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辆与行人下肢碰撞解析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与行人下肢碰撞解析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民用汽车普及率和拥车率逐年升高,我国道路交通负担逐渐增大,而人车混行的现象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这也导致车辆—行人碰撞事故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行人作为碰撞事故的弱势方,在碰撞事故中行人损伤主要受车辆碰撞速度、保险杠离地高度以及挡风玻璃倾斜角度等车辆外形结构参数影响,损伤影响参数复杂,且行人安全性评价指标涉及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
[0003]当前,对行人损伤的研究常采用附有多个传感器的仿真假人与车辆进行碰撞试验,模拟真实情况下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情况,通过传感器元件输出假人运动学特性,进行类比分析损伤情况以及损伤影响因素。另一种常见方法为采用有限元模型或者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对行人和车辆进行参数化处理,在相关软件中进行碰撞仿真,软件输出行人运动学特性,分析运动学参数对行人损伤的影响。但是,假人碰撞试验研究方法成本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辆与行人下肢碰撞解析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构建车辆与行人下肢碰撞解析模型,在所述解析模型中,当受到车辆车头所带来的碰撞力时,碰撞点设为小腿质量块上,小腿质量块受冲击载荷沿碰撞方向运动,并以小腿质量点为系统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其中以车辆车头撞击行人下肢方向为X方向,以竖直向上为Y方向;且在车辆与行人下肢碰撞的运动过程中,整个下肢系统相对于坐标系做近似的抛体运动且大腿绕小腿进行旋转运动,当大腿与车辆发动机罩前缘发生碰撞接触时,大腿旋转到极限位置;得到行人下肢自由度模型的解析方程为:其中,M为行人小腿质量块质量,m为行人大腿质量块质量,l为小腿质点到大腿质点的距离,θ为下肢受碰撞后,大腿相对于小腿质量集中点所旋转的角度,为小腿在碰撞过程中平动的位移加速度,为小腿在碰撞过程中绕碰撞点旋转的角加速度,F(t)为车辆对小腿随时间变化的冲击力,为小腿在碰撞过程中绕碰撞点旋转的角速度;在碰撞过程中,大腿质点加速度为:其中,i为碰撞过程中按计算时间推进的迭代轮次,a
m
为行人大腿加速度值,V
a
为大腿质点在坐标系运动的绝对速度;t为迭代的时间间隔;其中,V
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琦,吴霖滔,胡林,邹铁方,王方,李奇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