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89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支撑板,所述引流管支撑板的左端安装有固定带,且引流管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引流管固定板,上方所述引流管固定板左右两侧均活动贯穿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引流管支撑板的上表面右侧边缘处设置有紧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紧固组件,医务人员将固定带套在引流患者的肢体部位外部后,开启马达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将固定带收纳起来,可以将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移位而扯动引流管的现象,通过通气软管可以对该区域皮肤进行气流交换,避免该区域皮肤一直被闷着而大量出汗。避免该区域皮肤一直被闷着而大量出汗。避免该区域皮肤一直被闷着而大量出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是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在使用引流管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固定装置将引流管固定住,避免其脱落。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5832355U),该专利技术通过挤压球囊向气囊中充气,使气囊夹紧引流管,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管径的引流管,适用性强,固定带上设有魔术贴,方便将固定盘绑定在患者四肢上;但是其通过固定带来固定整个引流固定装置,容易固定不牢固而导致装置偏移或发生移位,进而导致引流管被扯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引流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引流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支撑板,所述引流管支撑板的左端安装有固定带,且引流管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引流管固定板,上方所述引流管固定板左右两侧均活动贯穿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引流管支撑板的上表面右侧边缘处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一端安装有马达座,所述马达座的内部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下端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且转动杆的外部另一端和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挡板。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支撑板的内部活动嵌入安装有吸汗垫,所述吸汗垫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垫,所述连接垫的内部左右两端均活动贯穿连接有若干个通气软管,且连接垫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上表面吸合有第二磁块。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支撑板是硅胶材质的构件,所述固定栓的下端螺纹连接在下方引流管固定板的内部,所述安装座安装在引流管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带活动贯穿安装座的一侧表面。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杆活动贯穿马达座的下表面和安装座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带的右端安装在转动杆的外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螺纹连接于第二齿轮,所述挡板安装在安装座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软管连接于吸汗垫,且通气软管活动
贯穿引流管支撑板,所述第二磁块安装在引流管支撑板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紧固组件,医务人员将固定带套在引流患者的肢体部位外部后,开启马达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将固定带收纳起来,可以将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移位而扯动引流管的现象。
[0014]2、本技术通过吸汗垫可以对引流装置安装部位处皮肤进行吸汗处理,通气软管可以对该区域皮肤进行气流交换,避免该区域皮肤一直被闷着而大量出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引流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引流管固定装置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引流管固定装置中引流管支撑板的剖视图。
[0018]图中:1、引流管支撑板;2、固定带;3、支撑杆;4、引流管固定板;5、固定栓;6、紧固组件;7、安装座;8、马达座;9、马达;10、安装杆;11、第一齿轮;12、转动杆;13、第二齿轮;14、挡板;15、吸汗垫;16、连接垫;17、通气软管;18、第一磁块;19、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支撑板1,引流管支撑板1是硅胶材质的构件,引流管支撑板1的左端安装有固定带2,且引流管支撑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引流管固定板4,上方引流管固定板4左右两侧均活动贯穿连接有固定栓5,固定栓5的下端螺纹连接在下方引流管固定板4的内部,引流管支撑板1的上表面右侧边缘处设置有紧固组件6,紧固组件6包括安装座7,安装座7安装在引流管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带2活动贯穿安装座7的一侧表面,安装座7的上表面一端安装有马达座8,马达座8的内部安装有马达9,马达9的下端安装有安装杆10,安装杆10活动贯穿马达座8的下表面和安装座7的上表面,安装杆10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1,安装座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固定带2的右端安装在转动杆12的外部,转动杆12的外部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1螺纹连接于第二齿轮13,转动杆12的外部另一端和靠近第二齿轮13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挡板14,挡板14安装在安装座7的内部,引流管支撑板1贴合在患者需要引流的肢体部位,通过固定带2固定住引流管支撑板1,两个引流管固定板4可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通过马达9带动转动杆12转动,可以将固定带2收纳起来,从而牢牢将引流管支撑板1固定住。
[0020]在图1和图3中:引流管支撑板1的内部活动嵌入安装有吸汗垫15,吸汗垫15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垫16,连接垫16的内部左右两端均活动贯穿连接有若干个通气软管17,通气软管17连接于吸汗垫15,且通气软管17活动贯穿引流管支撑板1,连接垫16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安装有第一磁块18,第一磁块18的上表面吸合有第二磁块19,第二磁块19安装在引流管支撑板1的内部,吸汗垫15贴合患者肢体部位皮肤,通气软管17可以进行通气散热处理。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进行引流时,医务人员将该装置安装在患者需要引流的肢体部位处,将固定带2套在患者肢体外部,开启马达9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与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13带动转动杆12转动,转动杆12就会将固定带2收纳起来,从而使得
引流管支撑板1被牢牢固定住,避免移位偏移,吸汗垫15贴合患者皮肤,通气软管17连通吸汗垫15和外部,可以对吸汗垫15进行很好的气流交换。
[00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支撑板(1),所述引流管支撑板(1)的左端安装有固定带(2),且引流管支撑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引流管固定板(4),上方所述引流管固定板(4)左右两侧均活动贯穿连接有固定栓(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支撑板(1)的上表面右侧边缘处设置有紧固组件(6),所述紧固组件(6)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上表面一端安装有马达座(8),所述马达座(8)的内部安装有马达(9),所述马达(9)的下端安装有安装杆(10),所述安装杆(10)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1),所述安装座(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外部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3),且转动杆(12)的外部另一端和靠近第二齿轮(13)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挡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支撑板(1)的内部活动嵌入安装有吸汗垫(15),所述吸汗垫(15)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垫(16),所述连接垫(16)的内部左右两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丹李进李贝贝武嘉瑜陈秀君毛文慧马冰洋潘璐玉庄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