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及血管内成像导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90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及血管内成像导管,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固定壳、转动机构和密封圈,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壳组装在一起,所述转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进行转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固定壳内,所述密封圈密封于所述固定壳和所述转动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应力释放装置,使导管外鞘介入段具有充分旋转的功能,可以将推送介入或退出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释放掉。放掉。放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到上升,血管内成像导管在临床中提供新的诊断途径。血管内成像技术在血管诊断中的优异表现,使得其成为心血管疾病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技术。外鞘管通过血管介入到达病灶位置,然后通过外鞘管里面的内核成像模块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完成诊断。导管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进入人体到达冠脉,需要经过多个弯曲。
[0003]导管外鞘顺着导引导丝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进入冠脉到达病变位置,需在血管内经过多处迂曲回转,在操作导管进入的过程中会造成导管扭转并产生应力,不仅会导致导管和导引导丝相互缠绕,同时导管也面临着弯折的危险,最终导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或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进入的过程中造成导管扭转并产生应力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力释放装置,使导管外鞘介入段具有充分旋转的功能,其可以将推送介入或退出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释放掉,有效避免了导管和导引导丝相互缠绕或产生弯折,提高了导管的性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005]本技术的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固定壳、转动机构和密封圈,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壳组装在一起,所述转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进行转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固定壳内,所述密封圈密封于所述固定壳和所述转动机构之间。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机构为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固定壳内,所述转轴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壳外。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外边缘嵌于所述固定壳内,所述密封圈内边缘套于所述转轴外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外边缘与所述固定壳内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内边缘与所述转轴外表面为过盈配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应力释放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将所述转轴一端限位于所述固定壳内,保证所述转轴不产生轴向移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台阶、端盖、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壳内表面,所述限位台阶设于所述转轴外表面,所述限位台阶嵌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限位槽的配合限制所述转轴向所述固定壳一侧移动;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固定壳端部,所述限位台阶包括台阶端面,所述端盖抵触所述台阶端面,通过所述端盖限制所述转轴向所述固定壳另一侧移动,所述端盖设有孔,所述转轴另一端从所述端盖的孔中伸出。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壳设有外螺纹,所
述端盖与所述固定壳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在一起。
[00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包括导管非介入段、导管外鞘介入段、以及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所述固定壳与所述导管非介入段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导管外鞘介入段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血管内成像导管还包括软胶保护管,所述软胶保护管包裹所述导管外鞘介入段,且所述软胶保护管位于转轴与导管外鞘介入段连接处,所述软胶保护管由软质材料制成。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胶保护管的材料为合成橡胶、热塑性聚氨酯或硅胶中的一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应力释放装置,使导管外鞘介入段具有充分旋转的功能,可以将推送介入或退出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释放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血管内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血管内成像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包括固定壳1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壳1组装在一起,所述转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1进行转动。
[0023]具体的,所述转动机构为一转轴2,所述转轴2一端伸入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转轴2另一端裸露在外。
[0024]该应力释放装置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位于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密封圈3密封于所述固定壳1和所述转轴2之间,转轴2旋转过程中,密封圈3保证固定壳1和转轴2之间不产生泄漏。
[0025]所述密封圈3外边缘嵌于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密封圈3内边缘套于所述转轴2外表面。
[0026]所述密封圈3外边缘与所述固定壳1内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3内边缘与所述转轴2外表面为过盈配合,该配合使得密封圈3被压缩于固定壳1和转轴2之间,形成密封效果,且所述转轴2既可相对所述固定壳1转动,又不会具有太高的转动活性,即受到一定转动应力作用才发生转动以释放应力。
[0027]该应力释放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将所述转轴2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固定壳1内,保证所述转轴2不产生轴向移动,保证转轴2的转动稳定。以及持续保证对密封圈3产生压力,保证密封效果。
[0028]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台阶4、端盖5、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壳1内表
面,所述限位台阶4设于所述转轴2外表面,所述限位台阶4嵌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所述限位台阶4与所述限位槽的配合限制所述转轴2向所述固定壳1一侧移动;
[0029]所述端盖5安装于所述固定壳1端部,所述限位台阶4包括台阶端面6,所述端盖5抵触所述台阶端面6,通过所述端盖5限制所述转轴2向所述固定壳1另一侧移动。
[0030]所述端盖5设有孔,所述转轴2另一端从所述端盖5的孔中伸出。端盖5和固定壳1的连接方式可为粘胶、螺纹以及焊接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5内部设有内螺纹,固定壳1上设有外螺纹,二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
[00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包括导管非介入段101、导管外鞘介入段102、以及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应力释放装置将导管非介入段101和导管外鞘介入段102连接在一起。导管非介入段101与应力释放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导管外鞘介入段102与应力释放装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可以充分旋转,释放导管外鞘介入段102介入时产生的应力。
[0032]具体的,所述固定壳1与所述导管非介入段101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导管外鞘介入段102连接,当转动机构为转轴2时,转轴2与导管外鞘介入段102固定连接,转轴2起到跟随导管外鞘介入段102一起旋转消除应力的作用。导丝104用于指引所述导管外鞘介入段102到达病灶位置。
[0033]固定壳1和导管非介入段101的连接方式可为粘胶、螺纹以及焊接等;
[0034]转轴2与导管外鞘介入段102的连接方式可为粘胶、螺纹以及焊接等,只要起到稳定的固定效果即可满足需求。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1)、转动机构和密封圈(3),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壳(1)组装在一起,所述转动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1)进行转动;所述密封圈(3)位于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密封圈(3)密封于所述固定壳(1)和所述转动机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转轴(2),所述转轴(2)一端伸入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转轴(2)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壳(1)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外边缘嵌于所述固定壳(1)内,所述密封圈(3)内边缘套于所述转轴(2)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外边缘与所述固定壳(1)内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3)内边缘与所述转轴(2)外表面为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应力释放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将所述转轴(2)一端限位于所述固定壳(1)内,保证所述转轴(2)不产生轴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台阶(4)、端盖(5)、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壳(1)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铭陈浚白晓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