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48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布置在斜舌机构上,斜舌机构布置在锁体内部空腔中并由盖体封闭,斜舌机构包括斜舌、斜舌杆、压簧、挡板,斜舌后端圆孔与斜舌杆前端的滚花过盈配合铆压在一起;挡板铆接固定在锁壳上;压簧套接在斜舌杆上,并安装在斜舌和挡板之间,并有一定的压缩量,如此即形成了对斜舌向外弹出的弹力;挡板和斜舌导向板之间设置斜舌拨片,在把手的驱动下,斜舌拨片顺时针旋转推动斜舌导向板下行,斜舌导向板推动换向片,换向片推动斜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斜舌换向操作,结构精巧,操作方便,成本低,整体强度高。整体强度高。整体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舌换向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锁具
,具体为一种斜舌换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锁具都有斜舌结构,也有起到斜舌作用的其他形式,如交叉舌、翻转舌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起到锁具第一道锁的功能。斜舌结构是最常采用的形式,因为斜舌使用最方便,而且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斜舌机构最大的缺点是需要换向。为了适应门体的开门方向,即左开、右开、外开、内开这四种方向,斜舌需要有两个方向来适应这四种开门方向,即斜面向前或向后。对于斜舌来讲就是要旋转180
°

[0003]就斜舌换向方式而言,有内换向和外换向之分。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都有所采用。内换向是指将斜舌压入到锁体内然后旋转180
°
后再弹出来,实现斜舌方向反转。而外换向则是将斜舌拉出锁体外旋转180
°
再缩回锁体内实现斜舌方向反转。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有一套机构来实现这种功能。而内换向最大的缺点就是在锁壳和盖板上靠近斜舌的位置需要开出较大的方孔,以便于斜舌压回锁体内后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旋转而不至于有干涉。这就大大降低了此部位的强度,导致斜舌在承受一定的垂直于斜舌运动方向的力时,锁体的支撑力不足导致斜舌机构变形较大,从而导致斜舌进出锁体有卡滞甚至失效的问题。外换向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一些。
[0004]本技术出于强度的考虑,采用的是外换向方式,但换向结构采用了独特的形式。将斜舌导向板设置成U形结构,内部布置换向片,用普通螺丝刀通过锁壳盖板上的导向槽即可拨动换向片实现斜舌换向操作,结构精巧,操作方便,成本低,整体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斜舌换向机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布置在斜舌机构上,斜舌机构布置在锁体内部空腔中并由盖体封闭,斜舌机构包括斜舌、斜舌杆、压簧、挡板,斜舌后端圆孔与斜舌杆前端的滚花过盈配合铆压在一起;挡板铆接固定在锁壳上;压簧套接在斜舌杆上,并安装在斜舌和挡板之间,并有一定的压缩量,如此即形成了对斜舌向外弹出的弹力;挡板和斜舌导向板之间设置斜舌拨片,在把手的驱动下,斜舌拨片顺时针旋转推动斜舌导向板下行,斜舌导向板推动换向片,换向片推动斜舌杆。
[0008]进一步的,斜舌导向板套接在斜舌杆上,斜舌导向板设置成U形结构,其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第一凸台,并插入到锁壳和盖板的方形槽口中,斜舌导向板上设置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
[0009]进一步的,换向片布置在斜舌导向板的U形结构中部,搭接在斜舌杆上,其后端U形扣扣在斜舌杆后端圆台上,换向片的两个U形边会将斜舌杆夹紧,换向片左右两侧的分别设置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分别插入到斜舌导向板的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中,斜舌导向板和
换向片形成相对固定的连接,加之换向片的U形扣与斜舌杆的配合,使得斜舌导向板和换向片固定在斜舌杆尾端。
[0010]进一步的,换向拉簧的第一挂钩挂接在换向片的第二凸台上,其另一端的第二挂钩则挂接在斜舌导向板的第二缺口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斜舌导向板设置成U形结构,并在其两个U形边设置相应的槽口,便于与换向片连接;
