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88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7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移动充电设备能够通过主体结构可拆卸的组装在穿戴设备主体,以在穿戴设备主体需要充电时通过无线充电电源与穿戴设备主体上无线供电电源的线圈对位配合完成对穿戴设备主体无线供电电源的充电,并在不需要充电时与穿戴设备主体分离。上述移动充电设备能够在穿戴设备主体的佩戴状态下组装在穿戴设备主体并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充电,避免了充电过程中需要摘下穿戴设备主体的复杂操作,提升了穿戴设备主体及移动充电设备的美观性、防水性及充电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利性和用户体验。利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优化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可穿戴设备应具备小型化、轻量化等属性,导致电池容量被极限压缩,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内部功能和功耗的增加均影响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0003]在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均采用可充电电池方案,电量耗尽后需摘下可穿戴设备并使用专门的充电设备对产品进行充电,但频繁的“佩戴

摘脱

充电”操作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及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000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与穿戴设备主体配合使用;
[0006]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和组装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无线充电电源;
[0007]所述主体结构设有连接结构;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组装配合时,所述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所述主体结构组装至所述穿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源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无线供电电源对位配合。
[0008]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沿周向包覆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中框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且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配合。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区域的卡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中框边沿对位设置。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且覆盖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屏幕。
[0011]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中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位置对应的充电区域,所述无线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的内侧。
[0012]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沿周向包覆所述穿戴设备主体至少一部分中框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后壳位置对应的第二部分,所述无线充电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
[0013]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连接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金属层,所述第二部分背对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皮革层;所述无线充电电源的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皮革层之间。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一磁吸件,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组装于所述穿戴设
备主体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吸合固定。
[001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设备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移动充电设备;所述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所述主体结构可拆卸组装至所述穿戴设备主体;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包括无线供电电源,所述无线充电电源与所述无线供电电源对位配合。
[0017]可选的,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包括屏幕,所述屏幕包括第一显控区和第二显控区;所述连接结构覆盖所述第一显控区和所述第二显控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显控区和所述第二显控区中的另一个外露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
[0018]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公开的移动充电设备能够通过主体结构可拆卸的组装至穿戴设备主体,以在穿戴设备主体需要充电时通过无线充电电源与穿戴设备主体上无线供电电源的线圈对位配合完成对穿戴设备主体无线供电电源的充电,并在不需要充电时与穿戴设备主体分离。上述移动充电设备能够在穿戴设备主体的佩戴状态下组装在穿戴设备主体并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充电,避免了充电过程中需要摘下穿戴设备主体的复杂操作,提升了穿戴设备主体及移动充电设备的美观性、防水性及充电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00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第二部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
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8]为优化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可穿戴设备应具备小型化、轻量化等属性,导致电池容量被极限压缩,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内部功能和功耗的增加均影响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在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均采用可充电电池方案,电量耗尽后需摘下可穿戴设备并使用专门的充电设备对产品进行充电,但频繁的“佩戴

摘脱

充电”操作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0029]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充电设备12,与穿戴设备主体11配合使用。移动充电设备12包括主体结构126和组装于主体结构126的无线充电电源121。主体结构126设有连接结构123,当移动充电设备12与穿戴设备主体11组装配合时,移动充电设备12通过主体结构126组装至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结构123与穿戴设备主体11可拆卸连接,无线充电电源121与穿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穿戴设备主体配合使用;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和组装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无线充电电源;所述主体结构设有连接结构;当所述移动充电设备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组装配合时,所述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所述主体结构组装至所述穿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源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无线供电电源对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沿周向包覆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中框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且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区域的卡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中框边沿对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且覆盖于所述穿戴设备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屏幕。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中框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位置对应的充电区域,所述无线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充电区域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沿周向包覆所述穿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张颖美朱赫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