]所述镜头组件的出光侧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安装通腔内的连接凸缘,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凸缘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缘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过光孔,所述分光器固定于所述过光孔内,所述过光孔设有底部出光口和后部出光口,所述RGB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底部出光口处,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后部出光口处。
[0010]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器呈矩形台,所述矩形台的前端面为入光面,所述矩形台的底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为射出两路光束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分光器的入光面面对所述过光孔的入光口,所述RGB图像传感器面对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面对所述第二出光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间隔设
置,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还包括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之间,且所述按键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及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抵触配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的外侧壁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连接凸缘靠近卡口的一侧,使所述抵触部能够与所述本体的端部抵触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以将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本体密封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抵触斜面,所述本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抵触斜面相贴合的第二抵触斜面。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还包括与所述RGB图像传感器及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均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凸缘内并与所述连接凸缘连接,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凸缘外并位于安装通腔内。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还包括屏蔽套,所述屏蔽套部分套设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并位于按键板与所述连接凸缘之间,所述按键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屏蔽套的外侧壁及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抵触配合,所述电路板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屏蔽套内。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套的一端与抵触部抵触配合。
[001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摄像系统,包括内窥镜摄像主机及所述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所述内窥镜摄像主机与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电性连接。
[0020]上述实施例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及内窥镜摄像系统,进行装配时,将分光器封装在镜头组件的连接凸缘的过光孔内,将RGB图像传感器对应安装在底部出光口处,将偏振光图像传感器对应安装在后部出光口处,再将镜头组件设有连接凸缘的一侧插入本体的安装通腔内,利用连接凸缘与本体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本体与镜头组件稳定、可靠地装配为一体,降低了装配难度,后续拆卸时只需将镜头组件的连接凸缘从安装通腔内拔出即可,拆装方便。并且,相比传统的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而言,取消了螺纹部位,便于对各个部位进行消毒灭菌,保证灭菌效果。而且,将分光器封装在镜头组件的连接凸缘的过光孔内,将RGB图像传感器对应安装在底部出光口处,将偏振光图像传感器对应安装在后部出光口处,结合连接凸缘与安装通腔的插接配合,能够有效地对分光器、RGB图像传感器和偏振光图像传感器等部件进行封装,密封性好,免受外界的空气进入从而产生起雾,保证能够清晰的成像。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的剖视图;
[0024]图2为图1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的爆炸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100、本体;110、安装通腔;120、端部;121、第二抵触斜面;130、按压部;200、镜头组件;210、连接凸缘;220、抵触部;221、环形安装槽;222、第一抵触斜面;230、调焦模块;240、卡口;250、密封件;300、按键板;310、按键部;400、电路板组件;410、导电接头;500、屏蔽套;600、连接线头;700、分光器;800、RGB图像传感器;900、偏振光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安装通腔,所述安装通腔内设有分光器、RGB图像传感器和偏振光图像传感器,所述分光器用于将从所述镜头组件射出的一路光束分为两路光束,所述RGB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其中一路光束的RGB光信号,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另一路光束的偏振光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出光侧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安装通腔内的连接凸缘,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凸缘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缘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过光孔,所述分光器固定于所述过光孔内,所述过光孔设有底部出光口和后部出光口,所述RGB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底部出光口处,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后部出光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呈矩形台,所述矩形台的前端面为入光面,所述矩形台的底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为射出两路光束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分光器的入光面面对所述过光孔的入光口,所述RGB图像传感器面对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偏振光图像传感器面对所述第二出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间隔设置,所述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还包括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之间,且所述按键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凸缘的外侧壁及所述安装通腔的内侧壁抵触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偏振光内窥镜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侧壁设有抵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徐开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