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48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喷淋臂、碗架及门体,箱体具有洗涤腔,所述喷淋臂设于该洗涤腔的底部,所述喷淋臂的顶壁上设置有能相对于喷淋臂转动且与喷淋臂相连通的集水盒,所述碗架底部设置有与集水盒相连通并自侧壁向上延伸的导水管,所述门体的内顶壁上设置有辅助喷淋臂,所述门体中设置有能在关门状态下与导水管相连通并且为辅助喷淋臂供水的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碗架结构设置了向上的导水管,借助门体设置了位于洗涤腔顶部的辅助喷淋臂,不仅不会占用洗涤腔的有效空间,提高清洗机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在底部喷淋臂向上喷淋的基础上,从顶部进行辅助喷淋,有利于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0003]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水槽式清洗机结构主要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224074B的中国专利《水槽式清洗机》(申请号:CN201310750968.1)所述,即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与水泵流体连通、具有出水孔的旋转喷臂则设置在该沥水板上方。通过设置覆盖有沥水板的沥水区域,并将水泵设置在沥水区域内,从而将水泵与洗涤区域相隔离,使回流到水泵中的水先经过沥水板的过滤。
[0004]上述洗碗机的主要清洗方式为底部喷淋臂的自下而上喷淋,虽然随着喷淋臂转动,喷射水柱可覆盖主要的清洗区域,但对于摆放在顶部的碗碟仍旧存在清洗死角,影响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碗架与门体结构形成辅助喷淋从而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且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清洗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喷淋臂、碗架及门体,所述箱体具有洗涤腔,所述喷淋臂设于该洗涤腔的底部,所述碗架放置在洗涤腔中且位于喷淋臂上方,所述门体能转动地设于箱体顶部且用于将洗涤腔的顶部敞口打开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臂的顶壁上设置有能相对于喷淋臂转动且与喷淋臂相连通的集水盒,所述碗架底部设置有与集水盒相连通并自侧壁向上延伸的导水管,所述门体的内顶壁上设置有辅助喷淋臂,所述门体中设置有能在关门状态下与导水管相连通并且为辅助喷淋臂供水的导流通道。
[0008]在本技术中,所述辅助喷淋臂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辅助喷淋臂的顶壁上开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所述门体中设置有能插置在该第一进水口中的插接部,所述导流通道延伸至该插接部中,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壁上开有第一出水口。上述结构便于为辅助喷淋臂供水。
[0009]优选地,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套置有能转动的离心叶轮,所述的导流通道为两条,相应的,所述插接部中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出水区域,该出水区域沿第一进水口的周向螺旋延伸并使第一出水口对应离心叶轮的叶片布置。水自螺旋延伸的出水区域经第一出水口输
出后冲击离心叶轮,便于将水分散至辅助喷淋臂的第一流道中。
[0010]优选地,所述辅助喷淋臂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条分隔筋,各分隔筋将第一流道分隔为多个在辅助喷淋臂宽度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区域,且各导流区域的长度沿辅助喷淋臂的旋转方向依次增大,所述辅助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对应各导流区域布置的喷淋口。上述分隔筋使第一流道整体成形为栅栏状,有利于提高水流冲击力。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流区域均成形为开口朝向第一进水口布置的V形结构,所述的喷淋口分别位于相应导流区域的末端处,从而使各喷淋口在辅助喷淋臂的底壁上沿长度方向倾斜布置。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对水流加压、提高水流冲击力。
[0012]为了便于连接,所述门体的下壁面上开有与导水管的上端相插配连接的插口,该插口为所述导流通道的进水端。在开门状态下,导水管与插口脱开,便于将碗架取出;在关门状态下,导水管与插口相插配,便于为辅助喷淋臂供水。
