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64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包括孔套、簧片和压盖,孔套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簧片置于孔套内,簧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一体成型;压盖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环形夹持部包裹孔套一端和第一接触部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通过将其放置于充电座的插孔内,使插孔内的充电座插针沿压盖插入第一接触部,实现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电性连接;外部充电枪插针插入孔套内与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实现充电枪和充电座电性连接;当簧片任何部分损伤时,将端子拔出插孔,由于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是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快速分离,进而替换新的端子结构。子结构。子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推广,市场对交直流充电插座的高载流需求也随之提升。
[0003]目前应用于充电插座中的插孔端子,均采用圆形簧片搭配相应孔套组装而成。簧片使用高导铜经冲压工艺制作,固定在由紫铜使用机加工制作的孔套内,线束厂家在使用过程中需逐一压接端子,组装成不可拆解的结构。
[0004]由于充电插座每天均会使用,故簧片在反复插拔的过程中极易被磨损破坏,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簧片对插针的正向力逐渐降低,导致外部充电插针插入时的接触面积逐渐缩小,进而造成接触电阻的激增。换句话说随接触电阻的增加,电能将会转化为较大的内能,充电过程中的温度随之升高,严重时甚至导致车辆烧毁,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0005]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拆卸替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可快速替换磨损破坏的电接触结构。
[0007]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包括孔套、簧片和压盖,所述孔套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簧片置于孔套内,所述簧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一体成型;所述压盖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所述环形夹持部包裹孔套一端和第一接触部端部。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孔套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孔套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所述连接部内壁与第一接触部端部贴合,所述环形夹持部包裹连接部和第一接触部端部。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冠簧,所述第二接触部为扭簧。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接部设有多个卡孔。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触部端部设有缺口。
[001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孔套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簧片置于孔套内,簧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一体成型。压盖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环形夹持部包裹孔套一端和第一接触部端部。通过将其放置于充电座的插孔内,使插孔内的充电座插针沿压盖插入第一接触部,实现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电性连接。外部充电枪插针插入孔套内与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实现充电枪和充电座电性连接。当簧片任何部分损伤时,将端子拔出插孔,由于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是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快速分离,进而替换新的端子结构。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的截面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簧片的截面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与充电座插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与充电座插针分解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与充电座插针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23]请参考图1

5,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包括孔套10、簧片20和压盖30。
[0024]孔套10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
[0025]簧片20置于孔套10内,簧片20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21、转接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第一接触部21、转接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一体成型。
[0026]压盖30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31,环形夹持部31包裹孔套10一端和第一接触部21端部。
[0027]请参考图6

8,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结构在使用时,是将其放置于充电座胶壳(图中未示出)的插孔内,使插孔内的充电座插针40沿压盖30插入第一接触部21,实现充电座插针40和第一接触部21电性连接,再通过卡盖(图中未示出)将孔套10固定于充电座胶壳的插孔内,最终形成充电座结构。
[0028]当外部充电枪插针插入孔套10内与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通过簧片20的转接实现充电枪和充电座电性连接。
[0029]当簧片20任何部分损伤时,将卡盖取下,再将端子拔出插孔,由于充电座插针40和第一接触部21是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快速分离,进而替换新的端子结构。有效避免了电阻的增加,进一步避免电能转化为较大的内能,而产生的异常升温现象,消除车辆烧毁,以及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的风险。
[0030]本实施例孔套10一端设有连接部11,孔套10的直径大于连接部11的直径,连接部11内壁与第一接触部21端部贴合,环形夹持部31包裹连接部11和第一接触部21端部。小口径的连接部11便于插入插孔内。
[0031]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接触部21为冠簧,第二接触部23为扭簧。
[0032]本实施例还可以在转接部22设有多个卡孔221,在孔套10内部设有凸块(图中未示出),使凸块卡入卡孔221内,将簧片20固定于孔套10内固定。
[0033]同时,第二接触部23端部设有缺口231,便于配合外部的卡盖卡接固定。
[0034]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孔套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簧片置于孔套内,簧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一体成型。压盖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环形夹持部包裹孔套一端和第一接触部端部。通过将其放置于充电座的插孔内,使插孔内的充电座插针沿压盖插入第一接触部,实现
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电性连接。外部充电枪插针插入孔套内与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实现充电枪和充电座电性连接。当簧片任何部分损伤时,将端子拔出插孔,由于充电座插针和第一接触部是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快速分离,进而替换新的端子结构。
[003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套,所述孔套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簧片,所述簧片置于孔套内,所述簧片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转接部和第二接触部一体成型;压盖,所述压盖一端设有环形夹持部,所述环形夹持部包裹孔套一端和第一接触部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转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套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孔套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泉许公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尼索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