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93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模板本体和用于连接模板本体的卡接件,所述模板本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横梁、设于横梁之间的若干竖梁和若干贯穿竖梁的肋条,所述横梁相对的一侧固接有定位条和对称设于定位条两侧的第一卡条,所述竖梁包括对称设置的单梁和用于连接单梁的连接梁,所述定位条上开有第一卡槽,所述单梁的两端均开设有可与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二卡槽,解决了传统的模板采用单边连接的形式进行制模,稳定性差,在施工时受到混泥土挤压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施工效果的问题。泥土挤压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施工效果的问题。泥土挤压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施工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10421900U的建筑施工用模板及模板体系,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梁;所述第一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填充件,设于所述凹槽内,采用木质材料制成;以及多个沿所述第一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梁;每一第二梁连接各并排设置的第一梁。该专利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梁和木质材料制成的填充件的结合,重量相对较轻,不易损坏,但是该专利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连接采用单边连接的形式,稳定性不强,在实际施工注筑过程中,混泥土对第一梁和第二梁受力的下半部分挤压力较大,容易造成胀模进而导致下半部分的模板发生偏移,施工难度加大。
[0004]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模板采用单边连接的形式进行制模,稳定性差,在施工时受到混泥土挤压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施工效果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模板本体和用于连接模板本体的卡接件,所述模板本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横梁、设于横梁之间的若干竖梁和若干贯穿竖梁的肋条,所述横梁相对的一侧固接有定位条和对称设于定位条两侧的第一卡条,所述竖梁包括对称设置的单梁和用于连接单梁的连接梁,所述定位条上开有第一卡槽,所述单梁的两端均开设有可与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二卡槽。
[0007]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000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模板本体进行首尾连接,采用拼接组装的形式进行连接,在施工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使得本装置能够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方便后续混泥土的浇筑。
[0009]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横梁、竖梁以及肋条,通过将肋条贯穿竖梁增强整个模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竖梁采用双层单梁的结构,替代了传统单边连接的形式,通过将竖梁从中心部位分开成两个单梁,并将单梁与肋条进行贯穿连接,将横梁与竖梁围成的模板从内部隔成双层结构,既实现了双层结构的框架,两框架又相互独立,增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浇筑时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避免了跑模和胀模的情况发生。
[00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连接梁将两个单梁进行连接,提高了竖梁的
支撑程度,通过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将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配合连接,方便施工的拆装,结构紧凑,实用性强。
[0011]进一步,所述横梁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安装卡接件的卡接槽。通过卡接槽的设置方便卡接件的放置,卡接件将相邻的横梁进行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横梁的两侧侧壁均设有指接板。指接板的设置是对浇筑的混泥土进行阻挡,起到撑模的作用。
[0013]进一步,所述模板本体与模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通过在模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垫,避免在注模时,多余的模料从缝隙处溢出,影响注模质量及其美观性。
[0014]进一步,所述指接板外侧侧壁粘附有油性脱模层。方便脱模。
[0015]进一步,所述相邻的肋条与相邻的单梁共同围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支撑板。支撑板的设置方便指接板的安装。
[0016]进一步,所述连接梁呈“M”型结构。方便连接梁对两个单梁进行同时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连接梁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所述单梁上均设有可插入连接槽的连接部,所述连接槽的宽度与连接部的宽度过盈配合。
[0018]进一步,所述单梁上开设有可容肋条贯穿的安装孔。通过设置安装孔方便肋条的贯穿。
[0019]进一步,所述肋条呈“L”型结构。将肋条设为“L”型结构能够对支撑板进行安装和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的一个方向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的另一个方向部分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的竖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横梁1、卡接槽101、定位条102、第一卡条103、第一卡槽1031、竖梁2、单梁201、安装孔2011、第二卡槽2012、连接梁202、指接板3、支撑板4、肋条5。
[0027]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模板本体和用于连接模板本体的卡接件,模板本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横梁1、设于横梁1之间的
五组竖梁2和五组贯穿竖梁2的肋条5,横梁1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安装卡接件的卡接槽101,本实用性的卡接件(未画出),采用的卡接件为常用的机械标准件,通过将卡接件安装在卡接槽101内,将相邻的横梁1进行连接即可。
[0028]单梁201上开设有可容肋条5贯穿的安装孔2011,通过将肋条5穿过安装孔2011,相邻的肋条5与相邻的单梁201共同围成多个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支撑板4。肋条5呈“L”型结构,是为了方便支撑板4进行安装和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29]横梁1的两侧侧壁均设有指接板3,指接板3外侧侧壁粘附有油性脱模层,油性脱模层是为了成型后的混泥土脱模,指接板3与指接板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通过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是为了避免在注模时,多余的模料从缝隙处溢出,影响注模质量及其美观性。
[0030]横梁1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条102和对称设于定位条102两侧的第一卡条103,竖梁2包括对称设置的单梁201和用于连接单梁201的连接梁202,连接梁202呈“M”型结构。连接梁202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单梁201上均设有可插入连接槽的连接部,连接槽的宽度与连接部的宽度过盈配合。
[0031]第一卡条103上开有第一卡槽1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模板本体和用于连接模板本体的卡接件,所述模板本体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横梁、设于横梁之间的若干竖梁和若干贯穿竖梁的肋条,所述横梁相对的一侧固接有定位条和对称设于定位条两侧的第一卡条,所述竖梁包括对称设置的单梁和用于连接单梁的连接梁,所述定位条上开有第一卡槽,所述单梁的两端均开设有可与第一卡槽适配的第二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安装卡接件的卡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侧侧壁均设有指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建筑施工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与模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盛褚聪盛磊褚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汇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