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包括:龙头外壳,所述龙头外壳具有空腔;龙头主体,所述龙头主体位于空腔内,所述龙头主体内部具有水流通道;顶盖,所述顶盖与龙头外壳连接;两个龙头把手,所述龙头把手装配于龙头主体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排出液体;两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通入液体;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所述管道辅助连接机构位于进水管与龙头主体之间,用于提高连接处的抗水压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一根出水管解决了出水管的空间占用问题,同时龙头外壳与龙头主体分隔,避免龙头外壳承压,通过使用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提高进水处抗水压能力,增强整体龙头的稳定性。增强整体龙头的稳定性。增强整体龙头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龙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智能净水龙头内部通道多为单管进单管出,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频繁使用生活水和净水,因此现有技术中开始出现双管出水龙头,例如专利CN106122554A公开了一种厨房龙头净水出水结构,出水管采用高低管两个管道出水,够方便地实现厨房龙头支撑软管的支架与净水龙头的固定,方便地实现净水龙头与出水龙头的合并与分离,使用锁紧机构能满足出水龙头与净水龙头的同步移动,也节省了支架的使用,使整体更为紧凑。
[0003]但是上述方案具有如下问题:
[0004]1.出水管采用高低管两个管道出水,空间占用较大,降低了厨房的实用性;
[0005]2.龙头外壳通常用塑胶设计壁厚薄且异形,承压会产生形变,导致主体水路中阀芯无法密封水渗出,容易从内部漏水导致室内遭遇水淹;
[0006]3.龙头主体与进水管之间直接螺接或套接,当内部水路水压过大,容易造成龙头主体与进水管之间松动或分离,造成漏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运用一根出水管解决了出水管的空间占用问题,同时龙头外壳与龙头主体分隔,避免龙头外壳承压,通过使用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提高进水处抗水压能力,增强整体龙头的稳定性。
[0008]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包括:龙头外壳,所述龙头外壳具有空腔;龙头主体,所述龙头主体位于空腔内,所述龙头主体内部具有水流通道;顶盖,所述顶盖与龙头外壳连接;两个龙头把手,所述龙头把手装配于龙头主体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排出液体;两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通入液体;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所述管道辅助连接机构位于进水管与龙头主体之间,用于提高连接处的抗水压强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龙头主体承接水流通道内部水压,且所述龙头外壳不与水路接触,因而不易变形和开裂,且龙头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提高了整体的抗压能力,从而避免了出现漏水现象。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还包括显示屏面板结构,所述显示屏面板结构与龙头外壳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显示屏面板显示水流量方便,有利于实现物联网功能。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第一水通道、第二水通道和汇聚腔,所述第一水通道和第二水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通道和第二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
述汇聚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汇聚腔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两个进水管的单独控制流通,节省了出水管的数量,且增加了进水的种类。
[0015]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辅助连接机构包括:卡盖,所述卡盖用于与龙头主体连接;卡爪,所述卡爪穿设于卡盖,用于将所述进水管卡接在卡盖上;卡环,所述卡环套接于卡爪上,用于锁紧卡爪避免进水管脱离;牙管,所述牙管与龙头主体连接,用于将卡盖包裹。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对进水管连接处的稳定连接,所述卡爪可将进水管套接后与卡盖连接,卡环将进水管与卡爪锁紧,通过卡盖与龙头主体的连接实现进水管与水流通道的连接,所述牙管可避免卡爪、卡盖与龙头主体轻易脱离。
[0017]进一步地,所述牙管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牙管一端,用于与龙头主体连接;锁紧端,所述锁紧端位于牙管另一端,所述锁紧端设置有外螺纹;锁管件,所述锁管件螺纹连接于锁紧端;防水垫,所述防水垫位于锁管件和锁紧端之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进一步提高进水管的连接稳定性,且具备隔水效果,避免有水流入牙管的孔洞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卡盖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边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穿设有固定件,用于与龙头主体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件穿设连接孔实现龙头主体与牙管的固定。
[002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垫靠近卡盖的一侧设置有突出的卡台,所述卡台用于将固定件限位于连接孔内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固定件接触水源生锈,造成拆卸困难问题。
[0023]进一步地,所述卡盖向龙头主体延伸有多个卡接部,所述龙头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孔,所述卡接部与卡接孔对应卡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卡盖与龙头主体之间的卡接效果。
[0025]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与龙头主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套和至少两个密封圈,所述环套与出水管套接,所述密封圈位于环套和出水管之间,用于提高出水管与龙头主体的密封性。
[00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出水管与龙头主体之间的密闭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把手内设置有阀芯和压盖,所述压盖套接于阀芯外且与龙头主体连接,用于将阀芯限位于水流通道中。
[002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阀芯受到水压过大产生漏水现象,通过压盖增加阀芯的工作稳定性。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0]1.通过在龙头外壳内设置独立的龙头主体,使得所述龙头外壳不直接参与受力,降低了龙头外壳的材质限制,避免其自身厚度原因产生的漏水现象;
[0031]2.通过设置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提高进水管与龙头主体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进水管水压过大导致的进水管脱离现象;
[0032]3.通过采用一个出水管,实现对两个进水管的出水效果,解决了之前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辅助连接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管拆解结构示意图。
[0039]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龙头外壳;11、空腔;2、龙头主体;21、控制腔体;22、水流通道;221、第一水通道;222、第二水通道;223、汇聚腔;23、卡接孔;3、顶盖;31、卡勾;32、龙头固定件;4、龙头把手;41、阀芯;42、压盖;5、出水管;51、环套;52、密封圈;6、管道辅助连接机构;61、卡盖;611、卡接部;612、圆形通孔;62、卡爪;621、底环;622、爪状部;623、卡条;624、卡块;63、卡环;64、牙管;641、连接端;642、锁紧端;643、限位腔;644、连接孔;645、固定件;65、锁管件;66、防水垫;661、卡台;7、显示屏面板结构;71、主面板;72、显示罩;73、PCB板;74、霍尔磁铁;8、进水管;81、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外壳,所述龙头外壳具有空腔;龙头主体,所述龙头主体位于空腔内,所述龙头主体内部具有水流通道;顶盖,所述顶盖与龙头外壳连接;两个龙头把手,所述龙头把手装配于龙头主体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排出液体;两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水流通道连通,用于通入液体;管道辅助连接机构,所述管道辅助连接机构位于进水管与龙头主体之间,用于提高连接处的抗水压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面板结构,所述显示屏面板结构与龙头外壳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第一水通道、第二水通道和汇聚腔,所述第一水通道和第二水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通道和第二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汇聚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汇聚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出水管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辅助连接机构包括:卡盖,所述卡盖用于与龙头主体连接;卡爪,所述卡爪穿设于卡盖,用于将所述进水管卡接在卡盖上;卡环,所述卡环套接于卡爪上,用于锁紧卡爪避免进水管脱离;牙管,所述牙管与龙头主体连接,用于将卡盖包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刘高其,莫杞升,刘百福,韦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