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363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包括下支具、上支具、绑带钮孔、压力感受器、压力显示器和系带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压力感受器于上支具内部,通过压力感受器能将支具与皮肤接触面的压力转化为压力数值,并显示在压力显示器上,患肢肿胀加重时根据压力显示器显示的压力数值调松系带旋钮释放部分压力,实现患者及医护人员更直接且准确的判断外固定的松紧程度,肿胀减轻时拧紧旋钮加强外固定以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同时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以及降低压疮发生率,能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降低临床工作的困扰。降低临床工作的困扰。降低临床工作的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0002]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损伤,大部分可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然而由于骨折后患肢需经历逐步肿胀

肿胀高峰

肿胀消退的过程,而目前临床应用的石膏夹板等外固定大都不能适应这一病理变化,导致了患者在肿胀高峰期疼痛明显,有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风险,而在消肿过程中易出现外固定松动,复位丢失,导致本可以保守治疗的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也对临床工作造成不少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包括下支具、绑带钮孔和系带,所述下支具设置于上支具底部,且下支具外侧底部缝合有魔术贴绑带,所述上支具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受器,且上支具和下支具的同侧面上各安装有一组连接管件,所述魔术贴绑带贴合于上支具外侧端面,所述绑带钮孔设置于下支具底部相对应于魔术贴绑带的位置,所述压力感受器与压力显示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显示器安装于上支具侧表面,且压力显示器外侧设置有系带旋钮,所述系带依次交错穿过两组连接管件后连接于系带旋钮内侧,所述系带旋钮安装于上支具侧表面。
[0005]优选的,所述下支具和上支具内侧底部设置有减压垫,且减压垫上开设有透气孔,减压垫的位置相对应于人体腕部骨性突起处。
[0006]优选的,所述下支具和上支具侧表面均开设有穿孔。
[0007]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绑带设置有两个以上于下支具外侧底部,且下支具底端面设置有相对应数量的绑带钮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件为弧形结构,且两组连接管件为对称向外突起。
[0009]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绑带的外部远离下支具一端设置有魔术贴粘层和魔术贴棉层,且魔术贴粘层和魔术贴棉层为错位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系带旋钮外表面为圆柱体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压力感受器于上支具内部,通过压力感受器能将支具与皮肤接触面的压力转化为压力数值,并显示在支具背侧外层安装的微型数字压力显示器上,患肢肿胀加重时根据压力显示器显示的压力数值调松系带旋钮释放部分压力,实现患者及医护人员更直接且准确的判断外固定的松紧程度,肿胀减轻时拧紧旋钮加强外固定以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同时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以及降低压疮发生率,能
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降低临床工作的困扰。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减压垫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下支具

1、上支具

2、魔术贴绑带

3、绑带钮孔

4、压力感受器

5、压力显示器

6、系带

7、连接管件

8、系带旋钮

9、减压垫

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包括下支具1、绑带钮孔4和系带7,下支具1设置于上支具2底部,且下支具1外侧底部缝合有魔术贴绑带3,上支具2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受器5,用于检测患者皮肤与支具之间的压力,且上支具2和下支具1的同侧面上各安装有一组连接管件8,魔术贴绑带3贴合于上支具2外侧端面;
[0018]绑带钮孔4设置于下支具1底部相对应于魔术贴绑带3的位置,便于配合魔术贴绑带3将上支具2和下支具的位置进行初步固定,压力感受器5通过使用线缆与压力显示器6电连接,压力显示器6粘贴于上支具2侧表面,用于显示压力感受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大小,且压力显示器6外侧设置有系带旋钮9,系带7依次交错穿过两组连接管件8后连接于系带旋钮9内侧,系带旋钮9安装于上支具2侧表面。
[0019]进一步的,下支具1和上支具2内侧底部设置有减压垫10,且减压垫10上开设有透气孔,减压垫10的位置相对应于人体腕部骨性突起处,针对性的加强骨折块移位方向上的压力的同时也能很好的防止压疮形成,且减压垫10带透气孔且具有吸汗功能。
[0020]进一步的,下支具1和上支具2侧表面均开设有穿孔,便于患者的大手指穿过下支具1和上支具2外侧。
[0021]进一步的,魔术贴绑带3设置有两个以上于下支具1外侧底部,且下支具1底端面设置有相对应数量的绑带钮孔4,提高了下支具1连接上支具2的稳定性。
[0022]进一步的,连接管件8为弧形结构,且两组连接管件8为对称向外突起,便于系带7稳定的依次穿过连接管件8。
[0023]进一步的,魔术贴绑带3的外部远离下支具1一端设置有魔术贴粘层和魔术贴棉层,且魔术贴粘层和魔术贴棉层为错位设置,便于魔术贴绑带3在穿过绑带钮孔4后进行自粘贴。
[0024]进一步的,系带旋钮9外表面为圆柱体结构,便于稳定转动系带旋钮9。
[0025]本实施例中压力感受器5采用薄膜压力感受器,其厚度较小,便于安装。
[0026]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系带旋钮9同样可安装于下支具1上,并且系带旋钮9设置的位置可与压力显示器6同侧设置,也可与压力显示器6对立面设置,而系带旋钮9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系带旋钮9采用一个。
[0027]本实施例中下支具1和上支具2可为热塑型塑料材质,方便适应不同患者的肢体形状,固定更服帖,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下支具1和上支具2也可为其他材质,如锦纶材质、聚酯
纤维材质等。
[0028]工作原理如下:
[0029]第一,在完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支具,可先将下支具1和上支具2穿过患者的手部,并且将下支具1和上支具2分别贴合于患者的掌侧和背侧,以及将下支具1和上支具2内的减压垫10贴合在患者的骨性突起处;
[0030]第二,然后拉动魔术贴绑带3绕过上支具2,并且将魔术贴绑带3穿过绑带钮孔4内侧,以及将魔术贴绑带3的魔术贴粘层和魔术贴棉层进行贴合,从而实现魔术贴绑带3的自粘功能,此时的魔术贴绑带3对上支具2施加压力而实现上支具2和下支具1初步固定;
[0031]并且旋转拧紧系带旋钮9配合系带7和连接管件8将下支具1和上支具2进行进一步固定,从而进一步稳定骨折端,此时的压力感受器5对患者皮肤与上支具2之间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及通过压力显示器6将压力感受器5检测到的压力进行显示,复查X片,确定骨折端复位达到保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下支具(1)、绑带钮孔(4)和系带(7),所述下支具(1)设置于上支具(2)底部,且下支具(1)外侧底部缝合有魔术贴绑带(3),所述上支具(2)内侧安装有压力感受器(5),且上支具(2)和下支具(1)的同侧面上各安装有一组连接管件(8),所述魔术贴绑带(3)贴合于上支具(2)外侧端面,所述绑带钮孔(4)设置于下支具(1)底部相对应于魔术贴绑带(3)的位置,所述压力感受器(5)与压力显示器(6)电连接,所述压力显示器(6)安装于上支具(2)侧表面,且压力显示器(6)外侧设置有系带旋钮(9),所述系带(7)依次交错穿过两组连接管件(8)后连接于系带旋钮(9)内侧,所述系带旋钮(9)安装于上支具(2)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压力反馈调节系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具(1)和上支具(2)内侧底部设置有减压垫(10),且减压垫(10)上开设有透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威甘萌汤银魁陈琼许进军彭新宇张冰彬曾纳新易双连王莉罗静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