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56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1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手柄,与壳体连接;以及配重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其中,手部康复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用户手部驱动手柄自初始位置朝向远离重力方向倾斜;在第二状态下,用户手部脱离手柄,配重件带动手柄朝向重力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用户驱动手部康复训练器,配重件与用户施加的力相对而成为用户手部运动的阻力,帮助用户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完成后,配重件又能靠自身的重力带动手柄回复至初始位置实现复位,方便用户的下一次训练过程,无需设置电机,进而可以减少电机对用户造成的冲击而导致存在安全隐患。机对用户造成的冲击而导致存在安全隐患。机对用户造成的冲击而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


[0001]本申请属于康复训练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的精细、灵敏、复杂的运动能力对人们的日常活动至关重要,然而,手部受伤是常见问题,尤其是脑卒中后造成的单侧手功能完全丧失,即偏瘫症状。手部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主要得后遗症之一,康复治疗相当困难。
[0003]为了实现手部功能康复,康复训练器不断出现,是替代康复师重复劳动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的康复训练器都需要采用电机作为驱动零件,容易出现对手部的刚性冲击,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去除电机的使用,可以减少对手部刚性冲击情况的出现,提高安全性能以及康复训练效果。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包括:
[0006]壳体,具有容纳空间;
[0007]手柄,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及
[0008]配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09]其中,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用户手部驱动手柄自初始位置朝向远离重力方向倾斜;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用户手部脱离所述手柄,所述配重件带动所述手柄朝向重力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
[0010]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
[0011]上盖,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插拔连接;
[0012]底座,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方,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0013]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
[0014]底壁,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和
[0015]第一侧壁,一端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盖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呈弧形。
[0016]可选的,所述底壁呈圆形,所述第一侧壁围设形成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中心与圆形的所述底壁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圆形的所述底壁的直径。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中心的方向凸起。
[0018]可选的,所述手柄的中心与所述上盖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0019]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顶壁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条,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条与所述螺旋槽螺旋连接,以实现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的可拆卸连接;和/或
[0021]在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
[0022]可选的,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还包括:
[0023]立柱,所述立柱穿设于所述配重件,且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抵接所述配重件,所述立柱的中心与所述配重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0024]可选的,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还包括:
[0025]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手柄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
[0026]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姿态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与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外部的电子设备通信连接,以将所述姿态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来实现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互动游戏。
[0027]可选的,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还包括:
[0028]开关件,与所述手柄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开关件用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开关件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器;
[0029]其中,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确认接口,所述确认接口用于将确认脚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确认脚踏和所述控制器发送确定执行的信号至所述电子设备。
[00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部康复训练器中,通过使用配重件作为手部康复训练器的阻力件以及自动回复的驱动件,用户驱动手部康复训练器,配重件与用户施加的力相对而成为用户手部运动的阻力,帮助用户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完成后,配重件又能靠自身的重力带动手柄回复至初始位置实现复位,方便用户的下一次训练过程,无需设置电机,进而可以减少电机对用户造成的冲击而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无需设置齿轮、连杆等结构复杂的传动执行零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003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部康复训练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部康复训练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图1所示的手部康复训练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部康复训练器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8]目前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一般采用电机驱动杆件带动手指关节进行被动的康复训练,主要有末端执行器式和外骨骼式两种结构。末端执行器式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的操作末端牵引手指运动;外骨骼式机器人大部分以刚性连杆为主,部分采用绳索、气动肌肉等柔性材料实现外骨骼手指的运动。两种结构都需要采用电机作为驱动零件,操作复杂,会有刚性冲击,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在人员看护的条件下方可使用;其次,康复训练机器人采用的微型电机较多,大多包含齿轮、连杆等零部件,传动执行结构复杂,质量大,不方便携带,不能满足居家康复需求;第三,康复训练机器人目前主要为临床使用,设备成本很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推广应用受限较大。
[0039]为了解决现有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0040]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部康复训练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手部康复训练器1用于对手部功能出现障碍的用户进行手部的康复训练,以帮助用户恢复手部功能,进而便利用户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
[0041]示例性的,手部康复训练器1包括壳体10、手柄20和配重件30。壳体10是手部康复训练器1的主要外形结构或者说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手柄,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及配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手部康复训练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用户手部驱动手柄自初始位置朝向远离重力方向倾斜;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用户手部脱离所述手柄,所述配重件带动所述手柄朝向重力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插拔连接;底座,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方,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和第一侧壁,一端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盖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呈圆形,所述第一侧壁围设形成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中心与圆形的所述底壁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圆形的所述底壁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中心的方向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中心与所述上盖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顶壁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为康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