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输电
,具体涉及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导线间隔棒是指安装在分裂导线上,固定各分裂导线间的间距,以防止导线互相鞭击、抑制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的金具,已成为电网中最为常见的电力金具之一。
[0003]用于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导线间隔棒,既要求在机械性能上其线夹须有足够的握力,且在长期运行中不允许松动,整体强度须能耐受线路短路时各分裂导线的向心力和在长期振动下的疲劳;又要求导线间隔棒具有合理的结构,以降低其表面电场强度,使得其在电气性能上能够适应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压降低,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金具易起晕、起晕电压低的特点。
[0004]现有的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用多分裂(如四分裂以上、六分裂)导线间隔棒多为常规的多边形结构,其结构主要包括框架和线夹两部分。常规结构的导线间隔棒中,其框架可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能够保证间隔棒具有足够的握力和向心力。然而,由于超、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棒本体,间隔棒本体的外周同轴套设有用于对间隔棒本体起静电屏蔽作用的外屏蔽环(1),间隔棒本体包括框架(2)和与框架(2)相连的若干线夹(3),外屏蔽环(1)位于所有线夹(3)的外围,外屏蔽环(1)与框架(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外屏蔽环(1)的整体形状为圆形,外屏蔽环(1)的截面形状为一段光滑的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外屏蔽环(1)的截面形状为一段劣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外屏蔽环(1)采用中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间隔棒本体的周向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每个第一连接结构位于相邻的两个线夹(3)的对称面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防晕用薄壁外环型导线间隔棒,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外屏蔽环(1)内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和与框架(2)连接的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之间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超/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张军,王慧萍,谢梁,彭宗仁,贾迪,李晓艳,李瑶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