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116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4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智能复热器包括气体管路、发热装置、筒体、控制装置;气体管路用于输送待加热物体,包括螺旋形翅片、温控阀门和温度传感器,螺旋形翅片在气体管路内部传递热量给待加热物体,温控阀门开启时加热后物体流出,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发热装置与气体管路连接,包括环绕在其上的发热元件,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筒体用于放置气体管路与发热装置;控制装置与气体管路和发热装置通信连接。方法包括:获取并基于用户数据、待加热物体数据、设备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故障概率,调节发热装置;判断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控制温控阀门开启将加热后物体流出,完成加热。完成加热。完成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


[0001]本说明书涉及复热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温气体在运输时可能会损坏运输管道及运输设备。例如,液化天然气在使用前需汽化成天然气气体,由于天然气汽化温度较低,低温可以损坏运输设备,因此需加装复热器对气体进行加热,使其达到安全的使用条件。
[0003]传统复热器为盘管水浴式复热器,其通过电加热管加热水,水再传热给需要加热的气体,导致复热效率低。为了直接加热气体提升复热效率,CN207379062U公开了一种气体电加热复热器,包括密封箱体、气路组件、发热元件、控制组件。其中发热元件直接贴合在换热管外,从而无需安装供水管通过水浴加热,实现气体直接被加热换热,能量损耗低。但是无法精确调节发热元件的参数,且发热元件直接贴合在换热管容易导致换热管前后部分温差较大,易缩短换热管的寿命。
[000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从而准确智能化控制加热设备的参数,进而有效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同时延长复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复热器。所述智能复热器包括:气体管路、发热装置、筒体和控制装置;所述气体管路用于输送待加热物体,其中,所述气体管路包括螺旋形翅片、温控阀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螺旋形翅片安装在所述气体管路的内部,用于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待加热物体,所述温控阀门用于开启时将加热后物体流出,所述加热后物体为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的物体,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气体管路连接,所述发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环绕状发热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环绕状发热元件环绕在所述气体管路上;所述筒体用于放置所述气体管路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筒体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用于所述气体管路的进出;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体管路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用户数据、待加热物体数据、设备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故障概率,并生成控制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而实现对所述待加热物体的加热,以使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
[0006]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复热方法。所述智能复热方法基于智能复热器实现,所述智能复热方法包括:获取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待加热物体数据、设备数据和环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发热装置的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故障概率;基于所述发热功率和所述故障概率,对所述发热装置进行调节;判断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响应于所述
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控制温控阀门开启,将加热后物体流出,完成加热。
[0007]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复热系统。所述智能复热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待加热物体数据、设备数据和环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发热装置的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故障概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发热功率和所述故障概率,对所述发热装置进行调节;判断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响应于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控制温控阀门开启,将加热后物体流出,完成加热。
[0008]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智能复热方法。
附图说明
[0009]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0010]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复热器的示例性示意图;
[0011]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复热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0012]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确定子发热功率的示例性流程图;
[0013]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发热功率确定模型的示例性示意图;
[0014]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调节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0016]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0017]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0018]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0019]为了解决传统复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以及加热设备直接贴合管体加热导致的温差
会损坏管体的问题,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期望提供一种智能复热器、智能复热方法及系统,从而准确智能化控制加热设备的参数,进而有效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同时延长复热器的使用寿命。
[0020]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智能复热器的示例性示意图。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复热器100可以包括气体管路110、发热装置120、筒体130和控制装置140。
[0022]气路管路110是指运输气体的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气路管路可以是使用导热材质制成的管路,例如,气路管路可以包括金属管路、导热胶管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管路可以是多种形状的,例如,气体管路可以是直的管路,又例如,气体管路可以是弯曲的管路等。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管路可以用于输送待加热物体,其中,气体管路可以包括螺旋形翅片111、温控阀门112和温度传感器113等。待加热物体是指需要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物体。例如,待加热物体可以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复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复热器包括:气体管路、发热装置、筒体和控制装置;所述气体管路用于输送待加热物体,其中,所述气体管路包括螺旋形翅片、温控阀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螺旋形翅片安装在所述气体管路的内部,用于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待加热物体,所述温控阀门用于开启时将加热后物体流出,所述加热后物体为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的物体,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气体管路连接,所述发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环绕状发热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环绕状发热元件环绕在所述气体管路上;所述筒体用于放置所述气体管路与所述发热装置,所述筒体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用于所述气体管路的进出;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体管路和所述发热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控制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用户数据、待加热物体数据、设备数据和环境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故障概率,并生成控制参数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而实现对所述待加热物体的加热,以使所述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复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更新机制更新向量数据库,所述向量数据库用于存储历史数据、历史控制参数和历史故障概率,所述发热功率和所述故障概率基于所述向量数据库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复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发热元件,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用户数据、所述待加热物体数据、所述设备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发热元件的子目标温度;基于所述子目标温度,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发热元件的子发热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复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用于:预测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的故障概率;判断所述故障概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响应于所述故障概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发出预警信息;基于所述预警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元件进行调节。5.一种智能复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复热方法基于智能复热器实现,所述智能复热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学峰唐建伟钟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