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所述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包括连接管、控制阀、连接接头和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通过在设置有与调节表阀连通的连接管,在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的一端与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引流瓶上通气管的接头相适配设置,能够实现与引流瓶的快速连接。控制阀安装在固定架上,可以通过固定架将控制阀固定到病床上或其他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现场需要更换引流瓶时,无需关闭调节表阀,通过关闭控制阀来断开引流瓶与调节表阀之间的连通,再更换引流瓶后重新打开控制阀即可,无需再对调节表阀进行压力调节,节省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作步骤。作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手术之后的患者的创口处都会产生积液,如不及时排除,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利于创口的痊愈,甚至容易引起感染,继续发脓。针对手术后的患者,通常会选用负压引流的方式将手术后腔隙积液或创面渗液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而在引流过程中,需要调节引流过程中的负压值,以保证稳定的压力值以满足负压引流的要求。通常会在负压发生器上连接有调节表阀,用于调节引流过程中的压力值。在引流过程中会涉及到更换引流瓶,在更换引流瓶时,需要切断引流瓶与负压发生器之间的连接,目前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平时,采取的措施为将调节表阀关闭或从负压发生器上拆下,采用第一种方式时,在更换完引流瓶后需要重新调节调节表阀上的压力值,采用第二种方式时,需要反复拆装调节表阀。导致在更换引流瓶时过程繁琐,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旨在能够解决现有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瓶时操作复杂、繁琐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包括:
[0005]连接管,连接在调节表阀上,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调节表阀的进气端连通;
[0006]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管的连通状态;
[0007]连接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用于与引流瓶连接;
[0008]固定架,所述控制阀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用于将所述控制阀固定到病床上。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包括:
[0010]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控制阀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
[0011]顶紧件,与所述开口槽的一侧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所述开口槽的侧壁设置。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设置有顶紧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顶紧件穿设的过孔,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顶紧件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过孔同轴设置。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螺母外形相适配的安装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转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向靠近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转动时,所述挡板的端部可搭接在所述开口槽的内壁上。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与所述安装块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挡
板向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转动的弹性件。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块上凹设有用于容纳控制阀的凹槽,所述安装块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控制阀固定到所述凹槽内部的弧形板。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开口逐渐变大的倒角。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连接接头之间还连通有压力表。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槽远离所述顶紧件的内壁上凹设有V型通槽,所述V型通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顶紧件设置。
[0020]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调节表阀的进气口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控制连接管连通状态的控制阀。控制阀安装在固定架上。可以通过固定架将控制阀就近固定到病床上或周边支架上。在更换引流瓶时,可以方便连接接头与引流瓶上的吸气管之间的连接与拆卸。并且可以将固定架固定到医护人员方便操作的位置,更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本申请通过设置有控制阀,可以在需要更换引流瓶时,医护人员通过关闭控制阀后进行引流瓶的更换。在引流瓶更换完成后,再打开控制阀即可保持之前的压力值进行引流操作。在更换引流瓶过程中,仅需控制控制阀的开关即可完成引流瓶的更换,操作过程简单、缩减操作步骤、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调节表阀;2、连接管;3、控制阀;4、连接接头;5、引流瓶;6、固定架;61、安装块;62、顶紧件;63、螺母;64、挡板;65、弹性件;66、弧形板;7、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包括连接管2、控制阀3、连接接头4及固定架6。连接管2连接在调节表阀1上,连接管2一端与调节表阀1的进气端连通;控制阀3的一端与连接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连接管2连通,用于控制连接管2的连通状态;连接接头4固定安装在控制阀3的另一端,用于与引流瓶5连接;控制阀3固定安装在固定架6上,固定架6用于将控制阀3固定到病床上。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一端与调节表阀1的进气口连通,连接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控制连接管2连通状态的控制阀3。控制阀3安装在固定架6上。可以通过固定架6将控制阀3就近固定到病床上或周边支架上。在更换引流瓶5时,可以方便连接接头4与引流瓶5上的吸气管之间的连接与拆卸。并且可以将固定架6固定到医护人员方便操作的位置,更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本申请通过设置有控制阀3,可以在需要更换引流瓶5时,医护人员通过关闭控制阀3后进行引流
瓶5的更换。在引流瓶5更换完成后,再打开控制阀3即可保持之前的压力值进行引流操作。在更换引流瓶5过程中,仅需控制控制阀3的开关即可完成引流瓶5的更换,操作过程简单、缩减操作步骤、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力。
[002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头4选用与引流瓶5吸气管端部相适配的接头,能够实现引流瓶5上吸气管与控制阀3快速连接,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在阐述。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架6可以采用如图1、图2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2,固定架6包括安装块61和顶紧件62。安装块61上设置有开口槽,控制阀3固定安装在安装块61上;顶紧件62与开口槽的一侧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开口槽的侧壁设置。开口槽的设置,可以将病床上的横梁或其余支架上的横梁插入开口槽内部,并通过转动顶紧件62使横梁位于顶紧件62的端部与开口槽的内侧壁之间。从而将安装块61固定到病床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3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顶紧件62位于安装块61外侧设置有便于转动顶紧件62的把持部。把持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连接在调节表阀上,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调节表阀的进气端连通;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管的连通状态;连接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用于与引流瓶连接;固定架,所述控制阀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用于将所述控制阀固定到病床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控制阀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顶紧件,与所述开口槽的一侧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所述开口槽的侧壁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设置有顶紧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顶紧件穿设的过孔,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顶紧件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的螺纹孔与所述过孔同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负压吸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上凹设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晶,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胸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