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水送入带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水塔池中,进行电化学处理,使得水中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常常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作为主要的热交换系统,其散热效果好、技术成熟,但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结垢腐蚀等情况。为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循环冷却水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排污,循环水排污水通常直接排至自然水体,或是通过管路收集,进行深度处理。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水排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化学药剂法、超滤反渗透等膜工艺法、电化学法等。
[0003]旁流石灰/碳酸钠软化+膜浓缩技术,该技术采用石灰/碳酸钠等药剂对部分循环水进行软化处理后,可以有效的降低循环水中的钙镁硬度、碱度及有机物含量,再通过“超滤+反渗透”来实现排污水的浓缩减量。该技术在电厂循环水处理中应用较多,成熟可靠,但因循环水浓缩倍数不高使得排污水排水量较大,消耗药剂较多,运行成本和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
[0004]石灰/碳酸钠联合软化处理工艺为两级化学反应加沉淀澄清。一级反应为石灰处理,在第一级沉淀中,投加Ca(OH)2使废水中的Mg
2+
形成Mg(OH)2沉淀,各种重金属离子生成羟基化合物沉淀,氟化物与Ca
2+
生成CaF2沉淀。同时废水中过饱和CaSO4在回流泥渣作为晶种的情况下,生成CaSO4·
2H2O沉淀。一级反应器时需加石灰调整废水PH值至10以上。二级反应为除钙工艺,在第二级沉淀中,投加Na2CO3使废水中Ca
2+<br/>生成CaCO3沉淀去除。二级澄清池出水投加盐酸,根据后续系统的进水的要求调节PH值。由于废水中Ca
2+
、Mg
2+
等至垢离子浓度往往很高,导致处理废水消耗药剂较多,药剂费用较高。同时废水水质波动大,工艺控制难度较大;预处理过程中生成污泥量较大,且工艺占地面积也较大。
[0005]超滤+反渗透膜浓缩技术,其中超滤是一种利用多孔膜使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和水分离的膜过程,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反渗透是利用半透膜使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溶剂分离的一种膜过程。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及0.l~2nm的有机小分子物质。由于膜处理回收率的限制,如果对浓缩水不进行合理有效地提高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污水送入带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水塔池中,进行电化学处理,使得水中Ca
2+
、Mg
2+
形成沉淀析出,得到提浓后的循环水排污水;
[0010](2)将循环水排污水依次送入软化系统、超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中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浓水送往后续脱硫系统,得到产水则排出。
[0011]进一步的,步骤(1)中,电化学处理的工艺过程为:循环水进入电化学装置后,在电化学装置里的电极组上充分发挥阴、阳极氧化、还原反应,使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产生OH
·
、H2O2、O3、HClO、ClO2等氧化性物质,发挥防腐除锈、杀菌灭藻的作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结晶),将成垢离子从水中析出。此过程参数条件:单台设备最大处理能力超过1200方保有水量补水量(2500方循环量),可根据水质情况确定。另外,电化学处理过程中,与阴极、阳极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的电压为AC380V,电源输入为AC380V,经转换模块变成直流电,直流电经全桥电路,输出频率可变的脉冲,作用于电极板;主控板采集极板的电流信号,通过程序算法,控制直流电的幅值、频率等,形成闭环控制。将不同的水质所对应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预先写入程序,在不同的水质情况下,电流及电压频率等参数可自动根据程序的指令进行自动匹配。电极片数与处理水量有正向关系,单台主机可控制电极片数40片。
[0012]进一步的,步骤(2)中,软化系统中的处理过程为:来水进入澄清池,采用石灰/碳酸钠等药剂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后,可以有效的降低循环水中的钙镁硬度、碱度及有机物含量,澄清池可根据运行时间或处理水量等参数,利用液位差,自动向污泥调节池排泥。澄清池出水进入重力运行的V型滤池,过滤系统重力运行,澄清池出水透过V型滤池滤料后的产水作为超滤进水。一般控制澄清池停留时间不低于4小时,出水应保证浊度≤10NTU。V型滤池滤层上水深宜为1.5~2m,并留有至少0.3m超高。V型滤池内填装的滤料采用优质天然海砂,不同粒径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0013]进一步的,步骤(2)中,超滤系统中的处理过程为:采用抗污染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的膜对V型滤池后的出水进行超滤处理,控制出水水质浊度≤0.2NTU、SDI≤3,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此处超滤膜可以为CM
‑
151陶瓷膜,膜面积24.3m2,流道标称尺寸(六边形)2.4mm。
[0014]进一步的,步骤(2)中,反渗透系统中的处理过程为:依次采用抗污染复合膜与海水淡化膜对超滤后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
[0015]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抗污染复合膜为PROC10反渗透膜,其规格参数:产水量39.7m3/d,有效膜面积:37.2m2,进水隔网:0.864mm。
[0016]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海水淡化膜为SWC5
‑
LD反渗透膜,其规格参数:产水量34.1m3/d,有效膜面积:37.2m2,给水隔网厚度:34mil(LD技术)。
[0017]进一步的,步骤(2)中,脱硫系统中的处理过程为:废水先经过预处理(一般包括均质、软化、澄清、过滤等常规处理措施),然后通过脱硫废水浓缩,最终实现固液分离。
[0018]进一步的,步骤(2)中,经过反渗透系统的产水的一部分返回所述循环水塔池,另一部分则送往用水系统供用户适用。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循环水塔池中放置电化学装置使得水中Ca
2+
、Mg
2+
形成沉淀析出,水中碱度和硬度降低。同时电化学装置可在不添加或少添加化学药剂情况下即可提高循环水浓水倍数,降低补充水的用量(节约水资源),降低排污量(降低后续膜法处理量)。然后采用石灰/碳酸钠等药剂对排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钙镁硬度、碱度及有机物含量,再通过“超滤+反渗透”来实现排污水的二次浓缩减量。另外,对于膜处理回收率的限制:反渗透工艺采用一级两段式,根据循环排污水的水质特点来选择透水量大、脱盐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抗污染性能好及机械强度好的抗污染复合膜(一段)及海水淡化膜(二段),可有效提高水的回收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减少投资:循环水排水量减少,后续排水处理工艺投资减少;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水送入带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水塔池中,进行电化学处理,使得水中Ca
2+
、Mg
2+
形成沉淀析出,得到提浓后的循环水排污水;(2)将循环水排污水依次送入软化系统、超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中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浓水送往后续脱硫系统,得到产水则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电化学处理过程中,通过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污水进行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其特征在于,与阴极、阳极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的电压为AC380V,并经转换模块变成直流电流经阴极和阳极形成的全桥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排污水浓缩减量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软化系统中的处理过程为:往循环水排污水中加入软化试剂,送往澄清池中进行处理,确保澄清出水浊度≤10NTU,控制出水碱度≯1.2mmol/L,暂时硬度≯1.2mmol/L,再在送往超滤系统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羽旸,王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