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44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管线具有横向保护距离和纵向保护距离以形成管线安全区域,包括:根据设计要求排列的群桩基础和护岸挡墙,群桩基础与护岸挡墙垂直设置,群桩基础包括若干第一类桩基、若干第二类桩基和若干第三类桩基,第一类桩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类桩基的长度,第二类桩基的长度大于第一类桩基的长度,若干第三类桩基布置在管线上方且与管线的竖向距离大于管线竖向保护距离,若干第二类桩基布置在若干第三类桩基的两侧,若干第一类桩基位于第二类桩基外侧。管线保护范围采用短桩,两侧采用长桩,以减小管线埋深,管线保护范围护岸采取装配式结构,减小施工对管线扰动影响。小施工对管线扰动影响。小施工对管线扰动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护岸
,尤其涉及一种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环保景观要求的不断提升,在河道、航道整治工程中,原先跨河的管线、缆线改建时越来越多的采用下穿方式过河,管线需要交叉穿越河道两侧新建护岸。根据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管线设置高程既要考虑在河床断面以下有一定的埋深,又要与护岸等建构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若按常规桩基布置方式,管线埋深一般较大,使得后方工作井或出入土点远离河岸,进而产生征地拆迁难、实施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采用调整管线穿越附近河(航)道护岸桩基的布置型式,在确保满足管线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减小管线埋深,进而减小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性、安全性和施工便利性。另外,管线保护范围护岸采取装配式结构,减小施工对管线扰动影响。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其管线具有横向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其管线具有横向保护距离和纵向保护距离以形成管线安全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设计要求排列的群桩基础和护岸挡墙,所述群桩基础与所述护岸挡墙垂直设置,所述群桩基础包括若干第一类桩基、若干第二类桩基和若干第三类桩基,所述第一类桩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类桩基的长度,所述第二类桩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类桩基的长度,所述若干第三类桩基布置在管线上方,且所述若干第三类桩基与管线的竖向距离大于管线竖向保护距离,所述若干第二类桩基布置在所述若干第三类桩基的两侧,且所述若干第二类桩基距管线的横向距离大于管线横向保护距离,所述若干第二类桩基的深度超过管线埋设深度,所述若干第一类桩基位于所述第二类桩基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螺栓和预埋套筒,所述预埋套筒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丰昌黄荳荳杨之彦袁航陈传景唐艺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