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包括设置于墙体内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外;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在重力作用下竖立设置并封堵住通风管道的通道口;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室内风口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可以自动调整并打开,向室内通气,直至室内外气压平衡后再次关闭,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也不需要电力能源的支持,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的浪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室内气压平衡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1、目前的住宅密封性越来越严密,在家做饭时,大家一般都会开启油烟机,但是此时油烟机的抽烟效果其实并不好,理由是在抽气的过程中,会将室内的空气抽到室外,此时室内就会变成负压,随着油烟机开启时长的加长,室内的负压就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大部分家庭的做法都是把通向室外的窗户打开,为居民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如果室外有雾霾,室外的空气会直接进入室内。
[0003]2、在使用油烟机或洗澡间的排风扇时,如果窗户没有打开,室内负压过大时,就会破坏地漏的水封,下水道的臭气就会涌上来,造成越开排扇除味反而越臭的恶性循环。
[0004]3、现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现,疫情病毒可以通过下水道通过地漏由五层传入二层的现象。
[0005]综上所述,保持室内气压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包括设置于墙体内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外;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在重力作用下竖立设置并封堵住通风管道的通道口;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室内风口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0009]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还包括外安装管,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均转动连接于外安装管上,外安装管与通风管道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安装管与通风管道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于通风管道内。
[0012]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为边缘设置有弹性胶条的内塞式过滤网。
[0013]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内设置有过滤网限位凸起。
[0014]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网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为
长度可调的伸缩软管。
[0015]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软管为波纹管。
[0016]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防虫过滤网。
[0017]作为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位于墙体外的防雨帽,防雨帽的开口向下。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墙体上设置一个贯穿墙体的通风管道,使得通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外,以方便通过通风管道进行室外和室外的通风;通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在重力作用下竖立设置并封堵住通风管道的通道口,也是在相邻的室内风口叶片才可以保持相互接触,紧密有效的封堵住通风管道,这样在平时,室内环境也不会因为通风管道的存在而受到室外的影响;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比如在开启油烟机或排风扇等情况下,因为室外的压强要大于室内,所以室内的空气会给室内风口叶片一个向内的推力,这时候就会使得室内风口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相邻的室内风口叶片之间存在通风的间隙,以使得室外空气可以进入室内,直至保证室内和室外的气压平衡后,室内风口叶片在重力作用下再次转动至竖立状态,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也不需要电力能源的支持,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对进入通风管道的新风进行初效过滤,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室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
通风管道;2
‑
室内风口叶片;3
‑
空气过滤网;4
‑
外安装管;5
‑
过滤网限位凸起;6
‑
伸缩软管;7
‑
防虫过滤网;8
‑
防雨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包括设置于墙体内的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贯穿墙体,使得通风管道1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室外,以方便通过通风管道1进行室外和室外的通风;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2,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2在重力作用下竖立设置并封堵住通风管道1的通道口,也是在自然状态下,相邻的室内风口叶片2才可以保持相互接触,紧密有效的封堵住通风管道1,
这样在平时,室内环境也不会因为通风管道1的存在而受到室外的影响;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比如在开启油烟机或排风扇等情况下,因为室外的压强要大于室内,所以室内的空气会给室内风口叶片2一个向内的推力,这时候就会使得室内风口叶片2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相邻的室内风口叶片2之间存在通风的间隙,以使得室外空气可以进入室内,直至保证室内和室外的气压平衡后,室内风口叶片2在重力作用下再次转动至竖立状态,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也不需要电力能源的支持,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1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3,对进入通风管道1的新风进行初效过滤,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0025]需要说明的是,通风管道1本身可以是水平设置的,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根据设置角度的变化可以调整通风管道1的结构,但是要保证室内风口叶片2所在位置是水平的,进而保证室内风口叶片2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竖立设置,进而封堵住通风管道1。
[0026]本技术在墙体上设置一个贯穿墙体的通风管道1,使得通风管道1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室外,以方便通过通风管道1进行室外和室外的通风;通风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2,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墙体内的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的一端连通室内,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室外;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的多个室内风口叶片(2),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2)在重力作用下竖立设置并封堵住通风管道(1)的通道口;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室内风口叶片(2)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室外一侧的通风管道(1)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负压通风机构还包括外安装管(4),所有的室内风口叶片(2)均转动连接于外安装管(4)上,外安装管(4)与通风管道(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气压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管(4)与通风管道(1)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气压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青臣,何玉锐,陈向前,周继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之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