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93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3
一种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其可藉由一耦合机构与一移动设备耦合,该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包含多个可挠曲部,一中央部,以及一周边部,该中央部的两边藉由该多个可挠曲部其中之二与该周边部相连,另两边不与该周边部相连,使该中央部可相对于该周边部弯折,该中央部包含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一可挠曲部,该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以及该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周边部相连,该周边部包含一第一周边部以及一第二周边部,该第一周边部以及该第二周边部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二周边部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二周边部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


[0001]本申请涉及支撑体领域,尤其是一种支撑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且轻量化的移动设备支撑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生活配备。由于这些移动设备改变了阅读、观看、使用的习惯,逐渐取代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
[0003]由于为了观看或是作业的方便,目前常以支架将移动设备立起,市面上的支撑架多为金属结构,携带上相当不便。有鉴于此,本申请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累积的经验,进而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支撑架,以期可以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所揭露的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大致上为一片状体,该片状体包含多个可挠曲部,一中央部,以及一周边部。该中央部的两边藉由该多个可挠曲部其中之二与该周边部相连,另两边不与该周边部相连,因此该中央部可藉由与周边部相连的地方作为支点,可相对于该周边部弯折。
[0005]该中央部包含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一可挠曲部,该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以及该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周边部相连,该周边部包含一第一周边部以及一第二周边部,该第一周边部以及该第二周边部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该第一周边部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周边部。该第一支撑部至该第一周边部的一第一长边的距离大于该第二支撑部至该第二周边部的一第二长边的距离。于一第一支撑状态中,该第一周边部固定设置于该移动设备的一面,该第二周边部与该第二支撑部底顶于一平面,使该移动设备相对于该平面以一角度仰起。
[0006]在第二支撑状态中,该第一周边部抵顶该第二周边部,该第一周边部固定设置于该移动设备的一面,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或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挠曲部底顶于一平面,使该移动设备相对于该平面以一角度仰起。该第二支撑状态中,该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以及该第二周边部形成一三角形。
[0007]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在该第二支撑状态中,当使用者将该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在水平方向往上抬起该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时,该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自该第二支撑状态该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自该第二支撑状态变换至该第一支撑状态。
附图说明
[0008]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技术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附图为示例性的,一些技术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属技术
领域中惯用的且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附图所示的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申请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0009]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未弯折时之前视图一;
[0010]图2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弯折时之立体图一;
[0011]图3为本申请第一支撑状态之侧视图;
[0012]图4为本申请第一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0013]图5为本申请第二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0014]图6为本申请另一较佳实施例未弯折时的前视图;
[0015]图7为本申请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6]图8为本申请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01

可挠曲部;110

中央部;1101

第一支撑部;1102

第二支撑部;120

周边部;1201

第一周边部;1202

第二周边部;21

第一长边;22

第二长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申请中所述的非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磁性、魔鬼毡、可拆卸式卡合机制、或可重覆黏贴胶等方式将两件物体相互固定、连接、接合、或相连,并可随时解除两件物体的相互固定、连接、接合、或相连。本申请中所述的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非重覆黏贴胶、缝纫、或钉合等方式使两件物体相互固定、连接、接合、或相连。
[0019]本申请中所述的耦合是指透过上述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使两物体相互固定、连接、接合、或相连。本申请中所述的磁性,包含永久磁性、非永久磁性、或具铁磁性的特性。
[0020]尽管「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该等术语的限制。该等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以下所述的「第一

」、可以被解释为「第二

」或「第三

」而不脱离本文之教示。
[0021]请参照图1~图2,本申请所揭露的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大致上为一片状体,该片状体包含多个可挠曲部101,一中央部110,以及一周边部120。可挠曲部101可为软性材质或其他机械构造因而可达到反覆弯折的功效。该中央部110的两边藉由该多个可挠曲部101其中之二与该周边部相连,另两边不与该周边部120相连,因此该中央部110可藉由与周边部120相连的地方作为支点,可相对于该周边部120弯折,如图2所示。
[0022]该中央部110包含一第一支撑部1101以及一第二支撑部1102,该第一支撑部1101以及该第二支撑部1102之间设置有一可挠曲部101,该第一支撑部1101的一端以及该第二支撑部1102的一端分别与该周边部120相连,该周边部包含一第一周边部1201以及一第二周边部1202,该第一周边部1201以及该第二周边部1202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101。在本申请中,该第一周边部1201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周边部1202,且该第一周边部1201与该第一支撑部1101相连,该第二周边部1202与该第二支撑部1102相连。本申请的重点在于该第一支撑部1101至该第一周边部1201的一第一长边21的距离d1大于该第二支撑部1102至该第二周
边部1202的一第二长边22的距离d2。
[0023]本申请可藉由一耦合机构与一移动设备耦合,举例而言,该耦合机构可为与移动设备一面卡合的机构,或是其它可以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与移动设备相互固定的机制或机构。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第二周边部1202相对于第一周边部1201弯折,而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支撑状态。请参照图3~图4,于一第一支撑状态中,该第一周边部1201固定设置于该移动设备的一面,该第二周边部1202与该第二支撑部底顶于一平面,使该移动设备相对于该平面以一角度仰起。请参照图3,从侧视图可见于该第一支撑状态中,该第一支撑部1101与该第二周边部1202相互交叉。
[0024]请参照图5,使用者可将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可藉由一耦合机构与一移动设备耦合,所述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包含多个可挠曲部,一中央部,以及一周边部,所述中央部的两边藉由所述多个可挠曲部其中之二与所述周边部相连,另两边不与所述周边部相连,使所述中央部可相对于所述周边部弯折,所述中央部包含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一可挠曲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周边部相连,所述周边部包含一第一周边部以及一第二周边部,所述第一周边部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之间设有二可挠曲部,其中,所述第一周边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周边部,其中,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二周边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一周边部的一第一长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至所述第二周边部的一第二长边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复力的物品支撑体,其特征在于,于一第一支撑状态中,所述第一周边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的一面,所述第二周边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底顶于一平面,使所述移动设备相对于所述平面以一角度仰起。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本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聚创三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