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10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吸按摩器,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弧形外壳、弧形底盘和按摩结构,所述弧形外壳的底面与弧形底盘的上弧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外壳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带,连接带末端靠近弧形外壳的表面等间距固定有第一磁铁,所述弧形外壳远离连接带一端的上弧面固定有第二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按摩结构、弧形外壳、弧形底盘和连接带,解决了按摩器的按摩部位无法调整和按摩器适用性不够以及与皮肤接触不紧的问题。用性不够以及与皮肤接触不紧的问题。用性不够以及与皮肤接触不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按摩器


[0001]本技术属于按摩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吸按摩器。

技术介绍

[0002]按摩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多采用用若干个独立软触按摩头,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可缓解疲劳、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按摩器一般多为振动式或旋转式按摩,多作用于缓解疲劳使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市面上的按摩器一般规格比较固定,例如按摩脖子的按摩器,戴上脖子后,其按摩头部分一般是无法更改的,只能单一的按摩特定部位,而其他的部分则无法利用按摩头按摩到,亦或者需要按摩的肌肉部分按摩头无法接触到,不需要按摩的部位却被按摩头按摩,导致整体的局限性太大;
[0004]2、市面上的按摩器一般只能按摩特定部位,如脖子、头部、腿部等,缺少一款能够适应大多数部位按摩的按摩器,且一般按摩器与皮肤接触部分不够紧,导致按摩头对肌肉的按摩力度不够,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按摩器,通过设置按摩结构、弧形外壳、弧形底盘和连接带,解决了按摩器的按摩部位无法调整和按摩器适用性不够以及与皮肤接触不紧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磁吸按摩器,包括弧形外壳、弧形底盘和按摩结构,所述弧形外壳的底面与弧形底盘的上弧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外壳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带,连接带末端靠近弧形外壳的表面等间距固定有第一磁铁,所述弧形外壳远离连接带一端的上弧面固定有第二磁铁;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附,将弧形外壳的两端利用连接带绷紧,使其弧形底盘紧密的接触皮肤,增加按摩效果;
[0008]所述弧形底盘的上弧面等间距固定有振动马达;振动马达使弧形底盘震动,舒缓接触的皮肤部分,缓解肌肉疲劳;
[0009]所述弧形外壳的上弧面磁性吸附固定有n个按摩结构,n≥2;根据实际按摩部位的所需,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按摩结构;
[0010]所述按摩结构包括基板、驱动机构、按摩盘和按摩球,所述基板上固定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按摩盘上的连接块磁性吸附连接,所述按摩盘的底部环形阵列固定有按摩球;采用驱动机构驱动按摩盘旋转,使按摩球对接触的肌肉皮肤部位进行旋转按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外壳的上弧面等间距设置五个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嵌入式固定有第一磁石,所述基板的底部四角嵌入固定有第二磁石,且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互相吸
附,采用此方式,可将按摩结构的位置更换或增加,便于拆卸组装按摩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贯通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延伸至弧形底盘上并贯通弧形底盘。
[0013]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相邻凹槽之间的弧形底盘上皆设置振动马达。
[0014]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底部固定有十字插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开设有十字插槽,所述十字插块插入十字插槽内与连接块插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十字插块的底端和十字插槽的内底面皆嵌入固定有强磁石,通过两个强磁石的互相吸附,再配合十字插块插入十字插槽的插接,使输出轴与连接块连接紧密,方便拆装。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按摩结构、弧形外壳、弧形底盘,解决了按摩器的按摩部位无法调整的问题,弧形外壳上设置5个凹槽,最多可安装5个按摩结构,按摩结构可拆卸组装,根据实际所需按摩的部位安装按摩结构,将按摩结构中的基板与凹槽内磁性吸附连接,从弧形底盘下插入按摩头与驱动机构磁性连接,完成快速的拆卸组装,可有效的最大化利用按摩功能,将需要按摩的部分按摩,不需要按摩的部位空出,节省了无用功,节省了能源,增加了按摩效果。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外壳、连接带,解决了按摩器适用性不够以及与皮肤接触不紧的问题,确定好按摩位置,组装完按摩结构后,将弧形外壳套设在按摩部位外侧,弧形结构的外壳和底盘设计,适用于头部、臂部,颈部、腿部等多部分的按摩使用,增加了适用性,再配以连接带上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的磁性吸附,完成锁紧固定,使按摩球贴紧皮肤肌肉,增加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弧形外壳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弧形底盘的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按摩结构的拆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基板翻转后的结构图;
[0025]图7为本技术连接块的剖视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图3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弧形外壳;101、连接带;102、第一磁铁;103、凹槽;104、通孔;105、第二磁铁;106、第一磁石;2、弧形底盘;201、振动马达;3、按摩结构;301、基板;302、驱动机构;303、输出轴;304、十字插块;305、按摩盘;306、连接块;307、十字插槽;308、按摩球;309、强磁石;310、第二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请参阅图1

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磁吸按摩器,包括弧形外壳1、弧形底盘2和按摩结构3,弧形外壳1的底面与弧形底盘2的上弧面边缘固定连接,弧形外壳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带101,连接带101末端靠近弧形外壳1的表面等间距固定有第一磁铁102,弧形外壳1远离连接带101一端的上弧面固定有第二磁铁105;在佩戴本技术按摩时,将弧形外壳1和弧形底盘2套设在所需按摩的部位外侧,适用于头部、臂部,颈部、腿部等多部分的按摩使用,随后将连接带101拉紧,将弧形外壳1的两端尽可能的拉近,再配合第一磁铁102和第二磁铁105相互吸附实现绷紧,使得按摩时贴紧皮肤,增加按摩效果,不做无用功;
[0031]弧形底盘2的上弧面等间距固定有振动马达201;在弧形底盘2贴紧皮肤时,振动马达201的工作能够有效的传导震动给肌肉,舒缓肌肉疲劳;
[0032]弧形外壳1的上弧面磁性吸附固定有n个按摩结构3,n≥2;按摩结构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调整,弧形外壳1上最多可设置五个按摩结构3,实际使用时,根据所需按摩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安装按摩结构3即可;
[0033]按摩结构3包括基板301、驱动机构302、按摩盘305和按摩球308,基板301上固定驱动机构302,驱动机构302的输出轴303与按摩盘305上的连接块306磁性吸附连接,按摩盘305的底部环形阵列固定有按摩球30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按摩器,包括弧形外壳(1)、弧形底盘(2)和按摩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壳(1)的底面与弧形底盘(2)的上弧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外壳(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带(101),连接带(101)末端靠近弧形外壳(1)的表面等间距固定有第一磁铁(102),所述弧形外壳(1)远离连接带(101)一端的上弧面固定有第二磁铁(105);所述弧形底盘(2)的上弧面等间距固定有振动马达(201);所述弧形外壳(1)的上弧面磁性吸附固定有n个按摩结构(3),n≥2;所述按摩结构(3)包括基板(301)、驱动机构(302)、按摩盘(305)和按摩球(308),所述基板(301)上固定驱动机构(302),驱动机构(302)的输出轴(303)与按摩盘(305)上的连接块(306)磁性吸附连接,所述按摩盘(305)的底部环形阵列固定有按摩球(3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壳(1)的上弧面等间距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鑫黄诗瑶黄诗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曼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