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35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包括排油槽,排油槽的外壁沿其周向连接有水封槽,水封槽内设置有水封盖,水封盖的内径不小于排油槽的外径,水封槽的外壁通过联通管连接有补水槽,补水槽内设置有补水组件,补水组件通过补水管连接有储水罐,储水罐连接有监测加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浮筒带动浮力阀芯来开启、关闭水流,保证为水封槽持续补充水源,有效解决水封槽缺水问题,减少了人工操作,防止由于人工加水不及时而导致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杜绝了异味气体逸散。杜绝了异味气体逸散。杜绝了异味气体逸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焦化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氨塔是焦化净化车间重要设备,作用是对剩余氨水进行蒸氨处理,降低剩余氨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其具备生化处理条件。蒸氨塔运行过程中,需将塔底沉积的焦油排出,由于在排油过程中,高温的蒸氨废水夹带焦油会逸散大量的蒸汽和VOCs的混合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这种情况,操作现场通常采用带有水封槽的密闭排油回收装置,密封面通过插入水槽的方式,解决气味逸散问题,但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需确保水封槽液位在一定的高度,需现场员工每小时进行一次加水操作,如加水不及时,会造成气味逸散,达不到密封的效果,造成异味气体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水封槽由于人工加水不及时导致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包括排油槽,排油槽的外壁沿其周向连接有水封槽,水封槽内设置有水封盖,水封盖的内径不小于排油槽的外径,水封槽的外壁通过联通管连接有补水槽,补水槽内设置有补水组件,补水组件通过补水管连接有储水罐,储水罐连接有监测加水系统。
[000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6]补水组件包括浮力阀套,浮力阀套设置于补水槽内,浮力阀套的一端与补水管连接,浮力阀套远离补水管的端部设置为锥形空间结构;
[0007]还包括浮力阀芯,浮力阀芯设置为圆锥形结构,浮力阀芯与浮力阀套的锥形端部契合,浮力阀芯的底部沿其周向均匀连接有若干浮力筒。
[0008]监测加水系统包括雷达液位计,雷达液位计连接于储水罐的顶部,雷达液位计通过导线连接有液位控制器,液位控制器连接于储水罐的外壁;
[0009]还包括加水管,加水管与储水罐的顶部联通,加水管的管身连接有加水控制阀,加水控制阀通过导线与液位控制器连接。
[0010]储水罐的顶部还连接有放散管,补水管的管身连接有补水阀。
[0011]水封槽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管身连接有排水阀。
[0012]水封盖的上表面连接有把手。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水封槽与补水槽联通,利用连通器原理,可实现补水槽液位与水封槽液位一致,补水组件利用浮筒带动浮力阀芯来开启、关闭水流,保证为水封槽持续补充水源,有效解决水封槽缺水问题,减少了人工操作,防止由于人工加水不及时而导致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杜绝了异味气体
逸散。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中补水组件的俯视图。
