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17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包括外壳(1)、印刷电路板(4)、面板(6),外壳(1)一侧设置开口(2),外壳(1)内部一侧设置第一卡槽(3),外壳(1)内部另一侧设置第二卡槽(4),印刷电路板(5)上表面靠近外侧位置设置多个插接件(6),所述的面板(7)上设置与插接件(6)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安装口(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结构简单,改进主控结构,使得主控不需要再设置在配电箱内或低压控制盒内,面板与接插件配合后安装在外壳上具有可靠防护功能,利于系统集成的设计,提高体积能量密度。提高体积能量密度。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管理系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动汽车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核心控制部件。在汽车领域因为需要满足一定的续航能力,一般都搭载数个电池PACK,而BMS也采用主从式,即一个主控搭载多个从控。目前主控的安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安装在高压配电箱箱内,一种是安装在低压控制盒里。两种安装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0003]目前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一般被安装在高压配电箱内或低压控制盒内。安装在高压配电箱内主要节省控制线路,利于就近控制高压配电箱内的继电器、电流采集单元等部件,但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高低压没有隔离,配电箱内的大功率电路易对主控的通讯产生电磁干扰,导致通讯不稳定。如果将主控远离功率电路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但考虑主控自身的防护问题,目前的解决方式主要是将主控安装在具有IP防护的低压控制盒内,控制盒箱体上设置不同的个数和种类的接插件,配上主控线束用于中转主控的控制和采集信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进主控结构,使得主控不需要再设置在配电箱内或低压控制盒内,面板与接插件配合后安装在外壳上具有可靠防护功能,利于系统集成的设计,提高体积能量密度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
[0005]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包括外壳、印刷电路板、面板,外壳一侧设置开口,外壳内部一侧设置第一卡槽,外壳内部另一侧设置第二卡槽,印刷电路板上表面靠近外侧位置设置多个插接件,所述的面板上设置与插接件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安装口。
[0007]所述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为能够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结构。
[0008]所述的面板设置为能够与外壳设置开口一侧固定连接的结构。
[0009]所述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平行布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在外壳内部设置为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结构。
[0010]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外壳内部时,印刷电路板一侧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第一卡槽内的结构,印刷电路板另一侧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第二卡槽内的结构。
[0011]所述的面板与外壳设置开口一侧固定连接时,每个插接件设置为能够卡装在对应一个安装口内的结构。
[0012]所述的每个插接件上分别套装防水密封圈。
[0013]所述的外壳外部侧面设置弯折面,弯折面上设置开孔。
[0014]所述的外壳设置开口的一侧设置贴合面。
[0015]所述的面板与外壳设置开口一侧固定连接时,面板设置为能够贴合在贴合面上的结构。
[0016]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7]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结构设置时,设置外壳,外壳一侧设置开口,开口用于印刷电路板5进出外壳。印刷电路板5放置到外壳内时,印刷电路板5一侧设置卡装在第一卡槽3内,印刷电路板5另一侧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第二卡槽4内,然后沿着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将印刷电路板5推进到外壳内。而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同时实现印刷电路板5的可靠定位。而后将面板与外壳连接,封堵印刷电路板5,而面板7与外壳1设置开口2一侧固定连接时,每个插接件6卡装在对应一个安装口8内,实现插接件的固定,这样,整个结构连接可靠,性能得到保障。本技术的结构,一方面,印刷电路板5不需要设置在高压配电箱内,自然不会存在配电箱内的大功率电路易对主控的通讯产生电磁干扰,导致通讯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印刷电路板不需要布置在低压控制盒内,自然也就不需要在控制盒箱体上设置不同的个数和种类的接插件,配上主控线束用于中转主控的控制和采集信号,自然解决了成本上升的问题。本技术的结构的创新点,主要是从主控的结构改进着手,主控包括外壳、印刷电路板、面板等,加强主控外壳的防护等级,使用能防尘防水的接插件。将主控的本身打造成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用来代替低压盒的作用,极大的节省了成本,也能很好的解决高低压干扰的问题。且自身尺寸较低压盒小,安装灵活,有效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综上,本技术的结构,使用BMS主控代替低压控制盒,减小了安装尺寸,利于系统集成的设计,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整个结构紧凑,功能齐备,成本低,有效提高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外壳;2、开口;3、第一卡槽;4、印刷电路板;5、印刷电路板;6、插接件;7、面板;8、安装口;9、弯折面;10、开孔;11、贴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包括外壳1、印刷电路板4、面板6,外壳1一侧设置开口2,外壳1内部一侧设置第一卡槽3,外壳1内部另一侧设置第二卡槽4,印刷电路板5上表面靠近外侧位置设置多个插接件6,所述的面板7上设置与插接件6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安装口8。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
案。结构设置时,设置外壳,外壳一侧设置开口,开口用于印刷电路板5进出外壳。印刷电路板5放置到外壳内时,印刷电路板5一侧设置卡装在第一卡槽3内,印刷电路板5另一侧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第二卡槽4内,然后沿着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将印刷电路板5推进到外壳内。而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同时实现印刷电路板5的可靠定位。而后将面板与外壳连接,封堵印刷电路板5,而面板7与外壳1设置开口2一侧固定连接时,每个插接件6卡装在对应一个安装口8内,实现插接件的固定,这样,整个结构连接可靠,性能得到保障。本技术的结构,一方面,印刷电路板5不需要设置在高压配电箱内,自然不会存在配电箱内的大功率电路易对主控的通讯产生电磁干扰,导致通讯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印刷电路板5不需要布置在低压控制盒内,自然也就不需要在控制盒箱体上设置不同的个数和种类的接插件,配上主控线束用于中转主控的控制和采集信号,自然解决了成本上升的问题。本技术的结构的创新点,主要是从主控的结构改进着手,主控包括外壳1、印刷电路板4、面板6等,加强主控外壳的防护等级,使用能防尘防水的接插件。将主控的本身打造成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用来代替低压盒的作用,极大的节省了成本,也能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印刷电路板(5)、面板(7),外壳(1)一侧设置开口(2),外壳(1)内部一侧设置第一卡槽(3),外壳(1)内部另一侧设置第二卡槽(4),印刷电路板(5)上表面靠近外侧位置设置多个插接件(6),所述的面板(7)上设置与插接件(6)数量和位置对应的安装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5)设置为能够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7)设置为能够与外壳(1)设置开口(2)一侧固定连接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平行布置,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在外壳(1)内部设置为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5)安装在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云峰刘艳绒韩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