[0013]2、换向片设置成U形结构,便于与斜舌杆套接,形成绕斜舌杆的旋转旋转配合;
[0014]3、换向片两侧一上一下设置两个凸台,便于与斜舌导向板连接;
[0015]4、换向片尾端设置U形槽,便于与斜舌杆尾端圆台套接,并起到前后限位的作用,使两者形成既可以左右旋转又不能前后相对运动的一种旋转配合结构;
[0016]5、换向片中部设置槽口,便于拨动旋转换向。
[0017]、设置换向拉簧,一端挂接换向片,另一端挂接斜舌导向板,便于换向片复位。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斜舌导向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换向片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换向拉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40、盖板,401、方形槽口,41、斜舌机构,411、斜舌,4111、圆孔,412、斜舌杆,4121、滚花,4122、圆台,413、压簧,414、挡板,415、斜舌导向板,4151、第一凸台,4152、第一缺口,4153、第二缺口,4154、第三缺口,416、换向片,4161、第二凸台,4162、第三凸台,4163、折弯边,4164、U形扣,4165、方孔,4166、U形边,417、换向拉簧,4171、第一挂钩,4172、第二挂钩,418、斜舌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布置在斜舌机构41上,斜舌机构41布置在锁体内部空腔中并由盖体40封闭,只有斜舌的斜面部分伸出锁体外,并能够实现伸出锁体外和缩回锁体内,即闭锁和开锁两种状态。斜舌机构41包括斜舌411、斜舌杆412、压簧413、挡板414,斜舌411后端圆孔4111与斜舌杆412前端的滚花4121过盈配合铆压在一起,保证需要的连接强度。挡板414铆接固定在锁壳上。压簧413套接在斜舌杆412上,并安装在斜舌411和挡板414之间,并有一定的压缩量,如此即形成了对斜舌411向外弹出的弹力。当做关门动作时,斜舌411会受到门框的挤压力而缩回锁体内,此时压簧413被压缩而产生一定的弹出力,当斜舌411脱离门框进入到门框中部开孔中时,斜舌411在压簧413的弹出力作用下弹出所体外,从而恢复到锁闭状态。挡板414和斜舌导向板415之间设置斜舌拨片
418,在把手的驱动下,斜舌拨片418顺时针旋转推动斜舌导向板415下行,斜舌导向板推动换向片416,换向片推动斜舌杆412,从而带动整个斜舌机构缩回锁体内,实现开锁功能。松开把手后,斜舌在压簧413的回弹力作用下弹出所体外,恢复到锁闭状态。
[0027]斜舌换向机构主要由斜舌导向板415和换向片416、换向拉簧417组成。斜舌导向板415套接在斜舌杆412上。斜舌导向板415设置成U形结构,其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第一凸台4151,并插入到锁壳和盖板40的方形槽口401中,起到导向和前后限位的作用。斜舌导向板415上设置第一缺口4152、第二缺口4153、第三缺口4154,便于与换向片和换向拉簧配合。换向片416布置在斜舌导向板415的U形结构中部,搭接在斜舌杆412上,其后端U形扣4164扣在斜舌杆后端圆台4122上,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换向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布置在斜舌机构(4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机构(41)布置在锁体内部空腔中并由盖板(40)封闭,斜舌机构(41)包括斜舌(411)、斜舌杆(412)、压簧(413)、挡板(414),斜舌(411)后端圆孔(4111)与斜舌杆(412)前端的滚花(4121)过盈配合铆压在一起;挡板(414)铆接固定在锁壳上;压簧(413)套接在斜舌杆(412)上,并安装在斜舌(411)和挡板(414)之间,并具有压缩量,如此即形成了对斜舌(411)向外弹出的弹力;挡板(414)和斜舌导向板(415)之间设置斜舌拨片(418),在把手的驱动下,斜舌拨片(418)顺时针旋转推动斜舌导向板(415)下行,斜舌导向板(415)推动换向片(416),换向片(416)推动斜舌杆(4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舌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斜舌导向板(415)套接在斜舌杆(412)上,斜舌导向板(415)设置成U形结构,其前端上下两侧均设置第一凸台(4151),并插入到锁壳和盖板(40)的方形槽口(401)中,斜舌导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鸣颢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