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6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包括电控箱和除湿机本体,电控箱的一端与除湿机本体电性连接,电控箱一端还与挤压组件电性连接,除湿机本体的一端与挤压组件连通,挤压组件中包括挤压箱、出气口和挤压结构,挤压结构设置于挤压箱内,出气口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挤压结构的一端连通,挤压结构中包括挤压管、设置于挤压管两侧的气道,设置于挤压管底端的盛水箱,气道的内壁固定有支架,支架的内部固定有气动结构,气动结构的输出端与传动杆,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挤压框,两侧挤压框的中部放置有海绵,盛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筛网,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具有廉价高效的作用,加装在除湿器本体的出气端,可实现对其出气的气体再次除湿。次除湿。次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除湿机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除湿机也称为去湿机、吸湿器、抽湿机,是由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传统除湿机分为半导体除湿机和压缩机除湿机两种,其中半导体制冷片除湿机由于工作时不会发出噪音,往往作为家庭除湿用。
[0003]而除湿机在进行除湿时,由于是通过水分冷凝的方式来进行除湿,使得在热交换器表面粘附大量水珠后,热交换器便难以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且部分空气在排出机体内时会顺带吹出部分水珠,导致除湿机的除湿效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通过设置的多组挤压结构,使用者可以将其与除湿机本体的出气端进行连通,另一端与出气口进行连接,而在一端气体进入气道之后,通过气动结构,驱动传动杆压动挤压框向中部移动,而由于挤压框的尺寸与气道相适配,所以此时的气体会被挤压框阻挡在外侧,而在挤压框压缩海绵至挤压管内时,首先海绵会处于压缩状态,其次,挤压框的两端出现缝隙,气体进入挤压框内,而随之挤压框向两侧逐渐回拉,海绵逐渐恢复原长,其内部的压缩气孔体积变大,吸收处于挤压框内的气体,而当挤压框退回两侧的气道内时,可将外界的气体封堵,而内部的海绵会吸附内部空气中的水分直至饱和,而在下次挤压框压缩海绵时,可将海绵内的水分挤出,落到底端的筛网和盛水箱中,实现挤压除湿的效果,并一直重复上述步骤,可实现对进入气道内的气体进行除湿操作,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具有廉价高效的作用,加装在除湿器本体的出气端,可实现对其出气的气体再次除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包括电控箱和除湿机本体,所述电控箱的一端与除湿机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电控箱一端还与挤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除湿机本体的一端与挤压组件连通,所述挤压组件中包括挤压箱、出气口和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设置于挤压箱内,所述出气口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挤压结构的一端连通,所述挤压结构中包括挤压管、设置于挤压管两侧的气道,设置于挤压管底端的盛水箱,所述气道的内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有气动结构,所述气动结构的输出端与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挤压框,两侧所述挤压框的中部放置有海绵,所述盛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筛网。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管为空心的纺锤状管道结构,且所述挤压管的中部直径大于两侧的气道的尺寸。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框的尺寸与气道的尺寸相适配,
且所述挤压框为内侧无面的空心腔体结构,其内径大于海绵的直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盛水箱通过固定螺栓与挤压管固定连接,且在所述气道的外侧均固定有法兰,所述出气口通过法兰与气道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箱内设置有两组挤压结构,且所述支架为十字形铝合金架。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组所述气动结构的一端均与电控箱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挤压管的长度大于海绵在压缩至极点时的长度,且所述挤压管与气道之间平顺过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多组挤压结构,使用者可以将其与除湿机本体的出气端进行连通,另一端与出气口进行连接,而在一端气体进入气道之后,通过气动结构,驱动传动杆压动挤压框向中部移动,而由于挤压框的尺寸与气道相适配,所以此时的气体会被挤压框阻挡在外侧,而在挤压框压缩海绵至挤压管内时,首先海绵会处于压缩状态,其次,挤压框的两端出现缝隙,气体进入挤压框内,而随之挤压框向两侧逐渐回拉,海绵逐渐恢复原长,其内部的压缩气孔体积变大,吸收处于挤压框内的气体,而当挤压框退回两侧的气道内时,可将外界的气体封堵,而内部的海绵会吸附内部空气中的水分直至饱和,而在下次挤压框压缩海绵时,可将海绵内的水分挤出,落到底端的筛网和盛水箱中,实现挤压除湿的效果,并一直重复上述步骤,可实现对进入气道内的气体进行除湿操作,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具有廉价高效的作用,加装在除湿器本体的出气端,可实现对其出气的气体再次除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挤压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挤压结构剖面图;
[0018]图5为图4的主视图。
[0019]其中:1、电控箱;2、除湿机;3、挤压组件;31、挤压箱;32、出气口;33、挤压结构;331、气道;3311、法兰;332、挤压管;333、盛水箱;334、气动结构;335、支架;336、挤压框;337、海绵;338、筛网;339、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包括电控箱1和除湿机本体2,电控箱1的一端与除湿机本体2电性连接,电控箱1一端还与挤压组件3电性连接,除湿机本体2的一端与挤压组件3连通,挤压组件3中包括挤压箱31、出气口32和挤压结构33,挤压结构33设置于挤压箱31内,出气口3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挤压结构33的一端连通,挤压结构33中包括挤压管332、设置于挤压管332两侧的气道331,设置于挤压管332底端的盛水箱333,气道331的内壁固定有支架335,支架335的内部固定有气动结构334,气动结构334的输出端与传动杆339,传动杆339的另一端与挤压框336,两侧挤压框336的中部放置有海绵337,盛水箱333的顶端设置有筛网338。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挤压管332为空心的纺锤状管道结构,且挤压管332的中部直径大于两侧的气道331的尺寸;纺锤状的管道结构可配合挤压框336结构向内部放入空气,并压缩海绵,挤压框336的尺寸与气道331的尺寸相适配,且挤压框336为内侧无面的空心腔体结构,其内径大于海绵337的直径。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盛水箱333通过固定螺栓与挤压管332固定连接,且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包括电控箱(1)和除湿机本体(2),所述电控箱(1)的一端与除湿机本体(2)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1)一端还与挤压组件(3)电性连接,所述除湿机本体(2)的一端与挤压组件(3)连通,所述挤压组件(3)中包括挤压箱(31)、出气口(32)和挤压结构(33),所述挤压结构(33)设置于挤压箱(31)内,所述出气口(3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挤压结构(33)的一端连通,所述挤压结构(33)中包括挤压管(332)、设置于挤压管(332)两侧的气道(331),设置于挤压管(332)底端的盛水箱(333),所述气道(331)的内壁固定有支架(335),所述支架(335)的内部固定有气动结构(334),所述气动结构(334)的输出端与传动杆(339),所述传动杆(339)的另一端与挤压框(336),两侧所述挤压框(336)的中部放置有海绵(337),所述盛水箱(333)的顶端设置有筛网(3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机的挤压除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管(332)为空心的纺锤状管道结构,且所述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鉴全徐军山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县亚历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