[0016]图中,1.排油槽,2.水封槽,3.水封盖,4.水封排水管,5.水封排水阀,6.把手,7.联通管,8补水槽,9.浮力筒,10.自动补水组件,11.浮力阀芯,12.浮力阀套,13.补水管,14.补水阀,15.储水罐,16.雷达液位计,17.液位控制器,18.加水控制阀,19.加水管,20.放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本技术提供了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排油槽1,排油槽1的外壁沿其周向连接有水封槽2,水封槽2内设置有水封盖3,水封盖3的内径不小于排油槽1的外径,水封槽2的外壁通过联通管7连接有补水槽8,联通管7靠近水封槽2的底部设置,补水槽8内设置有补水组件10,补水组件10通过补水管13连接有储水罐15,补水管13伸入储水罐15内,储水罐15连接有监测加水系统。储水罐15、补水槽8和排油槽1设置为方形罐体或圆形罐体,水封盖3扣罩在排油槽1的顶部,对排油槽1进行水封,补水槽8、储水罐15和排油槽1同标高布置,监测加水系统监测储水罐15内的水位高低,并给储水罐15内加水,储水罐15根据补水组件10的浮动通过补水管13向补水槽8内加水,补水槽8内的水通过联通管7流入水封槽2内。
[0019]补水组件10包括浮力阀套12,浮力阀套12设置于补水槽8内,浮力阀套12的一端与补水管13连接,浮力阀套12远离补水管13的端部设置为锥形空间结构;
[0020]还包括浮力阀芯11,浮力阀芯11设置为圆锥形结构,浮力阀芯11与浮力阀套12的锥形端部契合,浮力阀芯11的底部沿其周向均匀连接有若干浮力筒9。浮力筒9设置为圆柱体密闭空心结构,如图2所示,浮力筒9的个数设置为4个,为浮力阀芯11提供稳定的浮力,避免浮力不均导致浮力阀芯无法精确开启或关闭浮力阀套12。当补水槽8内的水位上升时,浮力筒9随之上升,带动浮力阀芯11上升,浮力阀芯11即可嵌入浮力阀套12的锥形端部内,将补水管13的出水堵住,当补水槽8内的水位下降时,带动浮力筒9下降,进而带动浮力阀芯11下降,此时浮力阀芯11与浮力阀套12分离,补水管13开始出水,向补水槽8内补水,直至浮力阀芯11完全嵌入浮力阀套12内。
[0021]监测加水系统包括雷达液位计16,雷达液位计16连接于储水罐15的顶部,雷达液位计16通过导线连接有液位控制器17,液位控制器17连接于储水罐15的外壁;
[0022]还包括加水管19,加水管19与储水罐15的顶部联通,加水管19的管身连接有加水控制阀18,加水控制阀18通过导线与液位控制器17连接。雷达液位计16用于监测储水罐15内的液位高低,并将液位信息传输给液位控制器17,液位控制器17控制加水控制阀18的启停。当雷达液位计16监测到储水罐15内的液位过高时,将信号传输至液位控制器17,液位控制器17控制加水控制阀18关闭,加水管19停止加水;当当雷达液位计16监测到储水罐15内的液位过低时,将信号传输至液位控制器17,液位控制器17控制加水控制阀18打开,加水管19开始向储水罐15内注水。
[0023]储水罐15的顶部还连接有放散管20,补水管13的管身连接有补水阀14。放散管20的作用是连通外部大气,实现储水罐15的内外压力平衡,补水阀14保持常开状态,当整个装置需要检修是才需关闭。
[0024]水封槽2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管身连接有排水阀5。用于水封槽2内的水排空置换。
[0025]水封盖3的上表面连接有把手6。便于开启水封盖3。
[0026]本技术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根据水封槽2的水位上限,设定补水槽8内的水位上限,即补水组件10关闭状态时补水槽8内的液位。正常水封状态下,水封盖3扣罩在排油槽1的顶部,与水封槽2配合对排油槽1进行水封,当水封槽2内水位下降缺水时,由于联通管7靠近水封槽2的底部设置,根据连通器的原理,补水槽8内的水通过联通管7流入水封槽2,当补水槽8内的位下降时,带动浮力筒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油槽(1),所述排油槽(1)的外壁沿其周向连接有水封槽(2),所述水封槽(2)内设置有水封盖(3),所述水封盖(3)的内径不小于排油槽(1)的外径,所述水封槽(2)的外壁通过联通管(7)连接有补水槽(8),所述补水槽(8)内设置有补水组件(10),所述补水组件(10)通过补水管(13)连接有储水罐(15),所述储水罐(15)连接有监测加水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塔排油槽的水封槽自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组件(10)包括浮力阀套(12),所述浮力阀套(12)设置于补水槽(8)内,所述浮力阀套(12)的一端与补水管(13)连接,所述浮力阀套(12)远离补水管(13)的端部设置为锥形空间结构;还包括浮力阀芯(11),所述浮力阀芯(11)设置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浮力阀芯(11)与浮力阀套(12)的锥形端部契合,所述浮力阀芯(11)的底部沿其周向均匀连接有若干浮力筒(9)。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