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及手持美容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87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雾仪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及手持美容仪。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座、陶瓷雾化片、转接金属片、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固定座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出雾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侧壁上,出雾孔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二侧壁上;陶瓷雾化片设置于固定座内,用于形成喷雾,喷雾通过出雾孔喷出;转接金属片贴合设置于陶瓷雾化片的第一电极上,并凸出于所述陶瓷雾化片;通过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实现雾化装置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接通。陶瓷雾化片在雾化时,自身产生的热量对被雾化的雾加热,且因是利用高频振荡将液态水分子打散而产生的雾,因此雾颗粒较小容易被皮肤吸收。因此雾颗粒较小容易被皮肤吸收。因此雾颗粒较小容易被皮肤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装置及手持美容仪


[0001]本技术涉及喷雾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手持美容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美容,市场上在售各种功能的雾化器对皮肤进行补水,但是多数雾化器只能实现常温补水,或者能实现热喷补水的雾化器,却要利用利用大功率发热器件(如PTC发热片,发热管等)自身发热,形成高温表面,当水接触到发热体表面后,高温条件下迅速汽化形成蒸汽,利用水汽化过程自身体积膨胀,将蒸汽从管道内喷出,而热喷补水的雾化器因为需要大功率支持发热器件加热,不便携,并且高温器件的发热使液体汽化的原理不适用于水以外的其他精华液体,使用材料限制较大;另外此类雾化器雾化后的颗粒较大,不利于皮肤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手持美容仪,旨在解决雾化器喷出的水雾为常温以及用大功率发热器件加热水雾因水雾颗粒较大不利于皮肤吸收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0005]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出雾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出雾孔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为相对侧壁;陶瓷雾化片,所述陶瓷雾化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用于形成喷雾,所述喷雾通过所述出雾孔喷出;转接金属片,所述转接金属片贴合设置于所述陶瓷雾化片的第一电极上,并凸出于所述陶瓷雾化片;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转接金属片抵紧接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外部电连接;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一端与所述陶瓷雾化片的第二电极抵紧接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外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陶瓷雾化片的两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金属片包括第一环形板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环形板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外边沿上,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一端抵紧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导电体和弹簧,所述导电体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外部电连接,所述弹簧压紧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导电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出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音林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米谷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