[0013]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洗涤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座,所述喷淋臂能转动地支撑在导流座的顶部,所述导流座中设置有用于将洗涤腔底部的水汲入喷淋臂及集水盒中的汲水叶轮,该汲水叶轮的上部为伸入集水盒中的离心结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汲水叶轮转动的电机。上述结构有利于为水流在导水管中流动提供动力。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借助碗架结构设置了向上的导水管,借助门体设置了位于洗涤腔顶部的辅助喷淋臂,不仅不会占用洗涤腔的有效空间,提高清洗机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在底部喷淋臂向上喷淋的基础上,从顶部进行辅助喷淋,有利于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碗架与局部喷淋结构的装配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体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辅助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辅助喷淋臂的剖视图;
[0021]图7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喷淋臂2、碗架3及门体4,箱体1具有洗涤腔10,喷淋臂2设于该洗涤腔10的底部,碗架3放置在洗涤腔10中且位于喷淋臂2上方,门体4能转动地设于箱体1顶部且用于将洗涤腔10的顶部敞口打开或关闭。
[0024]本实施例喷淋臂2的顶壁上设置有能相对于喷淋臂2转动且与喷淋臂2相连通的集水盒5,碗架3底部设置有与集水盒5相连通并自侧壁向上延伸的导水管300,门体4的内顶壁上设置有辅助喷淋臂8,门体4中设置有能在关门状态下与导水管300相连通并且为辅助喷淋臂8供水的导流通道41。
[0025]上述辅助喷淋臂8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81,辅助喷淋臂8的顶壁上开有
与第一流道81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82,门体4中设置有能插置在该第一进水口82中的插接部42,导流通道41延伸至该插接部42中,插接部42的外周壁上开有第一出水口421。上述结构便于为辅助喷淋臂8供水。
[0026]插接部42的外周套置有能转动的离心叶轮83,导流通道41为两条,相应的,插接部42中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出水区域422,该出水区域422沿第一进水口82的周向螺旋延伸并使第一出水口421对应离心叶轮83的叶片布置。水自螺旋延伸的出水区域422经第一出水口421输出后冲击离心叶轮83,便于将水分散至辅助喷淋臂8的第一流道81中。
[0027]辅助喷淋臂8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条分隔筋84,各分隔筋84将第一流道81分隔为多个在辅助喷淋臂8宽度上间隔布置的导流区域841,且各导流区域841的长度沿辅助喷淋臂8的旋转方向依次增大,辅助喷淋臂8的底壁上开有对应各导流区域841布置的喷淋口85。上述分隔筋84使第一流道81整体成形为栅栏状,有利于提高水流冲击力。
[0028]导流区域841均成形为开口朝向第一进水口82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1)、喷淋臂(2)、碗架(3)及门体(4),所述箱体(1)具有洗涤腔(10),所述喷淋臂(2)设于该洗涤腔(10)的底部,所述碗架(3)放置在洗涤腔(10)中且位于喷淋臂(2)上方,所述门体(4)能转动地设于箱体(1)顶部且用于将洗涤腔(10)的顶部敞口打开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臂(2)的顶壁上设置有能相对于喷淋臂(2)转动且与喷淋臂(2)相连通的集水盒(5),所述碗架(3)底部设置有与集水盒(5)相连通并自侧壁向上延伸的导水管(300),所述门体(4)的内顶壁上设置有辅助喷淋臂(8),所述门体(4)中设置有能在关门状态下与导水管(300)相连通并且为辅助喷淋臂(8)供水的导流通道(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喷淋臂(8)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81),所述辅助喷淋臂(8)的顶壁上开有与第一流道(81)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82),所述门体(4)中设置有能插置在该第一进水口(82)中的插接部(42),所述导流通道(41)延伸至该插接部(42)中,所述插接部(42)的外周壁上开有第一出水口(4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42)的外周套置有能转动的离心叶轮(83),所述的导流通道(41)为两条,相应的,所述插接部(42)中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出水区域(422),该出水区域(422)沿第一进水口(82)的周向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富龙范文粲朱灯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