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35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上安装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顶部连接安放板;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活动安装于连接柱上,连接柱内设置安放腔,安放腔内转动连接旋转板端,旋转板与安装腔的底部端面之间安装弹簧一,旋转板上转动连接连杆,连杆上转动连接连接板,连接板转动安装于安放腔,连接板上连接卡块,连接杆上设置卡槽,卡块卡设于卡槽内;连接柱上设置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安装锁止块,锁止块卡设于卡槽内。本装置通过医护人员踩动脚踏板,使得连接杆抬升到适当的高度,不需要医护人员弯腰手动进行调节,使用便捷省力,同时,该装置在调节过程中,解放患者的双手,使其固定患者的腿部。固定患者的腿部。固定患者的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


[0001]本技术涉及肢体支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中,一些患者的下肢由于淋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积聚,导致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得脂肪硬化,进而造成患者肢体粗大,形成淋巴水肿,患有淋巴水肿的肢体,不及时治疗,则患者水肿所在肢体的皮肤会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临床中,对于淋巴水肿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所得淋巴水肿的性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期淋巴水肿患者淋巴水肿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往往会在体位引流的基础上,对下肢穿套弹力袜或者使用绑带绑扎进行加压包扎,挤压患者肢体的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
[0003]目前,对患者下肢加压包扎的过程中,需要一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下肢抬起,然后另一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下肢穿套弹力袜或者绑扎绷带,该方式抬高的方式,需要医护人员手臂保持稳定,且加压包扎的时间需要10~30min,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医护人员的手臂会出现酸疼,进而使得抬升的下肢晃动,不便于包扎人员的包扎,进而使得加压包扎的效果差,也是的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重;现有技术中对于患者肢体的支撑,也设置有支撑所托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并能够根据患者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调节,该调节结构需要手动调节,调节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时刻防护患者的腿部,防止患者的腿部从支架上掉落,造成严重后果,进而使用起来极其不便捷。
[0004]故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解决了现有淋巴水肿承托架手动调节不便捷,容易使得患者腿部掉落下承托架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安放孔,所述安放孔内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连接有安放板,所述安放板的上端设置有防护垫;
[0007]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安放孔内,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安放板,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放置台;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内设置有安放腔,所述安放腔内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板的一端,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台外,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安放腔的底部端面之间安装有弹簧一,所述旋转板上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安装于所述安放腔内,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安装有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的一端设置有锁止台,所述锁止台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导向槽内壁与锁止块的外侧端面之间套设有弹簧二。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靠近所述安放孔底部端面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台,所述安放孔内对应所述限位台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台滑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柱的端头上旋设有固定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的外端端头上设置有脚踏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台设置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内部相对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销柱,所述销柱上转动连接有扣盖,所述安放槽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安放柱,所述安放柱穿设医用胶布,所述扣盖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安放槽内设置有卡钩槽,所述卡钩卡设于所述卡钩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扣盖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切割齿。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台位于所述安放槽的侧部设置有放置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放板的底端端面上连接有筋板的一端,所述筋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装置通过医护人员踩动脚踏板,使得连杆带动连接板转动,进而切换卡块在连接杆上卡槽的位置,推动连接杆向上移动,使得安放板抬升到适当的高度;该抬升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脚部踩动脚踏板完成,即可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当对患者下肢进行加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抬升承托架的高度时,不需要医护人员弯腰手动进行调节,其脚部踩动脚踏板即可实现,使用便捷,且抬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双手对患者的肢体固定,保证了患者腿部的安全。
[0016]2.本装置在连接杆上安装有放置台,放置台上设置有放置槽以及安放槽,放置槽可用于放置绑带或者弹力袜等,便于医护人员取用;安放槽内放置有医用胶布,便于医护人员在患者肢体上需要防护的位置缠绕,或者在绑扎过程中需要固定的位置进行粘贴固定。
[0017]3.本装置中在安放槽内安装有扣盖,扣盖上设置有安装槽,医用胶布的一端穿设过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切割齿,切割齿便于将医用胶布切断,进而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医用胶布,提高加压绑扎的速度。
[0018]4.本装置中底座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能够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本装置,移动轮上代用锁扣,可对移动轮进行锁止,避免其移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的正视局部剖面图;
[0021]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4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0023]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0025]图7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的俯视剖面图;
[0026]图8为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中放置台与扣盖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中:1、底座;10、连接柱;101、安放孔;102、限位槽;11、支撑腿;12、安装台;120、安放腔;121、贯通槽;122、安装柱;123、凸出柱;13、凸出台;130、导向槽;14、固定帽;2、移动
轮;3、升降组件;30、连接杆;301、连接环槽;302、卡槽;303、安装柱台;304、限位台;31、脚踏板;32、旋转板;320、连接台;33、连杆;34、弹簧一;35、连接板;350、卡止槽;36、卡块;361、限位块;4、锁止组件;40、连接块;41、导向柱;42、锁止台;43、弹簧二;5、放置台;50、放置槽;51、安放槽;510、销柱;511、安放柱;512、卡钩槽;52、连接孔;6、扣盖;60、凸台;61、安装槽;62、切割齿;63、卡钩;7、安放板;70、筋板;8、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见图1、图2、图4、图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型下肢承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2),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上设置有安放孔(101),所述安放孔(101)内安装有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的顶部连接有安放板(7),所述安放板(7)的上端设置有防护垫(8);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连接杆(30),所述连接杆(30)活动安装于所述安放孔(101)内,所述连接杆(30)的上端连接所述安放板(7),所述连接杆(30)上安装有放置台(5);所述连接柱(10)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台(12),所述安装台(12)内设置有安放腔(120),所述安放腔(120)内靠近所述底座(1)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板(32)的一端,所述旋转板(32)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台(12)外,所述旋转板(32)与所述安放腔(120)的底部端面之间安装有弹簧一(34),所述旋转板(32)上转动连接有连杆(33),所述连杆(3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安装于所述安放腔(120)内,所述连接板(35)上连接有卡块(36),所述连接杆(30)上设置有卡槽(302),所述卡块(36)卡设于所述卡槽(302)内;所述连接柱(10)上设置有导向槽(130),所述导向槽(130)内滑动安装有有锁止块(42),所述锁止块(42)的一端设置有锁止台,所述锁止台卡设于所述卡槽(302)内,所述导向槽(130)内壁与锁止块(42)的外侧端面之间套设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淑珍梁燕秋李焕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