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蓝光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76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蓝光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连接于治疗仪本体的连接臂以及设置在连接臂上的照射组件,照射组件包括若干照射灯以及第一端连接于其中一照射灯、第二端铰接于连接臂的连接杆,若干照射灯依次排列,且相邻照射灯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结构铰接;治疗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控制各照射灯启闭的控制部。通过连接结构和若干照射灯之间的配合使用,使照射灯的弧度能够进行调整,在不同患者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皮肤弧度进行调整,以使需要治疗的皮肤能够尽可能受到较为均匀的照射,提升治疗效果;控制部能够使不同照射灯之间的启闭分别进行,能够根据需要开启不同数量的照射灯,减少照射灯对不需要治疗的皮肤产生的不利影响。利影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蓝光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红蓝光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红蓝光治疗仪采用高纯度、高功率密度的红光、蓝光及黄光对皮肤进行照射,能改变细胞结构,杀死细菌,为新生细胞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增强新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细胞生长;能修复炎性痤疮老化肌肤、环节日晒灼伤皮肤且不伤害皮肤,能美白皮肤、促进皮肤弹性。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15537847U”公开了技术:一种双治疗头红蓝光治疗仪,并具体公开了治疗仪本体与照射灯,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后方设置有驱动其照射灯上下移动的动力部件,治疗仪本体的正上方通过动力装置设置有可上下移动支撑装置,所述照射灯的上表面铰接在支撑装置上,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与后侧的顶端开设有存储仓,从而在使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护肤的同时能够对照射灯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然而,该专利中的照射灯与治疗仪本体之间通过动力部件和支撑装置实现连接和上下移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通过上下移动调整照射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最佳间距。
[0004]然而,照射灯的整体形状呈现出弧形且弧度固定,而不同的患者在使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时,尤其在治疗部位不同时,往往皮肤所呈现的弧度不同,因此,不同位置处的皮肤与照射灯相对应处的距离不相同,这会导致不同位置处的皮肤治疗效果有所差异;且照射灯在使用时,全部灯珠均会亮起,而照射灯的范围较广,对于仅需要对小范围的局部治疗时,照射灯会照射在不需要治疗的皮肤范围上,虽然红蓝光的伤害性较小,但还是会使皮肤干燥,给患者不需要治疗而被照射灯照射的皮肤带来损伤,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射灯能够分块点亮且弧度可调的红蓝光治疗仪。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蓝光治疗仪,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一端连接于治疗仪本体上且另一端相对于治疗仪本体能够进行转动的连接臂以及设置在连接臂远离治疗仪本体的一端上的照射组件,照射组件用于通过红蓝光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治疗或护肤;所述照射组件包括若干照射灯以及第一端连接于其中一照射灯、第二端铰接于连接臂以能够相对于连接臂进行转动的连接杆,从而能够调节照射灯的角度,若干照射灯依次排列,且相邻照射灯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结构铰接以使各照射灯之间角度可调,通过改变各照射灯之间的角度以改变照射灯整体的弧度,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整不同角度,提升红蓝光治疗仪的适用性以对不同部分的皮肤针对性的使用调整;治疗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控制各照射灯启闭的控制部,从而根据需要开启不同数量的照射灯,改变照射灯的照射范围,避免照射灯照射在不需要治疗或护肤的皮肤上而引起不必要的可能发生。
[0007]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端铰接于治疗仪本体顶面上的第一摆动臂以及第一端与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向上并朝外倾斜设置,且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以第一摆动臂的第一端为圆心在外力扳动下相对于治疗仪本体进行转动;第二摆动臂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以使第二摆动臂的第二端以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为圆心在外力扳动下带动各照射灯转动,如此便可根据需要调整照射灯的高度和位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08]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通过一铰接座连接于位于中部的一照射灯上以使照射灯能够在外力扳动下相对于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能够单独对照射灯的角度进行调整。
[0009]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便于移动壳体的移动部;所述第一摆动臂的第一端铰接于壳体的顶面上;所述控制部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触摸显示屏、与触摸显示屏电连接的单片机、与各照射灯相适配的若干开关以及分别与触摸显示屏、开关和单片机电连接的电源,若干照射灯均与单片机和电源电连接并分别与若干开关电连接,单片机通过触摸显示屏分别控制各照射灯的启闭,通过在触摸显示屏上进行操作来启闭个照射灯的,或者对照射灯的使用参数进行调整。
[0010]所述照射灯上设置有防止光照散射的灯罩,防止红蓝光治疗仪的灯光散射。
[0011]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连接结构和若干照射灯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整体的照射灯的弧度能够进行调整和改变,在不同患者在使用时,根据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弧度进行调整,以使需要治疗的皮肤能够尽可能受到较为均匀的照射,提升治疗效果;控制部能够使不同照射灯之间的启闭分别进行,能够根据需要开启不同数量的照射灯,减少照射灯对不需要治疗的皮肤产生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的实施例一的照射灯其中一种弧度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的实施例二的照射灯的俯视图;
[0016]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二的照射灯的俯视剖面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18]治疗仪本体

1;壳体

11;移动部

12;触摸显示屏

2;第一摆动臂

31;第二摆动臂

32;照射灯

41;连接杆

42;连接结构

43;第一连接座

431;第二连接座

432;第三连接座

433;第四连接座

434;第二连接轴

435;限位块

4351;限位槽

436;通孔

437;第一限位柱

438;第二限位柱

43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红蓝光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设置在治疗仪本体1上的控制部、一端连接于治疗仪本体1上的连接臂、设置在连接臂远离治疗仪本体1的一端上的照射组件以及设于照射组件上的灯罩(图中未示出),连接臂连接于治疗仪本体1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照射组件设置在自由端上,连接臂的自由端相对于治疗仪本体1能够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连接臂自由端的高度以及与治疗仪本体1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使用治疗仪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使连接臂的自由端上的照射组件位于最合适的位置;灯罩从照射组件的侧面挡住光线,防止光线散射或折射开而影响对皮肤的治疗,且由于红蓝光治疗仪在很多时候会用于患者脸部,因此,散射光很容易照射在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蓝光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一端连接于治疗仪本体上且另一端相对于治疗仪本体能够进行转动的连接臂以及设置在连接臂远离治疗仪本体的一端上的照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组件包括若干照射灯以及第一端连接于其中一照射灯、第二端铰接于连接臂以能够相对于连接臂进行转动的连接杆,若干照射灯依次排列,且相邻照射灯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结构铰接以使各照射灯之间角度可调;治疗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分别控制各照射灯启闭的控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蓝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端铰接于治疗仪本体顶面上的第一摆动臂以及第一端与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向上并朝外倾斜设置,且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以第一摆动臂的第一端为圆心在外力扳动下相对于治疗仪本体进行转动;第二摆动臂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第二摆动臂的第二端以第一摆动臂的第二端为圆心在外力扳动下带动各照射灯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蓝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通过一铰接座连接于位于中部的一照射灯上以使照射灯能够在外力扳动下相对于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蓝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照射灯相面对侧上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以及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第一连接轴以使相邻两照射灯相交并以相交侧的中轴线为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平行于相邻两照射灯的相交侧的中轴线并沿照射灯的长度方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蓝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照射灯相面对侧上的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以及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的第二连接轴以使相邻两照射灯相交并以相交侧的中轴线为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于相邻两照射灯的相交侧的中轴线并沿照射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照射灯上用于限制照射灯转动的限位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蓝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三连接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玲陈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