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55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的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搅拌机构和疏通机构。所述疏通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应罐的罐体空腔内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管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进水管内清水的锥形壳体;所述锥形壳体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泥水混合物进入锥形壳体的壳体内的圆孔,所述锥形壳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阻挡从进水管流出清水的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分散的导流叶。水流沿导流叶流动形成压力,推动泥水混合物上下运动,在圆孔处形成正压区,内部为负压区,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外部泥水混合物自主进入装置内,与内部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匀,防止污泥在底部堆积,保证泥水混合物流动畅通,不易堵塞。不易堵塞。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泥水混合装置是污水处理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池内部为泥水的混合态,若未安装泥水混合装置,污泥易沉积在反应池底部,时间过长造成堆积,容易导致堵塞出水管道。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231704.6一种滚轴式一体化泥水混合搅拌装置,所述的隔板设置在容纳箱内,将容纳箱内部分隔成多个搅拌槽,相邻的搅拌槽之间设有连通口;所述的搅拌槽内设有用于将泥水导向连通口的回流挡板;所述的搅拌槽内还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转动轴和桨叶,所述的转动轴沿搅拌槽的中轴线设置,桨叶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的电机连接转动轴。其存在以下缺点:
[0004]一、在泥水混合物经第三搅拌槽进入到排料口时,长时间混合会使排料口的污泥易沉降,造成污泥堆积,容易导致出水管道的堵塞。
[0005]二、采用多级搅拌对泥水混合物进行搅拌,采用多个电机同时工作,使整个装置较为复杂,不利于对泥水混合物进行快速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泥水混合物经第三搅拌槽进入到排料口时,长时间混合会使排料口的污泥易沉降,造成污泥堆积,容易导致出水管道的堵塞;采用多级搅拌对泥水混合物进行搅拌,采用多个电机同时工作,使整个装置较为复杂,不利于对泥水混合物进行快速搅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包括用于对泥水进行混合处理的反应罐和设置在反应罐的罐体右侧壁体上用于排出泥水混合物的出水管。所述反应罐的空腔内设置用于对泥水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反应罐的罐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出水管的管道堵塞的疏通机构。
[0008]所述疏通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应罐的罐体空腔内的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上端设置在反应罐的罐体空腔右侧壁上,所述进水管的管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进水管的管道内的清水的锥形壳体;所述锥形壳体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泥水混合物进入锥形壳体的壳体内的圆孔,所述锥形壳体的壳体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阻挡从进水管的管道内流出清水的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分散的导流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管道内设置有用于转动的叶片,所述叶片的中部插接有用于转动的转轴,且转轴的两端活动连接在进水管的管道内壁上,所述转轴的轴体左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转动的锥齿轮一,且锥齿轮一位于进水管的外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进水管管体外侧壁体上的控制箱,所述锥齿轮一的左侧设置有用于和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的中部插接有用于
旋转的传动杆,且传动杆贯穿控制箱箱体顶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杆体顶端面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杆体顶端插接在反应罐的空腔顶端壁体上,所述转杆的杆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反应罐的空腔内的泥水混合物进行搅拌的搅拌叶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的罐体顶端开设有用于输送泥水混合物进行反应罐空腔内的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形状为漏斗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管道上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反应罐的空腔内的泥水混合物排到出水管中的控制阀门,所述反应罐的罐体右侧设置有用于存储清水的水箱,且进水管插接在水箱的箱体内,所述进水管的管道上侧壁体上设置有用于把水箱的箱体内的水抽入到进水管的管道内的水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一、通过进水管的管道内的水流形成压力差使锥形壳体内外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合,无外加动力,具有经济性;进水管中的水直接由水泵吸入,流速较快,泥水混合物出口宽,无污泥堆积,有效防止了管道堵塞问题。
[0016]二、在进水管的管道中设置叶片,在水流对叶片进行冲刷时,可带动搅拌叶片对反应罐内的泥水混合物以及混合药剂进行混合搅拌,加速泥水混合物和混合药剂的反应。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疏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导流液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0024]1‑
反应罐,2

搅拌机构,3

疏通机构,01

进料口,02

出水管,03

控制阀门,04

水箱,041

水泵,05

叶片,051

转轴,052

锥齿轮一,21

转杆,22

搅拌叶片,23

传动杆,24

控制箱,25

锥齿轮二,31

进水管,32

锥形壳体,322

圆孔,33

圆锥体,331

导流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详细地描述了实现本技术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且结合附图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阅图1、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
[0028]包括用于对泥水进行混合处理的反应罐1和设置在反应罐1的罐体右侧壁体上用于排出泥水混合物的出水管02,反应罐1的空腔内设置用于对泥水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反应罐1的罐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出水管02的管道堵塞的疏通机构3。
[0029]其中反应罐1的罐体顶端开设有用于输送泥水混合物进入到反应罐1的空腔内的进料口01,且进料口01的外观为漏斗状,便于泥水混合物进入反应罐1内。与泥水混合物反
应的混合药剂也是从进料口01加入到反应罐1内。反应罐1的右侧壁体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出水管02,且出水管02的作用是在泥水混合物与混合药剂反应完成后,便于排出反应罐1内,进行下一步净水操作。出水管02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反应罐1内的泥水混合物通过出水管02流入到下一个池子中的控制阀门03,进行进一步操作。
[0030]疏通机构3包括设置在反应罐1的罐体空腔内的进水管31,且进水管31为L形管道。进水管31上端管道插接在反应罐1的空腔右侧壁体上,且进水管31插入到水箱04的箱体内。进水管31的管体上焊接有用于阻挡进水管31的管道内的清水飞溅的锥形壳体32,且锥形壳体32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泥水混合物流入锥形壳体32内的圆孔322,圆孔322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分布在锥形壳体32的上。锥形壳体32的壳内空腔中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反应罐1的空腔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包括用于对泥水进行混合处理的反应罐(1)和设置在反应罐(1)的罐体右侧壁体上用于排出泥水混合物的出水管(0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的空腔内设置用于对泥水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所述反应罐(1)的罐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出水管(02)的管道堵塞的疏通机构(3);所述疏通机构(3)包括设置在反应罐(1)的罐体空腔内的进水管(31),且进水管(31)的上端设置在反应罐(1)的罐体空腔右侧壁上,所述进水管(31)的管体底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进水管(31)的管道内的清水的锥形壳体(32);所述锥形壳体(32)上开设有用于泥水混合物进入锥形壳体(32)内的圆孔(322),所述锥形壳体(32)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阻挡从进水管(31)的管道内流出清水的圆锥体(33),所述圆锥体(33)的锥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分散的导流叶(3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泥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1)的管道内设置有用于转动的叶片(05),所述叶片(05)的中部插接有用于转动的转轴(051),且转轴(051)的两端活动连接在进水管(31)的管道内壁上,所述转轴(051)的轴体左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转动的锥齿轮一(052),且锥齿轮一(052)位于进水管(31)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本生李晓玲樊奕麟王雯刘广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