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来义专利>正文

一种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222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疤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以黄芩、连翘、双花、大黄、当归、黄芪、白芨、血竭、珍珠、枯矾、冰片、真麻油、蜂蜡为原料药,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成膏剂,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烧伤后立即在创面上涂用,能缓解疼痛,可控制水泡形成。阻止或减轻深度创面微循环栓塞,减轻或控制创面及周围炎性水肿,深度创面早期使用还可防止坏死组织干硬,利于坏死组织早日从上至下的液化分离,利于新生组织早日再生,促使皮肤附件早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烧伤创面无疤的效果,可使95%的烧伤创面愈后无疤。使用在糖尿病足溃烂、臁疮创面可自身修复,免截肢之苦。免截肢之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属中药
具体是一种无疤痕烧烫伤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如热油、火焰、沸水、热蒸气等的烧烫,是临床突发性疾病之一。人体被各种原因热损伤后,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发病各时间段、创面修复变化各期段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烧伤后创面的变化,烧伤后创面余热继续损伤皮肤组织,创面在不断加深、加快细胞坏死,红肿热痛的浅度创面开始形成水疱,皮肤已脱落的创面形成外渗液,慢性热损伤可延长至24小时后,甚至到72小时。血管内组织变化:毛细血管被热损伤后,引发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微循环栓塞形成,创面及其周围形成炎性水肿,因血回流不畅导至大量体液渗漏,创面形成水泡,皮损处体液外渗。
[0003]烧烫伤程度一般分为三度:I度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II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深II度:烧伤属于重度烧伤,愈合很慢并留下相当大的瘢痕。烧伤区的皮肤皱缩、变形,影响功能。III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伤害,并呈灰或红褐色。
[0004]研究表明,烧伤疤痕形成及其程度常与致伤原因、性质、感染、处治不及时不得当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人体任何伤口的愈合均有赖于血浆的粘附及营养的供给,小血管的生长,新上皮覆盖、伤口对合,继之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由于烧伤处小血管逐渐闭塞而减少,即形成烧伤疤痕组织。烧烫伤疤痕不仅影响患者美观,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虽然市场上已有许多治疗烧烫伤疤痕的药剂,但除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一种可有效不生成烧烫伤疤痕的药物,帮助患者解决疤痕困扰十分必要和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烧烫伤治疗易留疤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在皮肤附件没有全部坏死的创面上施用,可使被热损伤致半死半活的皮肤附件复活,不生成或减少疤痕的生成。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疤烧烫伤中药膏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疤烧伤膏,其包括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0008]黄芩8

30份
ꢀꢀꢀꢀꢀꢀꢀꢀꢀ
连翘6

30份
[0009]双花6

28份
ꢀꢀꢀꢀꢀꢀꢀꢀꢀ
大黄6

28份
[0010]当归6

26份
ꢀꢀꢀꢀꢀꢀꢀꢀꢀ
黄芪4

26份
[0011]白芨6

26份
ꢀꢀꢀꢀꢀꢀꢀꢀꢀ
血竭2

26份
[0012]珍珠3

28份
ꢀꢀꢀꢀꢀꢀꢀꢀꢀ
枯矾4

26份
[0013]冰片4

16份真麻油500

3000份、中华蜂蜡80

650份。
[0014]优选的,所述各原料药及重量份为:黄芩20份,连翘20份,双花20份,大黄20份,当归10份,黄芪10份,白芨10份,血竭6份,珍珠6份,枯矾6份,冰片5份,真麻油1200份、中华蜂蜡180份。
[0015]本中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6]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药黄芩、连翘、双花、大黄、当归、黄芪、白芨、血竭、珍珠、枯矾、冰片、真麻油、蜂蜡备用;
[0017]步骤2、将血竭研磨成细粉,备用;
[0018]步骤3、将珍珠研磨成细粉,备用;
[0019]步骤4、将枯矾研磨成极细粉,备用;
[0020]步骤5、将冰片研磨成粉,备用;
[0021]步骤6、将称取的7味原料药:黄芩、连翘、双花、大黄、当归、黄芪和白芨,用抢水洗法,洗两遍,洗掉原料药上细小颗粒及灰尘,放入真麻油内浸至少48小时,然后用中火煎至大饮片发黄,小饮片发黑时离火,用两层纱布过滤至另一个清洁容器里,得药油备用;
[0022]步骤7、将中华蜂蜡放容器里上火熔化,趁热滤入步骤6所得热药油里,进行不停的搅拌直至油温降至50℃

80℃,得药膏,
[0023]步骤8、将步骤2所得的血竭粉、将步骤3所得的珍珠粉、将步骤4所得的枯矾粉、将步骤5所得的冰片粉,依次放进步骤7所得的药膏内,搅拌均匀冷却后即得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
[0024]本专利技术的药物配伍及治疗机理如下:选用以黄芩、连翘、双花、大黄、当归、黄芪、白芨、血竭、珍珠、枯矾、冰片、真麻油、蜂蜡为原料药,诸药相配伍,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烧伤后立即在创面上施用,即在皮肤附件没有全部坏死的创面上施用,能吸收扩散创面余热,减少体液丢失,减轻创周血栓形成,有效防止烧伤面感染,保护小血管的生长;使被热损伤致半死半活的皮肤附件,即残余的毛囊干细胞复活。因毛囊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其它成体干细胞一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强等特点。它能分化成表皮、毛囊、皮脂腺,参与皮肤被烧创伤后创面修复的过程,药物给新生毛囊干细胞的裂变、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提供适宜的修复环境,使烧烫伤创面实现无疤愈合。
[0025]黄芩: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药理作用是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有抗菌作用,也有抗真菌作用。
[0026]连翘:性味苦,凉,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作用好,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为疮家的要药。
[0027]双花:性味甘,寒,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双花与连翘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黄芩、连翘、双花这三种中药都有抗菌作用。
[0028]上述双花、黄芩和连翘三药合用在烧伤和各种溃疡创面上,具有解热消毒抑菌作用,能有效防止烧伤面感染,保护小血管的生长。
[0029]大黄: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疔疮痈肿,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
[0030]当归: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治跌打损伤,痈
疽疮疡。
[0031]黄芪: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血之要药;与补血药伍用,能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气血虚弱、脓水清稀伤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行滞、活血生血和生肌敛疮之效,人体血管内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用黄芪补气行血有助于栓塞的微循环畅通,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0032]当归、黄芪合用:补中益气、活血生血、消肿止痛、行气通络,化瘀血消肿痛,扶助正气通络,托脓毒外出,生肌敛疮。
[0033]白芨:性味苦、涩、甘、微寒。功能主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芩8

30份
ꢀꢀꢀꢀꢀꢀꢀꢀꢀꢀ
连翘6

30份双花6

28份
ꢀꢀꢀꢀꢀꢀꢀꢀꢀꢀ
大黄6

28份当归6

26份
ꢀꢀꢀꢀꢀꢀꢀꢀꢀꢀ
黄芪4

26份白芨6

26份
ꢀꢀꢀꢀꢀꢀꢀꢀꢀꢀ
血竭2

26份珍珠3

28份
ꢀꢀꢀꢀꢀꢀꢀꢀꢀꢀ
枯矾4

26份冰片4

16份真麻油500

3000份、中华蜂蜡80

6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无疤痕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及重量份为:黄芩20份,连翘20份,双花20份,大黄20份,当归10份,黄芪10份,白芨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来义
申请(专利权)人:王来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