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65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属于净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包括V型滤池本体,V型滤池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工作人员只需使用PLC控制器对电机启动,电机在启动时,电机的输出轴会带动其中一个皮带轮进行转动,其中一个皮带轮在转动时会带动其中一个转动杆,其中一个皮带轮转动时会带动外表面的皮带产生转动,皮带会传动带动圆周内壁的皮带轮进行转动,使得皮带得以完全地带动皮带轮产生转动,使两个皮带轮得以同时带动两个转动杆转动,两个转动杆在转动时会带动两个螺旋式转动叶产生转动,使两个螺旋式转动叶会将外表面堆积的杂质通过排流槽清出。积的杂质通过排流槽清出。积的杂质通过排流槽清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


[0001]本技术属于净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

技术介绍

[0002]型滤池全称为AQUAZUR V型滤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的一种快滤池,因进水采用V型槽而得名。六十年代末期在巴黎奥利水厂首先采用,七十年代逐渐在欧洲广泛使用,先后在意大利、以色列、摩洛哥、洪都拉斯、委内瑞拉等国应用后,受到各国好评,逐步在国际上得到推广。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也认识到国外革新后的气水反冲洗技术的独特冲洗效果,陆续引进国外先进的气水反冲洗工艺,广泛用于新扩建水厂中。
[0003]授权公开号“CN203938545U”记载了一种V型滤池,包括多个V型滤池主体、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反冲洗装置,V型滤池还包括位于每个V型滤池主体的顶部并将每个V型滤池主体封闭的顶墙、开设在顶墙上能够供人进入V型滤池主体进行检修的多个人孔、用于监测V型滤池主体的过滤效果并且当监测到的过滤效果数值低于设定值时能够控制反冲洗装置对V型滤池主体进行反冲洗的控制系统。本技术能够完全避开阳光直射V型滤池主体,且消毒剂在封闭式环境下能更有效控制细菌及微生物,也不利于青苔的滋生。并且,投资和维护保养费用少,整体外观也非常的明朗简洁。另外,控制系统便于管理和运行,同时也节省人力,很适合深度处理水厂的运用。
[0004]上述专利可以完全避开阳光直射V型滤池主体,且消毒剂在封闭式环境下能更有效控制细菌及微生物,也不利于青苔的滋生。并且,投资和维护保养费用少,整体外观也非常的明朗简洁。另外,控制系统便于管理和运行,同时也节省人力,很适合深度处理水厂的运用,但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对滤池中含有的水源杂质进行过滤,同时也无法将过滤完毕后的水源将其清除,来以此增加滤池内水源的过滤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对滤池中含有的水源杂质进行过滤,同时也无法将过滤完毕后的水源将其清除,来以此增加滤池内水源的过滤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包括:
[0008]V型滤池本体,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
[0009]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槽均开设于V型滤池本体的下内壁;
[0010]排出槽,所述排出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排出槽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的下内壁;
[0011]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接槽的两侧内壁;
[0012]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均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内;以及
[0013]杂质清理机构,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分别设于两个排出槽内,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和两个排出槽连接以清理杂质。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包括:
[0015]螺旋式转动叶,所述螺旋式转动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旋式转动叶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排出槽的前后内壁;
[0016]弹性块,所述弹性块设于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槽的两侧内壁;
[0017]弹簧,所述弹簧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槽的下内壁,多个所述弹簧的另外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弹性块的底端,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槽的两侧内壁;
[0018]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V型滤池本体的前侧,所述驱动组件和两个螺旋式转动叶连接以驱动。
[001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0]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均转动连接于V型滤池本体的前端;
[0021]皮带轮,所述皮带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转动杆的前端;
[0022]皮带,所述皮带传动连接于两个皮带轮的圆周表面,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H形连接板,所述H形连接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下内壁开设有多个液体流动槽。
[00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塑胶圈,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塑胶支撑块。
[002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后端开设有两个排流槽,所述V型滤池本体的一侧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方案中,人员在需要将水源过滤时,通过两个过滤网可将水源进行吸附至第一连接槽内,然后水源中的杂质会进行沉淀并落下至排出槽内,同时过滤完毕的水源会通过过滤网再向外渗透,以此形成流动流通,过滤装置用于对水源进行过滤,随后工作人员只需使用PLC控制器对电机启动,电机在启动时,电机的输出轴会带动其中一个皮带轮进行转动,其中一个皮带轮在转动时会带动其中一个转动杆,其中一个皮带轮转动时会带动外表面的皮带产生转动,皮带会传动带动圆周内壁的皮带轮进行转动,使得皮带得以完全地带动皮带轮产生转动,使两个皮带轮得以同时带动两个转动杆转动,两个转动杆在转动时会带动两个螺旋式转动叶产生转动,使两个螺旋式转动叶会将外表面堆积的杂质通过排流槽清出。
[0028]2、本方案中,多个弹簧的弹性会带动弹性块上升,弹性块在上升时会对过滤网进行挤压,使过滤网的顶部牢牢的贴在第一连接槽的上内壁,塑胶支撑块本身用于对过滤网支撑,过滤网的顶端本身带有把手,通过把手可轻易地来搬运过滤网移动,两个转动杆在转动时会分别带动两个螺旋式转动叶转动,使两个螺旋式转动叶得以将杂质全部清出。
附图说明
[00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31]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0032]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剖视立体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中:1、V型滤池本体;2、塑胶圈;3、固定座;4、H形连接板;5、电机;6、皮带;7、皮带轮;8、转动杆;9、过滤装置;10、连接孔;11、固定板;12、过滤网;13、把手;14、液体流动槽;15、螺旋式转动叶;16、排流槽;17、第一连接槽;18、弹簧;19、第二连接槽;20、塑胶支撑块;21、弹性块;22、排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V型滤池本体(1),所述V型滤池本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两个所述固定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9);第一连接槽(17),所述第一连接槽(1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槽(17)均开设于V型滤池本体(1)的下内壁;排出槽(22),所述排出槽(2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排出槽(22)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17)的下内壁;第二连接槽(19),所述第二连接槽(19)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槽(19)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接槽(17)的两侧内壁;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网(12)分别均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17)内;以及杂质清理机构,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分别设于两个排出槽(22)内,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和两个排出槽(22)连接以清理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清理机构包括:螺旋式转动叶(15),所述螺旋式转动叶(1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旋式转动叶(15)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排出槽(22)的前后内壁;弹性块(21),所述弹性块(21)设于两个,两个所述弹性块(2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槽(19)的两侧内壁;弹簧(18),所述弹簧(18)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18)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槽(19)的下内壁,多个所述弹簧(18)的另外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友涛王治光孙昕商鹏宋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