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80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硬盘外接的保护壳,涉及硬盘技术领域,以解决硬盘在保护壳的内部时容易发生晃动,导致硬盘与保护壳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对硬盘造成损坏的问题,包括容置机构与搭接结构;所述容置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机构,容置机构的两侧同时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容置机构包括有:保护壳、连接块A、连接轴A、容置槽、镂空槽A与搭接杆,保护壳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与搭接杆,连接轴A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A固定连接,保护壳的内部分别设有容置槽与镂空槽A,且镂空槽A分别设置在容置槽的两侧;所述搭接结构活动连接在容置机构的一侧,且搭接结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机构,通过升降板与盖板可以防止硬盘在保护壳的内部发生晃动。晃动。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盘外接的保护壳


[0001]本技术涉及硬盘
,尤其涉及硬盘外接的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电脑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其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硬盘的存储空间时长会存储过量需要外接硬盘辅助存储。
[0003]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在使用时,大部分保护壳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硬盘进行有效的封闭,容易导致灰尘或液体进入到保护壳的内部,从而影响硬盘的使用,且硬盘在保护壳的内部时还容易发生晃动,导致硬盘与保护壳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对硬盘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硬盘外接的保护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硬盘在保护壳的内部时容易发生晃动,导致硬盘与保护壳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对硬盘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5]本实用硬盘外接的保护壳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包括容置机构与搭接结构;所述容置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机构,容置机构的两侧同时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容置机构包括有:保护壳、连接块A、连接轴A、容置槽、镂空槽A与搭接杆,保护壳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与搭接杆,连接轴A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A固定连接,保护壳的内部分别设有容置槽与镂空槽A,且镂空槽A分别设置在容置槽的两侧;所述搭接结构活动连接在容置机构的一侧,且搭接结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机构还包括:盖板、连接件与导向杆A,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且盖板通过连接件、连接轴A与保护壳转动连接;导向杆A固定连接在盖板的一侧,容置槽的两侧设有一定坡度,其作用为,通过容置槽两侧所设置的坡度,可以在通过保护壳对硬盘进行储存时,控制硬盘自动居中,便于是硬盘插入到保护壳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升降板、连接块B、导向杆B、弹性件A,导向杆B通过镂空槽A固定连接在保护壳的内部;升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B,升降板、连接块B分别与导向杆B、镂空槽A滑动连接;弹性件A活动连接在导向杆B上,且弹性件A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壳、连接块B相贴合,弹性件A采用弹簧,其作用为,通过弹性件A可以带动连接块B与升降板自动向顶部进行滑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板A、连接板与连接槽,固定板A的内侧设有连接槽,且固定板A固定连接在保护壳的一侧;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保护壳的另一侧,且连接板通过连接槽与固定板A插装连接,连接板呈阶梯状设置,其作用为,通过阶梯状设置的连接
板,可以使连接板与固定板A进行插装时,自动进行限位,可以有效的对两组保护壳进行连接,便于对硬盘进行集体储存。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搭接结构包括:插装块、搭接块、滑动板、预留槽、通孔、固定板B、固定杆、弹性件B、镂空槽B,通孔分别设置在插装块、搭接块与滑动板上;插装块的一侧通过通孔、导向杆A与盖板滑动连接,插装块的内部设有预留槽;搭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搭接块与滑动板分别通过预留槽滑动连接在插装块的两侧,插装块、搭接块分别与搭接杆相贴合,插装块与搭接块分别通过通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固定板B固定连接在插装块的内部,固定板B的两侧同时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板B的上下两侧同时设有镂空槽B;弹性件B活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且弹性件B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板、固定板B相贴合,搭接块的一侧设有一定坡度,其作用为,当搭接块与搭接杆相互贴合并在搭接块向下滑动时,使搭接块自动向内进行回收,弹性件B采用弹簧,其作用为,当搭接苦啊经过搭接杆后,可以通过弹性件B控制搭接块自动进行复位,并对保护壳与盖板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钮、连接轴B、齿轮、齿条,连接轴B分别与插装块、固定板B转动连接,连接轴B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钮;齿轮呈两组设置,且两组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轴B上,齿轮的两侧分别与齿条相啮合,齿轮与齿条分别通过镂空槽B设置在固定板B的上下两侧;齿条的一端与滑动板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1.本技术容置机构的设置,通过保护壳一侧所设置的盖板可以对保护壳进行封闭,且封闭后可以有效地防止保护壳在使用的过程中,液体或灰尘进入到保护壳和硬盘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保护壳对硬盘的保护效果。
[0014]2.本技术往复机构的设置,通过弹性件A可以带动升降板与连接块B向顶部升起,从而通过升降板与盖板对硬盘进行夹持,可以防止硬盘在保护壳的内部发生晃动,并与保护壳发生撞击损坏硬盘的情况发生,且升降板通过弹性件A进行控制,可以使保护壳适用于尺寸不同的硬盘。
[0015]3.本技术搭接结构的设置,通过插装块、搭接块与搭接杆可以对保护壳与盖板进行固定,防止在通过保护壳对硬盘进行保护时,盖板自动翻转,导致硬盘脱离出保护壳内的情况发生,且搭接块的操作方式较为简易,固定效果牢靠。
[0016]4.本技术连接结构的设置,通过固定板A与连接板可以对两组保护壳之间进行连接,便于对较多数量的硬盘进行统一的存储,避免硬盘在存储的过程中发生丢失等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容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往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搭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容置机构;101、保护壳;102、连接块A;103、连接轴A;104、容置槽;105、镂空槽A;106、盖板;107、连接件;108、导向杆A;109、搭接杆;
[0027]2、往复机构;201、升降板;202、连接块B;203、导向杆B;204、弹性件A;
[0028]3、连接结构;301、固定板A;302、连接板;303、连接槽;
[0029]4、搭接结构;401、插装块;402、搭接块;403、滑动板;404、预留槽;405、通孔;406、固定板B;407、固定杆;408、弹性件B;409、镂空槽B;
[0030]5、控制机构;501、旋钮;502、连接轴B;503、齿轮;50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参见图1至附图8,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包括有容置机构1与搭接结构4;所述容置机构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机构2,容置机构1的两侧同时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3,容置机构1包括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机构(1)与搭接结构(4);所述容置机构(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机构(2),容置机构(1)的两侧同时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3),容置机构(1)包括有:保护壳(101)、连接块A(102)、连接轴A(103)、容置槽(104)、镂空槽A(105)与搭接杆(109),保护壳(10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102)与搭接杆(109),连接轴A(10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A(102)固定连接,保护壳(101)的内部分别设有容置槽(104)与镂空槽A(105),且镂空槽A(105)分别设置在容置槽(104)的两侧;所述搭接结构(4)活动连接在容置机构(1)的一侧,且搭接结构(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机构(1)还包括:盖板(106)、连接件(107)与导向杆A(108),盖板(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7),且盖板(106)通过连接件(107)、连接轴A(103)与保护壳(101)转动连接;导向杆A(108)固定连接在盖板(106)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2)包括:升降板(201)、连接块B(202)、导向杆B(203)、弹性件A(204),导向杆B(203)通过镂空槽A(105)固定连接在保护壳(101)的内部;升降板(2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B(202),升降板(201)、连接块B(202)分别与导向杆B(203)、镂空槽A(105)滑动连接;弹性件A(204)活动连接在导向杆B(203)上,且弹性件A(204)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壳(101)、连接块B(202)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外接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固定板A(301)、连接板(302)与连接槽(303),固定板A(301)的内侧设有连接槽(303),且固定板A(301)固定连接在保护壳(10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蕾谢娜娜黄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