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34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解酸化反应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面对称竖直开设有两个混合区,每个所述混合区内底壁中部均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隔流板,每个所述混合区内均均匀设有多个搅拌器,所述壳体侧壁对称密封固定连接有两块与混合区对应的外护板,每块所述外护板与壳体侧壁之间均密封固定连接有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将对应外护板、壳体侧壁组成的空间分割为沉淀区和汇水区,每个所述外护板与壳体侧壁相对的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有三角堰,每个所述沉淀区内均设有斜管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处理中的混合区和沉淀区组合,优化了常规完全混合式酸解酸化反应器需单独设置沉淀池的模式,节约了建设成本和建筑用地。节约了建设成本和建筑用地。节约了建设成本和建筑用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解酸化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水解酸化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工业污水含量较多的污水处理中,如城市污水、印染废水、食品废水、化工废水等,该类污水可生化性较差,不能满足生物处理要求,水解酸化反应器可有效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D总量、将污水中不易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这对于该类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十分重要。
[0003]随着发展,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越来越多污水处理厂选用水解酸化反应器作为污水预处理工艺,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传统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处理工艺为混合区和沉淀区分开建设,具有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运营管理复杂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方便的水解酸化处理装置,以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区和沉淀区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而提出的水解酸化反应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水解酸化反应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面对称竖直开设有两个混合区,每个所述混合区内底壁中部均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隔流板,每个所述混合区内均均匀设有多个搅拌器,所述壳体侧壁对称密封固定连接有两块与混合区对应的外护板,每块所述外护板与壳体侧壁之间均密封固定连接有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将对应外护板、壳体侧壁组成的空间分割为沉淀区和汇水区,每个所述外护板与壳体侧壁相对的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有三角堰,每个所述沉淀区内均设有斜管填料层。
[0007]进一步,每个所述搅拌器均包括混合区内底壁固定安装的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0008]进一步,每个所述汇水区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排水管,每个所述混合区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进水管。
[0009]进一步,每个所述三角堰与对应外护板、壳体侧壁组成的空间均为集水槽,每块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将集水槽与汇水区连通的过流孔。
[0010]进一步,每个所述斜管填料层均位于对应集水槽正下方。
[0011]进一步,每个所述沉淀区与对应混合区之间均分别开设有配水口和污泥回流孔,且每个配水口均位于对应斜管填料层和污泥回流孔之间,每个所述混合区内壁下侧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排泥管。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将污水处理中的混合区和沉淀区组合,优化了常规完全混合式酸解酸化反应器需单独设置沉淀池的模式,节约了建设成本和建筑用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水解酸化反应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B

B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C

C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混合区、3隔流板、4搅拌器、5外护板、6三角堰、7隔板、8汇水区、9排水管、10进水管、11污泥回流孔、12配水口、13斜管填料层、14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4,水解酸化反应池,包括壳体1,壳体1上端面对称竖直开设有两个混合区2,每个混合区2内底壁中部均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隔流板3,每个混合区2内均均匀设有多个搅拌器4,壳体1侧壁对称密封固定连接有两块与混合区2对应的外护板5,每块外护板5与壳体1侧壁之间均密封固定连接有隔板7,每块隔板7均将对应外护板5、壳体1侧壁组成的空间分割为沉淀区和汇水区8,每个外护板5与壳体1侧壁相对的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有三角堰6,每个沉淀区内均设有斜管填料层13。
[0020]每个搅拌器4均包括混合区2内底壁固定安装的驱动电机,每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0021]每个汇水区8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排水管9,每个混合区2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进水管10。
[0022]每个三角堰6与对应外护板5、壳体1侧壁组成的空间均为集水槽,每块隔板7上均开设有将集水槽与汇水区8连通的过流孔。
[0023]每个斜管填料层13均位于对应集水槽正下方,斜管填料层13可以对污水中的细小颗粒杂质进行沉淀。
[0024]每个沉淀区与对应混合区2之间均分别开设有配水口12和污泥回流孔11,且每个配水口12均位于对应斜管填料层13和污泥回流孔11之间,每个混合区2内壁下侧与外界之间均连通设有排泥管14,污水经过配水口12进入沉淀区后流速降缓,污水中的污泥下落并经过排泥管14回流至混合区2,从而进行重复使用。
[0025]本设备工作时,每个混合区2均按氧化沟池型设计建造,混合区2设置有多个搅拌器4,污水由进水管10进入混合区2,污水在混合区2中流动速度不小于0.3m/s,污水在混合区2中的流动方向参照图1和图2中箭头方向,混合区2内污泥浓度4

6g/L,开启多个搅拌器4,搅拌器4对混合区2内污水和污泥进行搅拌混合,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经在混合区2循环处理后,通过对应配水口12进入沉淀区,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层13,斜管填料层13的表面负荷为2

3m3/

,污水右下至上穿过斜管填料层13后经三角堰6流入集水槽,斜管填料层13可以对污水中污泥颗粒进行过滤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孔11回落至混合区2进行二次处理,如此往复,穿过斜管填料层13的污水经过集水槽进入汇水区8,之后污水经过过水孔和排水管9排入下一个处理单位。
[0026]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解酸化反应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对称竖直开设有两个混合区(2),每个所述混合区(2)内底壁中部均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隔流板(3),每个所述混合区(2)内都均匀设有多个搅拌器(4),所述壳体(1)侧壁对称密封固定连接有两块与混合区(2)对应的外护板(5),每块所述外护板(5)与壳体(1)侧壁之间均密封固定连接有隔板(7),每块所述隔板(7)均将对应外护板(5)、壳体(1)侧壁组成的空间分割为沉淀区和汇水区(8),每个所述外护板(5)与壳体(1)侧壁相对的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有三角堰(6),每个所述沉淀区内均设有斜管填料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拌器(4)均包括混合区(2)内底壁固定安装的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旭蒋作萍胡建昌陈曦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水投水务集团环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